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1.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目的/适用范围为确保生产质量,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生产质量,使产品达到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石锁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所属的中、小桥13、16m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的施工生产。
3、作业前的准备3.1 要明确现场管理人员与操作者对先张法预应力砼梁生产的整套生产工艺流程,各工序的责任人。
3.2 要绘制出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编写好生产工艺细则与张拉工艺细则。
3.3 要将砼的生产、模板制作安装、砼的浇注、预应力筋的张拉、骨架筋的制作绑扎、预应力值与梁体检测等各项负责人,责任人等上图标志。
3.4 生产工艺卡、质量手册与施工生产日志填写清楚准确,一起入档保存。
4、材料4.1 预应力筋-钢绞线4.1.1 钢绞线的强度等级,松驰等级要符合GB5224-1995和ASTM416标准的要求。
4.1.2 钢绞线进场后,要分批进行抽样检验。
抽检率不少于5%。
对试件做力学试验。
对其抗拉强度、破断负荷、屈服负荷、伸长率进行测试。
对松驰等级的测试,要在专业检测计量部门进行。
4.1.3 钢绞线在进场时,必须对其外观、包装、运输中的破损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测。
直径允许偏差:D=+0.5mm-0.2mm4.2 水泥4.2.1 制空心板梁必须使用P.052.5R水泥。
4.2.2 水泥的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必须符合GB175-99标准要求。
4.2.3 水泥进场必须附有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书。
4.2.4 水泥进场要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并按规定入库堆放。
管库人员做好入库发放台帐。
4.3 粗骨料4.3.1 砼的粗骨料使用5~20mm的小碎石,并要符合要求的级配。
4.3.2 粗骨料同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a: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按重量计)≯10%。
b:泥土粉尘含量:(以冲洗试验按重量计)≯1%。
c: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SO3按重量计)≯1%。
d:有机质含量:(以比色法试)不应深于标准色。
4.3.3 对碎石要进行坚固性试验。
抗压强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4.4 细骨料4.4.1 砼的骨料要采用级配好、质地坚硬、颗粒清洁的天然河砂(中粗砂)。
4.4.2 河砂的含圬量不大于3%,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超过1%。
4.4.3 进场河砂必须进行筛分试验。
符合要求的级配方可使用。
4.5 拌合用水4.5.1 一般饮用水,均可做为砼的拌合用水。
4.5.2 当使用井水时,必须经化验,并不应含有能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
如油脂、糖类等。
4.5.3 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按SO3计)超过水重1%的水不得使用。
4.6 外加剂4.6.1 采用高效减水剂。
参量为水泥重量的0.014%,施工时,必须是湿掺,按试验配制一定溶度的溶液状加入。
同时将所用水的重量从拌合用水重量中扣除。
4.6.2 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证书的产品。
其性能要符合外加剂标准的标定。
4.7 非预应力筋钢材4.7.1普通结构构造筋钢材,必须符合GB1499-1998标准的力学机械性能(见表)。
注:a为试样厚度(直径),d为弯心直径。
5、机具设备5.1 张拉设备5.1.1先张法预应力砼梁生产:张拉千斤顶a:当采用单拉整放生产形式时:单根钢绞线张拉千斤顶采用YCT25-200型。
组合锚束张拉千斤顶采用YC60A-200型。
b:当采用整拉整放生产形式时:钢绞线的张拉千斤顶采用 YCT200-500型。
5.1.2 液压油泵:采用ZB4-500S型。
油压Pmax=50MPa,双联柱塞泵。
排量V=3.2ml/r,油箱容量V=42l,20#或10#机械油。
5.1.3 油压表:采用精度等级不低于 1.5级,仪表盘直径D不小于150mm。
5.1.4 预应力张拉体系(千斤顶、油泵、油压表)要配套组对使用。
按编号成组进行预应力张拉。
5.3 预应力放张设备5.3.1 先张法预应力砼梁的预应力放张设备,除上述的放张千斤顶外,还可采用楔块放张器。
型号为ZGL-300-150型。
其原理是经楔形滑块的滑移,来完成预施应力的释放回缩。
5.3.2 预施应力的放张还有砂箱放张形式,其原理是将砂箱的干燥砂经放砂旋栓的打开流出,活动箱体回缩,将施加应力释放。
5.3.3 预应力放张设备,以千斤顶型号为佳,安全可靠,易于操作。
予加应力值准确,应力损失很小逐于零。
5.4 砼生产设备5.4.1 砼的搅拌设备,采用设有自动计量、自动上料的砼搅拌站。
5.4.2 搅拌站的后部粗细料上料,采用ZL-30型轮式装载机。
5.4.3 砼的运输采用搅拌输送车,经门式吊机或汽车吊机,吊斗将砼入模。
5.4.4 砼的运输采用砼灌车。
防止砼运输中产生离析。
5.5 钢筋加工机械5.5.1 钢筋加工制作,要配备齐全的钢筋调直切断机,(WQJ8/14型)钢筋弯曲机(GW-40型),钢筋切断机(GJ-40型)和钢筋自动对焊机(NJ-75型75KVA型),以满足低碳合金钢的焊接。
5.5.2 钢绞线的下料采用树脂砂轮片的切割机,以J3G-400为宜。
5.6 起重设备配置2台20t起重量的龙门吊机,完成模板的拆装,钢筋骨架的吊装和砼的灌注作业。
5.7 机具配备5.7.1 模板组体5.7.1.A 模板采用工厂制的大块组合拼装模板。
底模采用板厚σ≮10mm的整体模板。
边模组体的面板厚σ≮4mm的冷轧钢板。
5.7.1.B 模板组合采用“邦包底”型式,上下对拉杆采用不小于M22的螺杆,并加与梁体等宽的定位套管。
5.7.1.C 模板的接逢处,加厚度σ=3-4mm的软橡胶板密封。
5.7.1.D 边模板组的振捣器设置为附着式振捣器,激振力不少于120kgf作用半径保证不大于2.0m。
当板梁高H〈0.6m时,可不设改用插入式捣振棒振捣。
5.7.2 锚具与夹具A、先张法预应力张拉锚具,采用单根锚。
当钢绞线根数过多(一般大于20根)可采用2-3根为一束的组合锚。
B、先张法预应力张拉,在梁体的锚固绞线与张拉工作铰线加单根联结器,以利节省钢绞线。
工具钢绞线的下料长度根据具体台座设计确定。
C、锚具与夹具芯片,必须是经部级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的正规产品。
出厂前,供方必须按规定提供检验证书与质量证明书、合格证书等。
D、锚具与芯片进场后,必须做抽样检测。
抽检率不低于5%对其强度、硬度、锚具力等进行检验。
6、张拉设备的检验校核6.1 千斤顶的校核6.1.1 千斤顶和油压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验核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状态及使用频繁程度来决定。
千斤顶一般计量部检验周期为6个月或使用200频次。
当千斤顶受到瞬时冲击力时要重新校核。
6.1.2 当预应力钢铰线突然断裂或油压表受到撞击时,应重新进行校验。
6.1.3 千斤顶发生故障修理时,修复重新校验后,方可使用。
6.1.4 千斤顶校验的项目:①测定千斤顶的内摩阻系数f。
②主动张拉曲线(即千斤顶给油时千斤顶读数与油表读数的关系曲线) y=a+bx y:油表读数x:张拉吨位6.1.5 千斤顶油压表和油泵配套送有资质的国家检测机构标定。
6.1.6 千斤顶与油泵油压表的关系曲线,回归方程式y=a+bx,以及相关系数r,此项检验标定工作,必须由国家认证的计量法定单位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
检验标定方法也必须是同组体 (顶、泵、表) 。
6.2 油压表的校验6.2.1 油压表的检验标定方法与要求和千斤顶相同。
检验周期为一周或200频次。
6.2.2 以高精度母表,一般为0.4级表,来校核工作表。
此母表必须是国家计量标准部门标定过的。
校核工作表的方法是:在油压泵上将两个油咀用一根高压油管串联起来,两端分别按标准母表和所要校核的工作表。
按2MPa一进级的程序进行加压。
加压到最大使用值。
按三次平均值,以不超过基本允差的0.01为准。
被测油表读数即:K=────────÷3≯0.01标准表读数7、施工工艺7.1 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生产流程图如下:7.1.1 底模板安装:在张拉台座传力柱间安装底模。
安装顺序为:横向底模垫木→底模纵向框架→底模板(σ=10mmA3钢板)底模安装注意横向坡度i=0.02的设置。
注意左右方向和端部400mm内垫石的平坡。
并在底梁上涂刷柴油做脱模剂。
7.1.2 钢筋骨架的制作安装a:钢筋的基本加工,在钢筋工棚内进行。
采用机械化作业。
主结构筋采用双面搭接焊。
b:钢筋的绑扎成型,在“钢筋胎模架”上进行。
标准绑扎作业。
c:将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利用“弓形扁担”经龙门吊机入底模上。
骨架入模后,用塑料垫块垫好保护层厚。
同时保持骨架不变形和在梁模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与扭曲。
7.1.3 穿钢绞线A、穿钢铰线前,先将端模板的分丝板定位。
B、钢绞线下料采用树脂胶砂轮片切割机切割。
并保护好端口。
以便穿锚顺利。
C、穿钢绞线顺序按由下向上,由内向外“并在铰线端头编好号序,不允许穿错位,以免发生绞线现象。
D、承力横梁、垫梁的孔位、孔径、编号、钢绞线号位要与设计图相符。
E、穿钢铰线时,注意失效塑料管的长度与位置,要和设计相符。
7.1.4 侧板、端模安装a:模板安装先侧模后端模板,安装前涂刷柴油脱模剂。
b:安装侧模,先穿下部对拉螺杆,后安上部对拉螺杆。
注意上部对拉杆定位套管的中心位置,其中心与梁体纵轴线在一顺直线上。
c:侧模与底模的接缝处和侧模各块间的缝隙,要垫好σ=3~4mm的软橡胶板。
并拧紧对拉杆螺栓和侧模块间的联结栓,保证密封、不漏浆。
d:模板安装好,注意横向2%坡的调查。
和底模一样,注意左右坡向。
e:模板安装完,进行梁体几何尺寸的复检,各部误差要控制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7.2 预应力张拉7.2.1 首先对张拉设备、锚具夹具、张拉横梁、放张设备 (千斤顶式)等做最后检查。
各种机具设备必须处在完好状态。
放张千斤顶活塞顶出最大位置,保证放张回程(Δι伸)1/2Δι1,Δι1为钢铰线浅理论伸长值) 7.2.2 张拉横梁上的排孔中心水平线与梁体钢铰线中心水平线要在同一水平上,上下偏差不大于3~5mm。
同时要保证横梁的横向面与钢绞线垂直,不得偏斜。
7.2.3 钢绞线张拉前的穿锚工序十分重要,(含穿单根联结器),钢绞线端头先缠一层薄塑膜,后与夹芯片固结,并保证不得有杂质圬物代入芯片锚固。
7.2.4 张拉程序如下:7.2.5 预应力张拉顺序按图2所示由中向两侧对称进行。
同进注意要在台座的两端分别对称张拉。
张拉千斤顶、油压表、油泵必须是在校验时的同组设备。
每次张拉钢绞线的伸长量不能大于千斤顶活塞最大行程的2/3,应分阶段逐次进行,最好以5MP为进级,直至到控制张拉值σ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