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挚.痛(zhì)懊.悔(ào)澎湃.(bài)田垄.(lǒng)B.祈.祷(qí)镐.头(gǎo)嗥.鸣(háo)斑斓.(nán)C.哺.育(bǔ)亘.古(gèng)污秽.(huì)默契.(qì)D.土壤.(rǎng)屏.障(píng)怪诞.(dàn)谰.语(lá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黄河,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早已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汹勇气势。
B.在历史的潮汐中,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簇浪花。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猛。
D.今天的天气非常情朗。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B.金星主持的《金星说》可谓是鲜为人知....,独特的主持风格让很多观众觉得他很犀利,敢于直言。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
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5.对下列各句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A.拟人比喻排比拟人B. 拟人比喻排比比喻C.拟人比喻反复比喻D. 拟物比喻反复拟人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B唯.闻女叹息唯:只C万里赴戎机..戎机:打仗 D赏赐百千强.强:有余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张老师的一席话把我先前的顾虑全赶跑了。
D.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B.《老山界》是一篇叙事散文,主要表达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讽刺和嘲笑。
C.《木兰诗》采用了南方民歌的形式,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
D.《土地的誓言》一文表现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9.名句默写(1)____________ _______,寒光照铁衣。
(2)《木兰诗》中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18级各班组织以“爱国”为核心的系列活动,请你设计一项主题活动并向大家简介此项活动的意义。
主题活动名称:活动简介:二、文言文阅读(19分)《木兰诗》节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1. 《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一首________民歌,选自北宋_____ __编的《____ ____》。
(2分)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1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同“”,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5. 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3分)16. 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2分)17.结合全文说说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 19分)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⑤“我们顶着天啦!”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然入梦了。
⑾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8、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写出加点字的注音(4分)hān然入梦()蜷.起来()咀嚼..()19、①段中的“奇观”在文中具体是指,表达了作者的感情(4分)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21、选文③——⑥节是对红军战士的描写,它表现了红军战士们的精神。
(3分)22、文中划线句“一步一步地上去”,其表达效果是。
(2分)23、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老山界难走,“难”在哪里?(4分)(二)好沉的一抔土(共12分)石英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
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
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
“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
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
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
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
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
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
“到那时,你再来看!”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略有删改)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5.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26.结合语境,赏析划线的语句。
(3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27.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⑫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四、写作(50分)为科学献身的邓稼先,为争取民主奋斗的闻一多,为解放全中国而不怕牺牲的红军战士……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生活中你又了解哪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呢?请以《我把赞歌献给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