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创新篇
命意作文与话题作文都要自拟题目,如何拟出一个比较新颖、富有个性化的标题呢?1.妙用修辞法
在标题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1比喻。
如以“假日”为话题,有的考生拟题为《假日——爱的桥梁》,写父母离婚后,“我”被判给了爸爸,于是利用假期与妈妈构筑了一条情感的纽带。
以“成长”为话题,有题目拟为《打碎了五味瓶》,其中“五味”喻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之感受。
○2拟人。
如以“倾听”为话题,有考生拟题为《书之声》,写了“倾听一本书就是倾听自己的心灵”,还有考生拟题为《花语》,通过夏天月季的激情开放,寓示了人生应有的自信和坚强。
○3双关。
如以“路”为话题,有考生拟题《十字路口》,既指实在的路,又指人生之路。
又如“感受生活”的话题,有考生拟题为《苦咖啡》,既实指咖啡又指生活,通过在校锻炼的苦折射出生活的甜,不失为佳作。
另外,还有设问(《路在何方》)、借代(《绿色,我的梦》)等等。
2.点化套用法
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或略加改造作为文章题目,可收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
如以“感恩”为话题的《绿叶对根的情意》,以“挫折”为话题的《挫折,让我欢喜让我忧》、《挫折,恨你没商量》等。
3.适当扩展法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
如以“掌声”为话题的《她的掌声,给我一个天堂》,以“手”为话题的《对手》、《一次难忘的扬》、《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等。
4.反弹琵琶法
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
如《渴望停电》、《真想做个差生》、《生病真好》等文题,看去违反常情,实则与众不同,易于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
5.学科渗透法
如以“面对‘批评’或‘表扬’”这一话题,可拟为《“交流”栏目的一次直播》;“理智与情感”话题,可拟为《警惕理智“滑坡”》、《构建理智的马其诺防线》。
6.委婉含蓄法
有时标题不宜拟得过于直白,而应拟得含蓄、耐人寻味,如“面对‘批评’或‘表扬’”这一话题,有考生拟题为《馨香一缕》就显得含蓄,富有诗意。
以“我(你)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一考生拟题为《随香梦潇湘》,谱写了一曲献给林黛玉的赞歌。
7.其他方法
还有人物亮相法、巧设悬念法等。
如以“只有一个”为话题,有考生拟题为《鲁迅先生只有一个》、《曹孟德只有一个》;以“承诺”为话题,一考生拟题《孔明挥泪斩马谡》。
而以“发现”为话题的《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以“幸福”为话题的《幸福拴在“老鼠尾巴上”》等便上巧设悬念法。
拟题练习
一.阅读这则寓言,先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然后根据这相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一头在磨房里拉磨的驴,听说要举行有驴、马、骡参加的短跑比赛,也要报名参加。
它的邻居牛听见了,对它说:“我看你就不要参加了吧。
要明白,你可从没有走过直路,整天都是绕圈儿走路的,你去参加比赛,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名次,反而会闹出笑话。
”
磨房驴哪里肯听,坚持说自己是一头驴,不但能参加,而且准能跑出好成绩来。
它去大赛组委会报了名。
比赛那天到了。
比赛开始了,所有参赛的驴、马、骡在发令枪响后,撒开蹄儿,箭一样地跑了起来。
磨房驴也跟着跑了,可没跑出几步,便习惯性地转起圈子,转了一圈又一圈,转了一圈又一圈,像是在磨房里道上一样跑着,看得观众一个个都笑岔了气。
看下面这样几组拟题:
1.《磨房驴》、《一头驴》、《驴跑步》。
不符合文体特征。
上例要求写议论性文字,而此类题目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说明文。
2.《闹笑话》、《临时发挥》。
表意不完整。
可改为《扬已之短,只会闹笑话》、《闹笑话源于不听话》、《临时发挥,难于奏效》
3.《论习惯》、《论不自量力》。
文题内涵与文章内容范围的大小不对称。
上例要求写“200字的短文”,而题目中的“论”则显得范围过大,如改为“说说”、“小议”则好些。
4.《要有自信心》、《做人要虚心》、《应该看到自己的短处》。
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思维,但显得呆板,有点俗气。
5.《习惯成自然》、《量力而行方成正果》、《不能忘了自己的特长》。
新颖独特,较有文采。
二.
给我一双翅膀,我将邀请白云姑娘帮我砌一间教室,我要向她借一方晴空做我们的课堂,叙友情,读文章。
给我一双翅膀,我要回到从前,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话家常。
给我一双翅膀,我要飞回屈原的汩罗江,飞到先圣孔子的故乡。
给我一双翅膀,我会深入海底,与龙王一起治水,与鲨鱼一起流浪。
给我一双翅膀,我要飞上火星,与外星人一起谈理想,做文章。
只要我们拥有了想象的翅膀,心就会飞翔。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或编写故事,或抒发激情,或发表议论。
文章力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