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习题答案第一章一、(略)二、1、A;2、A;3、D;4、C;5、B三、1、BCD;2、ABC四、1、是;2、错;3、是;4、错第2章成本性态分析自测题参考答案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计算题1、(1)采用高低点法对电费进行分解。

高点(1800,7250)、低点(900,4250)b=3.33,a=1256建立成本函数模型:y=1256+3.33x(2)采用回归直线法对进行分解。

b=3.25,a=1310.42建立成本函数模型:y=1310.42+3.25x(3)依据回归直线法得到的成本函数模型:y=1310.42+3.25x将产量x=1900代入模型中,求得电费y=7485.42(元)2、采用回归直线法对进行分解。

r=0.99→+1所以X与Y基本正相关b=9.98,a=181.74建立成本函数模型:y=181.74+9.98x3、(1)分步分析程序8月份混合成本=82500-60000-10000=12500(元)固定成本=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b1 =100(元/件)12月份固定成本=8月份固定成本=60000(元)12月份变动成本=20000(元)12月份混合成本=95000-60000-20000=15000(元)依据高点坐标(200,15000)、低点坐标(100,12500)确定b2 =25(元/件),a2 =10000(元)建立成本函数模型:y=(60000+10000)+(25+100)x =70000+125x(2)同步分析程序高点(200,95000),低点(100,82500)b=125(元/件),a=70000(元)建立成本函数模型:y =70000+125x4、a=26000(元)b =294(元/件)建立成本函数模型为:y=26000+294x五、案例分析题该化工厂在对总成本进行分解时,把明显属于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的项目剔除后,其余作为混合成本,用一定方法进行分解。

这种做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从混合成本的结构来,许多费用都不是线性的,如修理费用,虽然4月份产量最高,但费用较低。

2.下脚料不能作为混合成本处理。

3.将大部分近似变动成本和近似固定成本都已分别归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剩下的少数费用性质比较复杂,而且有些费用的发生没有规律,这部分费用一般难以用公式单独分解。

否则,矛盾就比较突出,如本案例计算出的结果就很不合理。

按照下面的处理方案进行操作更为合理:方案1:将全部费用除了已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剩下的混合成本再按照性质直接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本案例中,修理、动力和水费可归入变动成本,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归入固定成本,下脚料单独列示。

这样的方法虽然不太准确,但便于费用控制。

方案2:总成本作为混合成本,按照高低点法进行分解:固定成本为6.463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0.12万元,计算过程如表2-16所示。

规则的,但比率较小,不影响总成本的正确性。

方案3:如果要保持原来的分解方法,则要对混合成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查明不规则变动的原因,剔除各种不正常因素,并将调整后的数字再进行分解。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一,单选1-5 A C DAC二多选1-5 ACD ABC ACD ABCD ABCD三、判断1-6ⅹ√√ⅹⅹ√四、计算分析题1.资料:设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80000件和150000件,销售量均为14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6.5元,生产成本:每件变动成本为4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5元,直接人工1.6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60000元,销售与行政管理费:变动性费用为销售收入的10%,固定性费用每年发生额为50000元。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第一和第二年的净收益。

变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一年的净收益=140000*(6.5-4)-160000-50000=140000元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一年的净收益=140000*( 6.5-4)-160000*140000/180000-50000=175555.56元变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二年净收益=140000*(6.5-4)-160000-50000=140000元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确定的第二年净收益=140000*(6.5-4)-160000*(40000/180000+100000/150000)-50000=157777.78元(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据以确定的净收益发生差额的原因。

产生差额的原因是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2.明阳公司生产一种产品,2010年和2011年的有关资料如表3-15所示。

要求:(1)按完全成本法分别计算2010年及2011年的单位产品成本(2)假设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采用完全成本法编制两年的利润表,并说明为什么两年的销售量相当,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总额均无变化,而计算的税前利润不同。

(3)按变动成本法编制两年的利润表。

(4)试说明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为何不同,指出哪种成本法较重视生产,哪种成本法较重视销售,你认为哪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合理?六、案例分析题下面是创源公司的有关资料,见表3-16和表3-17。

单位:元创源公司的总经理薛成对这三年的利润感到非常困惑,他找来了财务主管刘欣,希望他能解释其中的原因。

薛成说:“2009年的利润是45 000元,而当时的总经理李建平并不重视销售,只重视生产;我接任后,努力改进产品质量,加强广告、促销与技术服务的力度,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公司的销售量一直稳步增长,为什么利润反而越来越少?今年我们完成了200万元的销售额,反而亏损了10万元,难道我们的利润不是和销售额成正比例增长的吗?”刘欣告诉薛总,财务报表是按照完全成本法编制的,并介绍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同时说当生产与销售不平衡时,变动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向管理者报告利润。

根据此案例,请你使用变动成本法重新编制这三年的利润表,并向总经理解释为什么使用完全成本法编制的利润表反映的利润与销售量不成正相关关系。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

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5 DCACB 6-10 DCABC解析:2.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边际贡献率)=36÷(1-0.4)=606.变动成本=保本成本*变动成本率=5000*50%=2500元固定成本=保本额-变动成本=5000-2500=2500元销售成本=销售收入*50%=10000*50%=5000元实际成本=销售成本+固定成本=5000+2500=7500元利润=销售收入-实际成本=10000-7500=2500元7.变动成本率=1-边际贡献率=1-80%=20%8.利润=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20000-500×9-1000=1450010.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销售成本)×销售量=(10-4-1)×200=1000二、多项选择题1-5 DC ABD CD ABD BD三、判断题1-10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四、计算分析题1.A、B、C、D四家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见表4-7,假设每家企业产销平衡,同时都只产销一种产品。

表4-7 A、B、C、D四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要求:通过具体计算,将有关数据填入打问号的栏内,并列示计算过程。

2.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单位产品售价5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3元,全月固定成本32 000元,全月预计销售量20 000件。

要求:(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安全边际和预计利润。

盈亏临界销售量=32000/(5-3)=16000件安全边际=(20000-16000)*5=20000元预计利润=20000*(5-3)-32000=8000元(2)该企业通过市场调查,认为单位产品的售价如果提高到5.5元,全月预计可销售18 000件。

请重新计算以下各项:①算新情况下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安全边际和预计利润;盈亏临界销售量=32000/(5.5-3)=12800件安全边际=(18000-12800)*5.5=28600元预计利润= 18000*(5.5-3)-32000=13000元②计算要销售多少件,才能使利润比提价后预计的利润再增加10%。

(销量-18000)*(5.5-3)=13000*10%销量=18520件(3)该企业通过调查研究,认为由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单位产品的售价将降低到4.6元,同时每月还需增加广告费4 000元。

请重新计算新情况下的下列指标:①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32000+4000)/(4.6-3)=22500件②计算要销售多少件,才能使利润比售价变动前的利润增加10%。

销量 *(4.6-3)-32000-4000=8000*(1+10%)销量=28000件3.某厂生产销售A、B两种产品,产品的单位售价分别为:A产品5元,B产品2.5元。

边际贡献率分别为:A产品40%,B产品30%。

全月固定成本为72 000元。

要求:(1)设本月各产品的预计销售量分别为:A产品30 000件,B产品40 000件。

请计算以下各项指标:①该厂的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综合贡献边际率=(5*30000*40%+2.5*40000*30%)/(5*30000+2.5*40000)=36%该厂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72000/36%=200000元②A、B两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A产品预计销售比重=5*30000/(5*30000+2.5*40000)=60%A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200000*60%/5=24000件B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200000*40%/2.5=32000件③用金额表现的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并作出评价;安全边际额=5*30000+2.5*40000-200000=50000元安全边际率=50000/200000=25%④本月预计利润。

本月预计利润=50000*36%=18000元(2)设每月增加广告费9 700元,可使A产品的月销售量增加到40 000件,而B产品的月销售量将减少到32 000件,请具体说明这一措施是否合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