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国气候ppt下载
2.主要温度带(如图)
温度带 A 热带
B 亚热带
C 暖温带
D 中温带
E 寒温带
F
高原气 候
主要分布地区 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岛南
部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土高
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河__套____平原、宁__夏______平
强 大;③降水的年际变化 平洋西岸, 区大大向北扩展; 际变化大,水旱
和季节变化都较大
海陆热力性
灾害多;
雨热同 期
质差异显著,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季风盛行
水热配合好
②雨热季节配合好, 有利于树木、牧草、
农作物生长
③寒潮带来严寒、 大风、霜冻等恶 劣天气;台风造
成水灾、风灾
气候复 杂多样
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5 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 原区)和干湿地区(4类干
热点提示 1.结合气温或降水的等值线分布图,考查影响气 候的主要因素。 2.联系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分析地形等因素对 气候的影响。 3.关注2011年冬春季我国华北的严重旱灾,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4.结合农业生产活动等人类活动,分析我国对气 候资源的利用状况。
教材图文自读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南北气温的差异、 东西_降__水___的差异。 2.__季__风_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二、我国气温分布及温度带 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_差__异__大__,在夏 季除__青__藏__高__原__等地区外,普遍高温。
针对训练 3.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2)四川省东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这 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东部是世界上典型的________气候分布 区。季风区受________风影响很明显,降水集 中在________季;非季风区受________因素的 制约,全年降水________,气候________。
原、准__噶__尔______盆地、东北平原 大兴安岭北段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
三、我国的降水及干湿地区
1.降水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由_东__南_沿__海___向西__北__内_陆_____递减。 (2)时间分布,集中在_夏__秋_季节,_冬__春__季节降 水少。
2.干湿地区的划分 (1)依据:__降__水__量___与_蒸__发__量_____的对比关系。 (2)分界线:如下图a _8_0_0__m_m_______年等降水 量线、b4_00__m__m______年等降水量线、2c00 mm _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此时沿图中海岸分布的28 ℃等温线自南向北 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解析:(1)从图中28 ℃等温线走向可知:有的与 海岸线平行,有的与等高线平行,故受海陆分布 和地形影响。(2)此时我国为夏季,由南向北白 昼越来越长。 答案:(1)B (2)D
发生水旱灾害
方法突破(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方法 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称为季风 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显著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由此可见,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区别主要在于受 夏季风的影响是否显著,事实上我国受夏季风的 影响不显著的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以 北)的大部分区域却明显地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 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 涝,江淮地区的梅雨
和伏旱
拓展延伸(1)台湾的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 原因
①地形因素:火烧寮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台湾山脉 东侧,夏季风迎风坡位置,多地形雨。
②洋流因素:火烧寮沿岸有台湾暖流流经,起到 增温增湿作用。 (2)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降水最少的原因 ①海陆位置影响:托克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 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复习备考导航
第
教材图文自读
15
讲
中
考能联动提升
国
的
气
考向命题调研
候
优化知能训练
复习备考导航 要点点击 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5.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
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
天多,日照时间短
温
扩大了南北温差
分
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原因:①盆地地
布
极值 气温 及原
因
最低气温处:漠河。原因: 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邻近冬季风源地
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 阳辐射强最低气温处:青藏高原。原因:地
寒冷干燥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 原、台湾、海南岛以
外都受影响 加剧北方严寒,使南 北温差加大;活动异 常时,带来严寒、大 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 季风)
温暖湿润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 山—巴颜喀拉山—冈底 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 分布;活动异常时,易
年降水量<400 mm降水量<蒸发
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 原大部分
D
干旱地 区
年降水量<200 mm降水量<蒸发
量
新疆大部、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 藏高原_北___部
四、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成因:我国跨纬度__广__、距海远近差异_大__,
地势高低不同;地形及山脉走向多样,各地气温、 降水的组合不同。
②地形影响:地处吐鲁番盆地内部、焚风效应显 著,气流下沉为主,难以形成降水。
(3)依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分析不同地区的气 候现象 ①雨带的形成
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陆地上的 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 锋面雨带,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进入多雨时期, 其未到达地区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旱时期。
湿地区)
①跨纬度广; ②东西距海 洋远近不同; ③地形复杂
多样
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 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 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 区,使我国农作物及 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
丰富
高原、干旱气候 区不利于农业发
展
2.影响我国的季风包括冬季风和夏季风
源地
冬季风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
一带
风向
偏北风
性质 影响范
围
对气候 的影响
我国的气候特征
1.气候特征及对农业影响
特征
表现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①降水过分集中
季风气 炎热多雨;②与同纬度
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在夏季,造成春
候显著、 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 我国位于亚 使需热较多的作物— 旱、夏涝现象严
大陆性 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 洲东部,太 —水稻、玉米种植地 重;②降水的年
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是来自
东南部海洋的夏季风,我国东 南部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 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远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 北部内陆越干燥
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
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
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
少
夏季风强或来得早,
北涝南旱;夏季风弱
我国降水特点及影响
基本特点(规律)
名称
内容
空间分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布规律
逐渐减少
季 节 时变 间化 变年 化际 变 化 降水的 南北差 异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 水集中在五月至九月的
夏秋季节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 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原因
影响
a、南部沿海 五月中旬:夏季风在此登陆,雨带开始北上 十月:雨带退出大陆 b、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月中旬,雨带北进,长江中 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时节 c、华北、东北地区 七、八月份,雨带推移至此,北方进入雨季 九月份,冬季风增强,雨带迅速南撤
③北方春旱、江南梅雨、伏旱的形成 a、春旱: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 发旺盛,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又值农作物 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形成春旱,对农业 生产影响很大。 b、梅雨:六月中旬,夏季风北跃,锋面雨带移 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长时间滞留,细雨连绵长 达一个月之久,形成梅雨天气。 c、伏旱: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 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形成伏旱,给 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考能联动提升
我国气温分布状况
一月(冬季)
七月(夏季)
等温线分 布特点
等温线密集
等温线稀疏
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
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 ①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
原因
间短,获得热量少;②北方 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影
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而北方获得的 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②南方雨季长,阴雨
气温低
向低纬 凸
大陆夏季
气温高
向高纬 凸
大陆冬 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