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幼儿自主发起,老师将活动推进之小班科学探索活动:《奇
异的颜色》有关案例分析
《奇异的颜色》
案例活动描述:
小班孩子开朗好动,他们的思想常常很跳跃,喜欢发问,如:小鱼也会哭吗?为什么有影子?糖放进水里怎么不见了?吹泡泡,泡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用手指点画花瓶里的花朵,我给孩子们提供的是红、黄、蓝、绿、紫的颜料。
孩子们开心的进行着作品的创造,我走过去观察孩子们的活动,在佳佳的画纸上看到了不一样的颜色,佳佳旁边的小朋友昊昊也发现了,小声问佳佳:“你怎么画出来的橙色呢?老师没有给我们这种颜料呢?”佳佳想了想,说:“刚才我点了红色的颜料,忘记擦手指了,然后点了黄色的颜料,就变成这样的了。
”哦。
佳佳的作品引来幼儿一片惊叹,一些孩子依照佳佳的做法点画起来,或者请教佳佳如何做到的,孩子们沉浸在互动、交流的世界中,这次美术活动气氛很浓郁,孩子们反响很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的作品很新奇、很美。
凑巧“妇女节”在即,老师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送给妈妈,祝妈妈节日喜悦!
看到孩子们对颜色的兴趣和激情,我思考,何不来一次颜色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的了解颜色的三原色及颜色混色的结果呢?为及时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在午休时,我开始了准备活动的素材。
1.在网上查找一些图片,或颜色卡,让孩子们认识例外的颜色。
2.准备例外颜色的橡皮泥若干,分类摆好,让孩子们通过揉捏活动来探究。
3.用水和颜料调好混色,静置后摆放好,准备多一些的颜料和空饮料瓶。
4.准备好一些例外颜色的水彩笔和空白纸张。
5.制作活动记录表,让孩子在通过动手探究得出的颜色通过颜色小图片的粘贴进行记录。
在下午的活动中,通过玩游戏:颜色魔术,引出活动,幼儿积极性高,教师提示幼儿可以分组进行活动。
(因为平时对幼儿进行游戏规则和课堂常规的培养,幼儿知道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请平时协调能力强的幼儿担当小组长)幼儿在喜悦中进行探索,老师没有教幼儿如何操作,只是在游戏中要引导幼儿进行颜色混合的尝试,完全在他们自主探索中,在进过30分钟的探索后,大部分幼儿能够得出颜色混合的结果。
通过观察记录幼儿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老师了
解幼儿的发展能力,为此,将此次活动延伸到区角,幼儿能够自行去探索,在第二天的午谈活动中将探索进行总结。
案例分析和反思
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孩子的发展离不开与环境的互动和材料的互动。
教师为孩子提供阻抑、解放的空间,并且通过观察能够为孩子创造发展的机会。
孩子们在例外的活动中也会发生自己的故事,引申出探究活动,作为教师要抓住孩子发展的每次机会。
这次由孩子在创造中发起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老师将活动组织起来,让孩子们对颜色探究加深加广。
这次活动凑巧与本月开展的主题活动《小画家》的目标相一致,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的知识有易于进行主题活动的开展。
本次活动能够将个别幼儿的优势利用起来,通过孩子之间的互动引导更多的孩子学习,让孩子们之间发挥交流、合作、互助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