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代码:0518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它与师范生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密切关系。
该课程是以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理论学科,具有很突出的实践性特点。
它又教育学是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是一般的教学现象与教学规律而语文教育学研究的是语文教育的特殊规律。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使其具备一定的语文教育理论修养;训练他们从事语文教育的基本技能;使他们了解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
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使学生具有较稳固的专业思想。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时,要求学生已具备中文专业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于本课程同时开的专业选修课有: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在学完本课后程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将进行语文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同时开设一些选修课,于本学科联系最密切的是专业选修课: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文言文教学研究、语文教育学专题研究、语文教育科研方法论等。
这些都是本学科的后续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理指导下认真学好本课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建设的沿革1.古代语文教学法。
(重点)2.近代语文教学法。
(次重点)3.现代语文教学法。
(一般)4.当代语文教学法。
(重点)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性质1.教学法正名。
(一般)2.学科性质的特点。
(重点)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和任务1.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
(一般)2.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重点)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次重点)2.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重点)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语文学科性质概述1.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
(重点)2.语文学科的特征。
(次重点)第二节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次重点)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重点)3.语文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次重点)第三节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1.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提出。
(重点)2.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般)3.语文教育与民族精神。
(次重点)第四节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1.克服对“工具性”的片面理解,重塑语文学科的科学精神。
(重点)2.克服对“人文性”的偏见和误解,重建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
(次重点)3.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的要求。
(一般)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对语文教学目标的概念、构造以及达成有明确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语文教学目标概述1.语文教学目标及作用。
(重点)2.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重点)第二节语文教学目标的构造1.教学目标理论和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重点)2.大陆、港台语文教学目标比较及评析。
(一般)第三节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1.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重点)2.分类分级,科学安排。
(重点)3.求质定量,具体落实。
(重点)第三章语文教学内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对我国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沿革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进程,并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语文教学大纲1.语文教学大纲概述。
(次重点)2.语文教学大纲的沿革。
(次重点)3.现行语文教学大纲。
(重点)4.港台语文课程标准。
(一般)第二节语文教材1.语文教材的沿革。
(重点)2.现行语文教材评价。
(重点)3.港台语文教材评述。
(一般)4.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发展。
(次重点)第四章语文教学原则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述了语文教学的几个主要原则,通过学习,要求掌握这些原则的内容及其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1.语思结合原则的依据。
(重点)2.语思结合原则的实施。
(一般)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1.语文双基教学的内容。
(次重点)2.语文双基的特点。
(重点)3.语文双基之间的关系。
(一般)4.语文双基教学的途径。
(重点)第三节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1.文道统一原则的依据。
(重点)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与道的关系。
(次重点)3.文道统一原则的实施。
(次重点)第五章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特点及其规律,掌握其定义及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语文教学过程1.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般)2.语文教学过程的理论。
(重点)3.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
(次重点)4.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
(次重点)第二节语文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概述。
(重点)2.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
(重点)3.教学方法的选用。
(一般)第六章语文教学媒体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语文教学媒体的类型、特点和作用。
把握传统和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种类和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语文教学媒体概述1.语文教学媒体的概念。
(重点)2.语文教学媒体的特点。
(一般)3.语文教学媒体的作用。
(次重点)第二节传统语文教学媒体的种类和运用1.教科书和参考书的运用。
(一般)2.平面型教具的运用。
(一般)3.立体型教具的运用。
(一般)第三节现代语文教学媒体的种类和运用1.视觉型媒体的运用。
(次重点)2.听觉型媒体的运用。
(一般)3.视听型媒体的运用。
(一般)4.综合型媒体的运用。
(次重点)第七章语文学法指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学习的主体观,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以及语文学习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效指导教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语文学习主体观概念1.主体、主导之间的关系。
(一般)2.语文学习主体观的沿革。
(一般)3.确立语文学习主体观的意义。
(次重点)第二节语文学习心理1.语文学习心理概述。
(重点)2.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3.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一般)第三节语文学习理论指导1.国内外学习过程理论与语文学习指导。
(一般)2.优化语文学习结果的指导。
(一般)第三节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1.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目标和原则。
(一般)2.传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3.现代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般)4.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次重点)第八章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深刻认识阅读教学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明确阅读能力的构成,掌握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要有针对性、有区别地准确掌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第一节阅读教学概述1.阅读的本质特点。
(重点)2.阅读教学的作用。
(次重点)3.阅读能力的构成。
(重点)第二节阅读教学过程1.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重点)2.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措施。
(次重点)第三节阅读教学方法1.导读法。
(重点)2.设疑教学法。
(重点)3.情境教学法。
(重点)第四节实用文教学1.记叙文教学。
(一般)2.说明文教学。
(一般)3.议论文教学。
(一般)第五节文学作品教学1.散文教学。
(重点)2.小说教学。
(一般)3.诗歌教学。
(重点)4.戏剧教学。
(一般)第六节文言文教学1.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重点)2.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次重点)3.文言文教学的常用方法。
(重点)第九章作文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作文教学的地位、功能,掌握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方式以及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第一节作文教学概述1.作文教学的地位。
(一般)2.作文教学的功能。
(一般)3.作文教学的要求。
(次重点)第二节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1.文体训练序列。
(重点)2.三级思维训练序列。
(重点)3.传统作文训练序列。
(次重点)4.香港写作训练序列。
(一般)5.国外作文训练序列。
(一般)第三节作文教学过程1.写前指导。
(重点)2.写中指导。
(次重点)3.写后批改。
(次重点)4.总结讲评。
(次重点)第四节作文训练的方式1.观察训练。
(重点)2.仿写训练。
(重点)3.口头作文训练。
(一般)4.书面作文训练。
(次重点)第十章口语交际训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口语交际训练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其训练的方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第一节口语交际训练的地位和作用(重点)1.能够促进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2.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人才的重要手段。
3.能够强化思维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增强基础学力。
第二节听话能力训练1.听话的基本能力。
(重点)2.听话能力训练的要求。
(一般)3.听话训练的方式方法。
(次重点)第三节说话能力训练1.说话能力的构成。
(重点)2.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
(次重点)3.说话训练的组织形式。
(次重点)第十一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特点及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第一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次重点)1.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学习兴趣。
3.提高语文学习的科学化进程和语文素质。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1.主要内容。
(重点)2.编排原则和形式。
(一般)第三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
(重点)2.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次重点)3.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应注意的事项。
(一般)第十二章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依据和特点,掌握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内容第一节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依据和特点1.语文学科德育的依据(一般)2.语文学科德育的特点(一般)第二节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一般)1.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素质。
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素质。
3.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
4.培养学生优良的个人品质。
第三节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1.情感熏陶法。
(次重点)2.艺术形象分析法。
(重点)3.语言文字品评法。
(重点)4.引申教育法。
(一般)5.多种媒体辅助法。
(一般)第十三章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开发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教学中开发智力的意义,掌握语文教学中智力开发的内容和途径,尤其注意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