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思想文化

中国历史思想文化


老庄哲学是自成 一套的宇宙观、 认识论、方法论、 自然哲学和人生 哲学。
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
道是本原
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 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 原,是混然一体的东西。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之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三)其他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 小说家等十家。
春秋战国时期 文化地图
1.墨家的主要思想
宗旨、核 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墨 家 : 墨 翟
主张
非攻 非乐
尚贤 非命
尚同 节葬
节用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特点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吕不韦
5.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 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 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 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 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 (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 变化。 代表人物:邹衍。他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 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 《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 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 据。
第三節

諸子 百家 史記 資治 通鑒 詩經 四庫 全書 永樂 大典
道德經 仁 長恨 歌傳
庄子
魏晉 玄學
文心 雕龍
博 览 群 书 是 为 智
学 若 烟 海 化 入 囊
三國志
程朱 理學
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诸 子百家各持一端,崇 其所善,是我们民族 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 三大思想资源和思想 传统: 原始儒行事;②“参验法”
发展趋势
作 用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3.兵家的主要思想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 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 样去使用武力。 创始人是孙武,代表作《孙子 兵法》在战略战术方面,重视战 略谋划,反对轻易用兵。内容归 纳为“道、天、地、将、法”五 个要素。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 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 吴起、魏无忌等。
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欲、功名 利禄,束缚于名教名言,那就会被物所主宰,故而庄子要化 解物形,求精神之逍遥自由。
北冥有鱼,其名 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 垂天之云。是鸟 也,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
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 道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伟大 寓于平凡、理想寓于现实的精 神。 人存在的价值,在于成就道德 人格。只要树立了道德自我, 以良知作主宰,我们就能超越 世间各种境遇,超越本能欲望, 以超越的精神,从事日常的事 业。
(二)道家思想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文约 义丰,《庄子》诙诡谲奇,它们不仅表达了特殊的 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国艺术精神。
4.杂家的主要思想
吕不韦(约前290—前235年),卫国 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他任秦相期间, 招揽门客三千余人,并亲自参与其间,历 时近十年,编成《吕氏春秋》,足可为杂 家代表性著作。 《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 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 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 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 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杂家的特点—“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一)儒家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颜子、 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 原始儒家经典有《诗》《书》 《礼》《乐》《易》《春秋》。 此外,还可通过《论语》《孟子》 《荀子》《大学》《中庸》把握 儒家思想。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其涵义有四: 1、“仁者,人也。”“克己 复礼曰仁。”仁是人之所以 为人的根本; 2、“仁者,爱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夫仁者,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杀身成仁。”
邹衍
6.名家
《汉书‧艺文志》认为因为古代依照名位的不同, 有不同的礼仪要遵循,因此礼官会特别擅长于辨别名 位之事,成为后代名家的来源。 名家学者首先将“语言”与“事实”分离开来, 让语言变成纯粹运思的符号。接着,又任意挪移这些 符号,有意识的违反语言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使 得变异的语言本身就变成哲理思辩的内容。也就是说, 在名家学者的思想里,语言不再只是思辩用的工具, 而是思辩的主要对象。 代表人物---公孙龙、宋钘、尹文、邓析、惠施等 人
7.纵横家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 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 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 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 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 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 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 书· 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 七篇」。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道是过程
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 而是一个过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 “周行而不殆”,其运动周期 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 反”。
道是规律
“道者万物之奥”, 道是 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 作为规律的道是“无状之 状,无物之象”, 看不见, 听不着,摸不到,但一切 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 道的规律不可抗拒的,不 能违反,要坚持“无为而 无不为”的原则,即不特 意去做某些事情,依事物 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 做。
墨 子 “兼 爱” 天 下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代表了下 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墨家学派组织严密:成员成为墨者, 领导人成为巨(钜)子。是侠客的渊 源。
2.法家的主要思想
①法、术、势三派
理论来源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观点主张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