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期中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下册期中古诗词复习

吴承恩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古诗词复习班级:姓名:一、默写观沧海易错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易错字:次北固山下易错字:天净沙·秋思易错字:峨眉山月歌易错字:江南逢李龟年易错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易错字:夜上受降城闻笛易错字:秋词易错字:夜雨寄北易错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易错字:潼关易错字:竹里馆易错字:春夜洛城闻笛易错字:逢入京使易错字:晚春易错字:《论语》十二章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为政》子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思。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罕》子夏曰:“,切问而近思,。

”《木兰诗》万里赴戎机,。

,。

,。

雄兔脚扑朔,;,?人有恒言,皆曰“”。

保天下者,。

二、赏析《夜雨寄北》(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3)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5)"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 )。

《春夜洛城闻笛》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想感情。

2.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4.“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5.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6.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6.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逢入京使》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晚春》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3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4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6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案】《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1分)(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分)(2)(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3.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分)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思念朋友,渴望团聚。

5."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秋"字点明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

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5)前两句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其中的“___”、“___”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不尚)(6)“铁马冰河”与上句中的“_____”相呼应。

(风吹雨)(7)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情。

)《春夜洛城闻笛》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5.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6.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

②我同意关键之说。

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

“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

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

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7.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逢入京使》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晚春》阅读参考答案1、A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3、草木留春,万紫千红4、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5、---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6、----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