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版毛概教案(第二章)

2015年版毛概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教材内容解读●第二章的历史地位: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的“魂”)本章从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凸现本课程主题、主线所强调的哲学基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本章是对第一章的继续讨论,归结到精髓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

所以,本章的历史地位,可称为全书的思想方法论的“价值魂”。

●本章的逻辑结构: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本章以三节七个一级目的内容阐述,凸现的内容结构是:形成和发展——内容和意义——精髓和经验。

这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阐发的,目的是为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也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一节形成和发展本节从历史的角度,通过两个问题的阐述,勾勒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定,重新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其根本目的在于:奠定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明确确立与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一、形成和确立(P28-29),包含四层意思:(一)科学含义及价值意义(第1段)1、科学含义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说明:①对科学含义的界定,是递进的界定,即由词的本意到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

词意是泛指,而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含义则是特指。

②思想路线的底蕴: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③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底蕴:则是依据认识方法而确定的指导思想并支配政党的正确行为。

2、价值意义①思想价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这进一步从思想立场界定了思想路线的厚重蕴意。

②实践价值: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从思想路线的指导作用凸现了其科学含义的实践功能。

(二)党的思想路线确立的过程(第2-5段)1、初步界定的过程(第3段)①第一次提出与使用的标志毛泽东在1929年6月给红四军写的一封信(即6月14日“给林彪的信”,林彪当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导刊P38)。

②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

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导刊P39)。

③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导刊P39。

说明:其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界定,是中国革命斗争实践提出的一个重要认识路线问题,必须解决。

其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界定,是针对当时党内、军内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

包括: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对革命的悲观情绪、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对共产国际指导与苏联经验的教条化(本本主义)的理解而提出的。

其三、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界定,所运用和体现的是唯物论和辩证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观念的最初表现形态。

2、系统的哲学论证(第4段)①论证的原因: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

②代表性的指导著作与主要内容: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深刻地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依赖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等。

③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标志:毛泽东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

说明:其一、党的思想路线基础的奠定,是在反对党内盛行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解决。

教条主义的实质运用片面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是只看见树木,看不见森林。

这是思想认识上的主观唯心主义。

其二、党的思想路线哲学基础的系统化,主要表现在,从认识路线上彻底澄清了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这就以丰富的思想内容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正确理论基础。

其三、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的确立,其实质是能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科学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3、科学界定与最终确立(第5段)①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②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科学的界定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并提到党性的高度。

③党的七大写入党章,在全党正式确立为思想路线。

说明:其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最精辟的概括。

其二,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性纯洁的重要标志。

其三,党的思想路线以党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得以“合法化”,这是我们党思想上成熟的根本性标志。

(三)确立的重大意义(第六段)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重新确立和发展(P29-31),包括几层意思(一)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第1到3段)1、重新确立的原因①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不同程度背离了党的思想路线。

说明:建国初期,毛泽东继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并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主要代表著作有《论十大关系》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②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至“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在纠正“左”的错误中,并没有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已经偏离了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问题。

2、重新确立的过程与标志邓小平是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代表者。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对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与批评“两个凡是”中,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邓小平的《假分数系、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标志着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说明:其一、邓小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者,充分表现了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就没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其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一方面对背离思想路线的纠正(主要是纠“左”与批判“两个凡是”),另一方面是对正确思想路线的弘扬。

由此,以党的会议形式确认并得到全党的共识。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第4-6段)1、邓小平的历史贡献(第4段)①把党的思想路线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

②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新的概括。

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概括的。

2、江泽民的贡献(第5段)①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1992)②对新时期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

A、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强调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C、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党的十六大报告)3、胡锦涛的贡献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型调查之风,并将求真务实提到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第二节内容和意义本节从理论的角度,通过两个大问题的叙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基本内容(P31-35),包括两层意思:(一)基本内容表述(P31的第一段)1、标志性文献: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2、完整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实践检验:党的十二大后,党章虽然有几次修改,但关于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表述,一个字也没有改动。

这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是严密的、科学的。

(二)基本内容分述(P32-35)1、一切从实际出发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A、毛泽东的界定:我们看问题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B、邓小平的界定:我们在每一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

C、江泽民的界定: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D、现实的界定: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

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B、全面地看问题。

C、发展地看问题。

D、科学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

2、理论联系实际。

①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上,党内曾存在两种错误倾向,实质相同。

②中共三代领导人一贯倡导、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将其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

③任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A、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B、要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其标准又是实践。

C、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实事求是①毛泽东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实事求是包含的内容: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因此,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可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①毛泽东强调: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②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③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重要意义(P35-36),包含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

3、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4个方面),充分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1、党的政治路线的确立,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

2、实践证明,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各个阶段政治路线取得的胜利,都是坚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党的三大作风中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要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不脱离群众。

3、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要兢兢业业地做人和办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

4、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节以集中讨论的形式,通过三个大问题的叙述,深刻地阐发了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同时,重点总结了我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坚持实事求是的两条根本经验——走自己的路(实践意义),与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