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442-2009)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442-2009)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调查要求 (4)第三章社会经济调查 (11)第四章农村调查 (14)第五章城(集)镇调查 (27)第六章工业企业调查 (36)第七章专业项目调查 (41)附录A1 地类地形图附录B1~B6 社会经济调查表附录C1~C6 农村人口、房屋、土地等调查表附录D1~D12 城(集)镇调查表附录E1~E5 工业企业调查表附录F1~F14 专业项目调查表条文说明1 总则1.0.1为规范和统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的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保护有关各方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以下简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特制定本规范。

1.0.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是建设征地移民设计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查明征地范围内各种涉及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为论证工程规模、工程设计方案比选、研究工程建设对地区经济影响、编制征地移民投资概(估)算和进行征地移民规划设计及实施等提供详细可靠的基础资料。

1.0.3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阶段的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

项目建议书阶段可参照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进行工作。

规划阶段可按相应的编制规范的要求,参照本规范进行工作。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和征地范围较小的水闸、穿渠(堤)建筑物等工程的实物指标调查,可参照本规范适当简化。

1.0.4 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的主要工作是:合理确定征地移民调查范围,收集征地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料,调查各项实物指标,提出调查成果,对调查成果进行汇总分析,编写调查报告。

1.0.5 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国家和移民的利益关系,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公开。

1.0.6 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应以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为主,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参与进行。

1.0.7 实物指标调查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相关专业技术标准的规定。

2 调查要求2.1 各设计阶段调查要求2.1.1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应采用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初步调查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人口、土地、房屋、城(集)镇市政及公用设施、工业企业及重要专业项目等主要实物指标。

2.1.2初步设计阶段,调查人员应实地全面调查各项实物指标。

2.1.3技施设计阶段可不再进行实物指标全面调查。

若需对实物指标进行局部或全部调查复核,应按程序批准后,按照初步设计阶段的相应要求进行调查。

2.1.4 调查成果认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实物指标调查表应由参加调查人员签字。

2 初步设计阶段的实物指标调查表,应由参加调查人员和实物的产权人签字。

实物的产权人签字分以下几种情况:——如果实物属农户或城(集)镇居民的,应由户主签字;——如果实物属企业的,应由企业法人代表签字;——如果实物属单位的,应由单位负责人签字。

3 初步设计阶段农村农户和城镇居民的个人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应由地方政府组织张榜公示。

4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实物指标汇总成果应由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授权部门签署意见。

2.2 调查依据及所需的基本资料2.2.1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调查依据及基本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 勘测设计任务书或委托文件、合同。

2 有关设计成果和审查意见。

3 工程建设涉及地区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或遥感成果。

对正常蓄水位选择有控制作用的大片农田、城(集)镇、重要企业等区域,应有不小于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或遥感成果。

4 相关测量成果。

5 各比较方案正常蓄水位的不同频率洪水回水成果。

6 对正常蓄水位方案比较有重大影响的浸没、坍岸、滑坡等初步地质勘察成果。

7 工程建设涉及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料。

8 其它有关资料。

2.2.2 初步设计阶段调查依据及基本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 与业主单位签订的勘测设计合同、任务书或委托文件。

2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文件和审查意见。

3 工程建设涉及地区不小于1:5000比例尺的地类地形图。

属山岭重丘区的,应有不小于1:2000地类地形图。

地类地形图的要求见附录A1。

4 正常蓄水位方案的不同频率洪水回水成果。

5 水库浸没、坍岸、滑坡区地质勘察成果。

6 工程施工进度和水库分年蓄水初步安排。

7 工程建设涉及地区自然、社会经济资料。

8 其它有关资料。

2.3调查范围2.3.1枢纽工程水库区的调查范围,应按《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2.2.1~2.2.12的规定确定。

2.3.2 枢纽工程水库区不同设计阶段的调查范围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1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应按照《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2.2.13规定,初步确定淹没影响范围,持地类地形图现场确定调查范围。

必要时应辅助测量定线。

2 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2.2.14的规定确定,持地类地形图现场确定调查范围,必要时应设置临时标志。

3 技施设计阶段应在初步设计阶段确定的水库淹没影响范围基础上,核定调查范围,按有关规定测设永久界桩。

2.3.3枢纽工程坝区和其它水利工程的调查范围应为《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3.1规定的用地范围。

用地范围根据占地的用途应划分为永久用地范围和临时用地范围。

2.3.4 枢纽工程坝区和其他水利工程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调查范围应按以下方法确定:1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应根据施工总体布置图和有关资料,现场确定。

必要时应辅助测量定线。

2 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施工总体布置图划定的红线范围为依据,在现场测量放线并设置临时标志确定用地调查范围。

3 技施设计阶段应在初步设计确定的范围基础上,复核用地调查范围,按有关规定测设永久界桩。

2.4 调查内容2.4.1 实物指标调查内容分农村、城(集)镇、工业企业和专业项目等。

1 农村调查项目分类应包括人口、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土地、水利设施、农副业设施和零星树(果)木、坟墓、电话和有线电视等。

2 城(集)镇调查项目分类应包括建成区用地、人口、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工商业、市政设施及公用设施等。

3 工业企业调查项目分类应包括位置、占地面积、人口、房屋、设施、设备、主要产品年产量、年产值、年工资、年利润和年税收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专业项目调查项目分类应包括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水利水电、输油输气等设施,以及农(林、牧、渔)场,矿产资源、文物古迹、水文站、测量设施、其他项目等。

2.5 调查成果2.5.1 调查基准年应以调查起始时间确定。

2.5.2 枢纽工程水库区的各项实物指标应分水位高程,分淹没、浸没、坍岸滑坡、库周影响区,按行政区划逐级统计汇总。

对于分期蓄水的水库还应按分期蓄水要求进行汇总。

2.5.3 枢纽工程坝区和其他水利工程用地各项实物指标应分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按行政区划逐级统计汇总。

2.5.4 不同设计阶段的调查精度规定如下:1 主要实物指标调查精度,系指同一阶段用同样方法所取得的调查数与抽样调查数相比的允许误差。

抽样调查的样本数可取调查数的15%~25%。

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实物指标调查精度,应符合表2.5.1规定。

表 2.5.1 主要实物指标调查精度要求2 调查成果应及时整理汇总,如发现差错或有异议,应采取相同的调查方法进行复查。

3 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检查调查成果的精度。

如抽样调查结果达不到表2.5.1规定的精度要求时,应扩大复查面,必要时再进行全面复查。

2.5.5 初步设计阶段应提出实物指标调查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的内容可按《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附录D的要求进行编制。

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可不编制专题调查报告,但主要内容应在征地移民规划专题报告和设计报告有关章节中反映。

2.5.6初步设计阶段成果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比出入较大时,应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原因。

2.5.7 调查成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报告或篇章。

2 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大纲、测量任务书、地勘任务书及其他专项委托调查协议。

3 征地移民区近3年的国民经济统计和年报资料、农村经济典型调查和其他社会经济统计调查资料。

4 分户分单位的实物指标调查表、统计表、汇总表。

5 测量和地勘工作报告,回水成果等。

6 有关审查意见,与有关单位的来往文件、会议纪要和协议。

7 界桩埋设成果。

8 有关图件和影像资料包括:——行政区划图;——1:10000地形图;——1:2000或1:5000地类地形图;——水库淹没影响示意图;——工程用地范围示意图;——初步设计阶段的不同调查对象的影像档案库;——其他图件。

2.6 准备工作2.6.1 调查前准备工作包括编制调查工作大纲,准备资料,在地形图上标明河道断面的位置,勾绘调查范围,制定调查、统计表格,编制测量、地勘和文物、矿产调查委托任务书。

2.6.2 调查工作大纲应包括调查工作依据、要求、内容及方法、组织分工、计划、经费和提交成果等。

调查大纲应征求有关地方政府的意见,必要时,调查工作大纲应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

3 社会经济调查3.1 一般规定3.1.1 社会经济调查目的是为分析、评价征地移民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和补偿投资概(估)算提供基础资料。

3.1.2 社会经济调查的范围,主要为建设项目征地移民及其安置涉及区域。

3.1.3 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社会经济现状,包括户数、人口、文化程度、民族构成、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劳力及其就业情况,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工农业生产状况及产值,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状况,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等。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和远景规划,包括人口增长率、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预测、工农业产值及构成等规划目标及其措施。

3.2 收集的主要资料3.2.1 以县(市、区)、乡(镇、办事处)为单位的社会经济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 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开发规划、计划。

3 调查年近三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近期计划和远景规划,近期的人口普查资料等。

主要指标包括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工农业总产值、农民收入总量以及各项指标的构成等。

4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农业区划报告、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林业生产状况,包括用材林的蓄积量、出材量,经济林优势树种的产量、产值,以及林业资源普查成果。

5 城(集)镇现状和规划资料。

6 工业生产现状资料,工业普查报告及成果,工业发展规划资料。

7 水利、电力、交通、邮电、文教、卫生等行业发展规划。

8 县(市、区)涉及的乡(镇、办事处)、行政村、村民小组的个数、人口、民族组成、宗教信仰、地方风俗、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沿革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