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光交的目的使用光交的目地是主要为了提高纤芯的利用率,主配比一般在1:2,例如144芯的光交,主干光缆纤芯在48芯一般较合适,其余留给配线1.一个光交光缆成端固定缆扣一般8-10个,多了不利于在箱内成端,所以光交选型在144芯左右较适用。
2.144芯光交主干进48芯,收发2芯传业务,可开24条光路。
一般企业用户开1-3条光路(一条宽带,一条内部联网,可能有视屏监控安防等等),先期有3-5房企业客户,后期达10户,就可设光交。
3.无规划接入网机房的小区或工业开业区,可设光交。
4.有一定规模的写字楼,可设光交。
4.300-500米间主街,可设光交。
等等二关于光缆的A、B端光缆的AB端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标好了,那么在光缆施工的时候要按照这个来施工,为什么样要这样呢?因为光纤在生产的时候,也是分AB端的,从某些角度来讲,我们测光缆的损耗一般讲的是一个方向的损耗,那么当一芯光纤生产出来之后,它不是几公里,而是几十公里,几百公里,而在生产过程中,它被分成若干段,这时候保持光纤方向的一致性就有意义了,保持光纤方向的一致性,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光纤损耗的一致性与光纤接续的一致性,对于一个严格的生产厂家与用户来说,这一点是必须,只是很多厂家与用户自己把这个给忘了罢了!长途光纤还要求同一批次的纤芯,为的是接头时减小衰耗光缆分A、B端:光缆内松套管红头绿尾顺时针方向为A端,光缆内松套管红头绿尾逆时针方向为B端.三.拉力环和电缆托架1.人(手)孔拉力环是装埋在各方管道入口的墙壁上,人孔拉力环主要做为布放电缆时拴固滑轮之用,当施工布放电缆时,以防止布放电缆时将损伤或拉裂管道孔口。
2.电缆托架是安装托板用的,托板卡在上面的卡口内;穿钉是固定托架的;积水罐是在人孔抽水时把水抽干净,安装在井底的。
管道设计心得1.管道的埋深:1、绿化带及田野中管道埋深:主管位深度为40厘米;2、人行道及其它地段的管道埋深:主管位深度为60厘米;3、慢车道管道埋深:主管位深度为70厘米;4、快车道管道埋深:主管位深度为80厘米5、钢管埋深:≥40厘米;2.管道的基础及包封:1.人行道:基础为C15型号8厘米厚混泥土基础;顶侧包为:C15型号8厘米厚混泥土包封;2.慢车道:基础为C15型号8厘米厚混泥土基础;侧包为:C15型号8厘米厚混泥土包封;顶包为C15型号10厘米厚混泥土包封;3.快车道:基础为C15型号10厘米厚混泥土基础;侧包为:C15型号10厘米厚混泥土包封;顶包为C15型号15厘米厚混泥土包封;4.过路钢管的敷设方式:埋深为60厘米,基础为C15型号8厘米厚混泥土基础,在钢管接头处进行顶侧包为:C15型号8厘米厚长度为60厘米混泥土进行包封;5.过路管道:在重载路口,管道埋深达到60厘米以上时,可以用塑料管材进行过路,但包封加厚到20厘米;6.绿化带及田野中:包封可适降低厚度到C10型号5厘米厚混泥土包封,基础可适当可适降低厚度到C10型号5厘米厚混泥土基础;7.4孔及4孔以上的混泥土管道不建议采用混泥土填充;8.管道进行包封时,基础与包封同宽,并用模板进行包封;9.混泥土基础及包封的管理养护期为24小时以上,新建道路及开发区道路为48小时以上;3.光缆出土及引上:光缆引上钢一般采用3.0-2.5米长,Φ110或Φ80钢管引上,内穿子管到钢绞线,钢管采用4-6箍4.0镀锌铁线,用撬棍绞固在电杆上,共三道固定铁线,首道位为距地面0.3米,末道为距钢管顶部0.15米,次道为首道与末道中间。
4.光缆敷设:1、通信管道手井的光缆严禁中有直穿现象,须在U型弯的形式固定的托板上,用20厘米的扎带绑扎妥当;2、光缆的固定应遵循同侧管孔走同侧托板,同位置光缆走同位置托板;3、人手井中的光缆不使用波纹管作为保护措施;4、在波纹管中穿放子管,子管须长于管孔10-15厘米;5、光缆在人(手)井中敷设完毕,须附挂本企业标志的光缆标志牌。
5.管道光缆接头盒安装:1、光缆接头盒及余缆尽可能错位放置,光缆接头盒点一个手井,光缆预缆为15米,放置在接头井相邻的手井中;2、光缆接头余缆采用3个L支架进行固定,余缆盘留直径不得大于60厘米,建设在60-50厘米间,用3L支架固定光缆余缆;3、光缆余缆固定在上层托板下的两托架间,用30厘米的扎带绑扎妥当,接头盒固定在上层托板的两托架间。
4、光缆接头及预留尽量不放置在四通及三通井中;6.子管敷设:1、在波纹管中穿放子管,子管须长于管孔10-15厘米;2、子管在Φ110的波纹管、钢管中,须敷设5孔以上的28/24的子管道,Φ140的钢管、顶管中,须敷设11孔以上的28/24的子管:3、子管在管道中严禁进行对接;4、顶管工程完成后,应马上敷设子管,以防顶管堵塞;线路设计心得(1)立电杆a.为了确保架空光缆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一般要求杆路离开水渠10m以外,离开县道、省道20m以外,离开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50m以外,当与其他通信杆路平行靠近时,一般应保证有10m的有效间距,一些特殊地段可适当调整。
b.电杆均采用通信用预应力水泥杆,基本杆高为7m,电杆梢径为150mm。
遇到接入山顶基站的局部上山地段、跨越障碍或跨越县、省、国道公路和铁路时,可以根据实际地形选用6m、8m、9m、10m和12m等杆高,杆高选用必须符合架空光缆线路最低线条及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标准、和架空线路与其他电力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间隔距的要求。
名称光缆与公路交越(米)垂直净距备注市内街道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镇干道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乡道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省道7 最低缆线到地面国道7 最低缆线到地面铁道 7.5 最低缆线到规道距通航河流帆高点 1 最低缆线到帆高点c.架空杆路的基本杆距为50m,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5m。
过河及跨路档距大于100m 时应按长杆档处理。
由于地形或障碍物的原因,电杆档距大于150m,应按架空飞线处理。
d.安装在水洼地、鱼塘、水流易冲刷的低洼地段的电杆,应做石护墩加固。
(2)拉线安装a.拉线装设的位置:拉线材料采用镀锌钢绞线。
角杆拉线应在内角平分线上,位于线条合力的反侧(指角深在15m以内);角深大于15m时,应装设两条终端拉线,每条拉线应分别装在对应吊线的线条张力的反侧,两条拉线出土点应相互内移60cm。
因温州夏季台风较多,所以角杆拉线和终端拉线不应小于7/2.6程式。
b.直线段上每隔8根电杆做一次双方拉,每隔32根杆做一次四方拉。
双方拉和四方拉的侧拉线采用7/2.2程式,四方拉的顺拉线采用7/2.6程式。
d.直线段每30根杆做一次泄力拉线(顺拉2条),一般选在四方拉的电杆上。
e.坡角变化超过1/5杆距的仰角杆要求往上坡方向设一条接线,如果仰角两边超过1/5杆距离,则设2条顺拉线,拉线采用7/2.6程式。
f.拉线程式及地锚配置拉线程式与地锚配置表拉线程式地锚程式拉线盘程式7/2.2 φ16×2100mm 500×300×1507/2.6 φ20×2100mm500×300×1507/3.0 φ20×2100mm600×400×150d. 街道、路边的拉线应采用红白警示套管保护。
(3)架空吊线a.吊线终结和假终结: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15m的角杆等应做终结。
直线段每30档吊线要求做假终结,安装泄力拉线。
b.吊线的辅助装置:吊线的坡度变化不超过杆距的5%,当坡度变化超过标准杆距5%~10%时,吊线要求做仰角或俯角辅助装置加固;当角深大于5m时要求做内角或外角辅助装置加固吊线。
c.防雷接地:设计要求架空光缆线路对电杆、拉线和吊线均必须考虑防雷接地线。
角杆、终端杆、过山顶的电杆、架空进入基站或机房的前5根电杆以及穿越高压电力线的两端电杆,分别考虑接地。
与电力线平行的架空线路每200m做一次接地。
(4)架空光缆敷设(a)光缆挂钩的间距为50cm;在电杆两侧的第一个挂钩间距吊线固定物边缘应为25cm。
在起伏较大的杆路,为防止光缆挂钩走位易脱落,应采用软皮铝线绑挂光缆措施加固线路。
(b)光缆布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和配盘,并按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
配盘时严禁将光缆接头安装在跨越道路、铁路或河流的跨越档内。
(c)光缆与其它建筑物的间隔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光缆与建筑物、树木等隔距较近时,用塑料子管保护。
通过或靠近并有可能磨蹭光缆及吊线的各种障碍物时,应在光缆及吊线上加装保护。
光缆引上、引下应用钢管或碳素管内套塑料子管保护。
光缆跨越公路时应加装警示管,警示管长度为路宽的一半。
光缆过电杆处采用φ20~30塑料软管(或螺纹软管)保护。
(d)当光缆与电力线垂直、斜向交越或平行靠近时,采用电力防护板保护光缆线路。
电力防护板的长度应超过电力线两端各2m。
(5)管道光缆敷设a、管道光缆占用管孔位置的选择原则:光缆占用的管孔,应遵循先下后上,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b、同一光缆占用各段管道的管孔位置应保持不变。
当管道空余孔不具备上述条件时,亦应占用管孔群中同一侧的管孔。
c、子管数量应按管孔直径大小及工程需要确定,但数根子管的等效外径应不大于管道孔内径的85%。
d、一个管道管孔内安装的数根子管应一次穿放且颜色不同。
子管在两人(手)孔间的管道段内不应有接头。
e、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宜在200~400mm之间,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管口应堵塞。
(6)墙壁光缆敷设a、根据用户分布情况,应选择光缆路由尽量短直、并使引入线路最短而方便。
b、光缆路由应能照顾到房屋建筑外表的整齐美观,应选择在房屋建筑的背面或侧面的墙壁上,特别是一些公共建筑和美观要求高的房屋建筑。
c、光缆路由一般按水平和垂直方向敷设,以便施工和维护。
d、墙壁光缆的位置,高度应尽量一致。
在厂矿区内的办公楼及生活间光缆到地面高度以2.5~3.5米为宜;在城市市区及厂矿的车间内以及室外墙壁时,光缆到地面高度以3.0~5.5米为宜;在特殊地段可以酌量提高。
e、墙壁光缆应敷设在较隐蔽、且不易遭受外界机械损伤的地方,避免敷设在高压、高温、潮湿、易燃易腐蚀和有强烈震动的地段。
如无法避开必须穿越时,墙壁光缆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f、墙壁光缆应尽量避免与电力线、避雷线、暖气管、煤气管、锅炉及油机的排气管等容易使光缆损害的设备或管线交叉与接近,更不可接触任何接地的金属物。
g、光缆应避免选择影响用户日常生产或生活的地方。
如吊车经常来往的地段、门窗的开启(光缆接头的位置不应选在门窗的上面)、阳台以及突出的美观装饰物等地方。
f、应避免选择在较陈旧的、非永久性的、经常需修理的、或即将变迁的房屋建筑上敷设墙壁光缆。
(7)光缆预留考虑到施工作业的重复操作、维护过程的障碍修理和测试、线路路由的局部变动以及其它外界因素影响的需要,对于光缆接头两侧、进局、角杆、长距离的直线杆等处均需要预留适当长度的光缆,以保证施工、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