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点集锦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点集锦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易混易错1.不同文化内涵的界定文化在当前有众多的解释和定义,但总体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和界定文化(如下图):2.文化本质与文化作用的关系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决定了其发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即对人的激励、引导等作用。

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等同于物质力量。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①从起源上看,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文明一般是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为开端。

②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③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积极成果,也有其消极成果。

(2)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

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

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决定作用吗?不能。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归根结底对社会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5.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

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情况,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表现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上不起学。

(2)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表现①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同步,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

②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况出现在某些新城市,如深圳市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但文化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6.正确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政治、经济决定文化,但不是政治、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自然而然提高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文化具有反作用,但反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和促进作用。

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不能等同于反作用。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我国综合国力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民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对于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

面对这样的形势,努力建设我国先进文化与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党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发展,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主义(1)文化侵略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试图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去取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

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完全被其他民族的文化同化时,就是这个民族消亡的时候。

最高明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被灭绝了文化的民族,也就是断了根的民族,必然会干枯,必然会死亡。

(2)所谓文化霸权主义,就是否认别国文化的优越性,认为本国的文化优越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妄图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11.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关系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区别交往方式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采取的方法和方式。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总和。

它是一种思维框架,本质上是对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反映联系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是相互影响的。

交往方式影响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他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密切相关,思维方式是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

思维方式影响交往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形成以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必然会影响其采取的交往形式,影响其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12.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深远持久的影响的关系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区别含义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角度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方式侧重影响的效果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注意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变革、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三观”也会得到改造,人们的行为和认识活动也会发生变化要求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提高自身素养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联系我们长久地生活在某个文化环境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体现的就是潜移默化的特点。

当这种影响内化为人们的态度和信念,就会形成惯性和定式,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3.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异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重要内容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形式的活动,使人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表现在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优秀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并在这一精神的作用下产生持久的行为表现,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侧重点侧重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侧重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举例文学欣赏、听音乐、绘画赏析、阅读美文、欣赏精美歌舞和电视剧,使人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奥运精神鼓舞奥运健儿不断创造辉煌,激励着国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相同点二者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都改造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从而丰富精神世界,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1.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的关系(1)区别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时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礼节等方面。

(2)联系民族节日体现着传统习俗的内容,人们经常以本民族的传统习俗来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

2.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差异性吗?严格地说,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差异性不能等同。

文化的差异性强调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异”,与之相对的“同”,是指不同文化的个性,即所谓不同文化各具异彩。

而文化的多样性强调的是“多”,与之相对的“少”是指构成世界文化整体的各部分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即所谓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但是,事实上差异性与多样性是统一的,文化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才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姿态。

我们说世界文化“异彩纷呈”就是这个意思。

3.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区别与联系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区别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指有着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之后,才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范围最广,它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三类联系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除世界遗产中的自然遗产之外,都有着厚重的文化价值,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4.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怎样的?文化共性是指不同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文化个性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一种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因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不管差异多大,都有其共同之处。

比如,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得以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如果我们看不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可能”!同时,由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条件和发展状况不同,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存在差别,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它们的社会实践的水平和具体方式是各有特色的,这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各自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