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JUNE 2021酒店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附件: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二0一五年十二月目录一、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规模(二)产业结构(三)存在问题二、优势与条件(一)自然资源优势(二)人文资源优势(三)社会经济优势(四)区位发展优势三、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总体目标(二)具体目标1.经济指标2.社会指标3.工作计划(三)发展战略四、产业布局与产业门类(一)产业布局(二)产业重点(三)产业门类1.文化旅游业2.文化科技业3.影视动漫业4.演出娱乐业5.工艺美术业6.文化服务业7.文化制造业五、保障措施(一)政策保障(二)组织保障(三)平台保障(四)机制保障附表:重点项目安排(建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指示精神,以及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决定,谋划好北海市“十三五”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以适应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变化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范围包括北海市所辖县区及相关海域和海岛。
规划期为2015年到2020年,规划期的重点为“十三五”时期。
一、产业现状分析(一)产业规模。
文化产业总量不断扩大。
2014年,北海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3.84亿元,同比增长17.22%,占GDP的比重2.78%,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28家,文化产业正在逐渐成为北海市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品牌建设效果初显。
北海市近年来重点打造了合浦汉文化、南珠文化、贝雕文化、工艺美术、水彩画、老街文化、文化科技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依托北海银滩、涠洲岛、星岛湖等海洋生态资源,并整合当地的海洋文化资源,着力培育了滨海文化旅游品牌;依托北海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和培育了《碧海丝路》、《珠还合浦》、《咕哩美》等精品演艺品牌;南珠、贝雕、角雕、编织等特色民间工艺品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化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截至目前,北海市拥有6个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1家国家级动漫企业,4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区(项目示范区),2家自治区级动漫骨干企业,1个自治区级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基地,8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1个市级文化产业园。
北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动漫基地项目、北海贝雕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合浦汉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北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园项目、德利·海北海国际文化综合体项目、好来屋民族演艺文化广场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已启动建设。
北海“中国水彩画产业基地”等项目也在积极筹建中。
(二)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门类日趋完善。
北海市已逐渐构建了以文物博览业、新闻出版业、工艺美术业、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动漫产业、创意设计业、影视文化业、文化科技业、节庆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等产业门类为主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014年,北海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84亿元,同比增长17.22%,其中文化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05亿元,比2010年增加12亿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改变了长期以来依赖于文化旅游的局面,尤其是由文化科技带动的文化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北海市文化产业的亮点。
文化服务业加快发展,2014年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0亿元,同比增长82.47%。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二是文化产业基础支撑较为薄弱;三是文化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四是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五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够。
二、优势与条件(一)自然资源优势。
北海市以滨海自然风光闻名,拥有海水、沙滩、海岛、海鲜、海珍(珍珠)、海底珊瑚、海洋生物、海上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曾入选“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和“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称号,自然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二)人文资源优势。
北海的南珠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等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十分丰厚。
秦末汉初,北海港即作为中国与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商港,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始发港之一;宋朝时期成为与越南等国开展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明朝时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我国近代西南区域的重要商港,目前仍保留有作为开埠象征的百年老街和西洋建筑群。
北海市文物古迹丰富,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
(三)社会经济优势。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14年,北海市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是广西唯一完成年初预期增长目标同时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地级市。
2.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2014年,北海市全年石油炼化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子制造业三大优势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281.29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0.19%。
3.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北海市已构建了从高速公路、高铁、航运、航空完整的、立体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沟通南北、辐射西部、连接华东、通达海外”的交通设施布局。
4.旅游服务业逐步繁荣。
2014年,北海市国家4A级景区增加到6个,共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720.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1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8.11亿元,同比增长22.4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745.91万美元,同比增长10.17%。
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4年,北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18元,比上年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79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
居民收入的增长为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内在消费动力。
6.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北海市共有文化企业1330多家,从业人员9300余人。
现有国家级动漫企业1家,自治区级动漫骨干企业2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自治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项目示范区)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市级文化产业园1个。
(四)区位发展优势。
北海市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是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的交汇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北海是中国大陆距离东南亚、西亚、欧洲最近的港口之一,是中国西南及华南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我国海洋文化产品的重要集聚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先行区;——面向东盟文化产业的重要门户。
(二)具体目标。
1.经济指标。
到2020年,北海市文化产业年平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高于全国和广西文化产业的年平均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93亿元。
2.社会指标。
未来5年内,通过大力实施北部湾蓝色经济战略推进北海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3.工作计划。
(1)近期工作计划。
各区县和有关部门、重点文化企业,按照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快制定“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统一思想认识。
(2)远期工作计划。
加快落实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址、招商、资金安排和工程建设,加紧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正常开展,确保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发展战略。
1.特色引领战略。
在发展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先做强,后做大”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北海市的特色资源,把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北海市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以特色来强化优势,以优势来巩固特色。
2.创新驱动战略。
立足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要素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
3.产业融合战略。
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地产业、物流业、信息业和科技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文化产业的融合效应和边际效应,创造更大的产业附加值。
4.品牌带动战略。
品牌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要对北海市现有文化品牌进行深入挖掘与规划,通过打造品牌的价值链延长其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和服务品牌。
5.“走出去”战略。
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构筑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增强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支持和鼓励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出口,不断提高北海市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四、产业布局与产业门类(一)产业布局。
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核、两翼、多组团、区域联动”,并与北海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双核两翼”的旅游业发展布局,既形成错位发展,又保持相互衔接。
见下图:——“一核”:以北海主城区为中心区,以北海市文化产业园、“三诺”智慧生活创想体验基地、北海老城、北海近代中西文化系列陈列馆、南珠宫、贝雕产业基地、工艺美术创意园、《碧海丝路》演出、海北海国际文化综合体、海洋主题馆等项目作为载体或依托,推动文化科技、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博览、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海洋文化等产业要素的集聚发展。
——“两翼”:将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向南、北两翼延伸扩展,南翼主要突出滨海风光特色,承担滨海文化旅游、海洋文化娱乐、文化服务等产业功能,轴线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涠洲岛、北海银滩等,构建国际文化旅游与观光度假、海洋文化娱乐与体验的产业新格局。
北翼以合浦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依托,主要承担历史及生态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功能,轴线上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星岛湖湿地公园、合浦汉文化公园、创意农业观光基地、南流江生态旅游、红树林休闲度假、烟花爆竹产业等。
——“多组团”:在“一核两翼”的基础上,依托各行政区域现有产业资源,建设包括以上园区或项目在内的若干个产业板块(组团),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向各区县核心区集中,产业集群向重点产业园区或基地集聚。
——“区域联动”:文化产业布局要在差异化和集聚化的基础上,形成点面结合、纵横扩展的立体结构,形成产业要素集聚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