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心理学复习备考重点总结-思维导图

文艺心理学复习备考重点总结-思维导图


审美相似律(名)
图型范式(名)
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形象范式的特征(简)
斯图亚特·霍尔:提出“定型化”概念
文学语言组织的法则(简)
易考单选 (摘抄某句文学句子,回答是哪个准则)
陌生化(名)
文学语言的心理内涵
文学语言层面与心理蕴涵的关系(论)
叙述的心理蕴含
情节
文法(名) 词格层面与心理蕴含 Nhomakorabea易考单选 摘抄某句文学句子,回答是运用的哪种词格)
审美阈原则(名)
实验派心理学
创立生态光学理论
吉布森
唤醒理论(名)
贝里尼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派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念(简)
潜意识(名)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的精神结构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是潜意识部分 泛性论(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对梦的论述(简)
弗洛伊德:提出“遮蔽性记忆”
集体无意识(名)
原型(名)+原型理论(简)
审美投射活动的主要方式(简)
冈布里奇:预成图式——修正“
审美心理时空的特征(论)
惯例(名)
惯例经验对艺术接受反应的正负面影响(简)
艺术接受中的异态表现(论)
认知失调(名):由费斯汀格提出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信仰治疗”中,首先得到特别重视的是:音乐的功效
批评意识(名)
批评家的心理特征(论)
“强化和简化”(论)
中国文学中死亡母题的主要类型(简)
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征服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美学关系(简) 形式征服题材(名)
艺术接受心理
人格模式
接受效应 批评家
针对审美心理机制的问题:阿恩海姆从知觉上找原因,托尔斯泰从情感上,克罗齐从直觉中。
人格的内涵(简)
审美人格模式的结构与层次(简)
审美人格与非审美人格的区别(简)
崇高体验的特征(简+论) 艺术家神秘体验与宗教体验的区别(简)
艺术家的体验类型
神秘体验的精神结构(简)
皈依体验的概念(名)+艺术家皈依体验的类型(简)
艺术家与体验
文艺心理学
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
潜动机(名)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艺术家创作潜动机的内在机制(简)
创作显动机(名)
癫狂状态(名)
倾向于研究人的高级意识心理
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
代表人物: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里亚
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
代表:朱光潜,出版:《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
产生与发展
费希纳: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 代表作:《美学导论》,提出审美阈原则、审美加强原则、审美序列原则
经验与体验的区别(简)
伽达默尔对“体验”的界说(简)
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简+论)
艺术体验
王国维:提出“出入说”
李贽:提出“童心说”,强调诗人应该用“赤子之心”去感受世界
体验的生成性特征(简×2+论×2)
童年经验与艺术家的体验生成的关系(论)
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童年经验(名)
缺失性体验(名)
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对创作的影响(论)
癫狂的心理特征(简)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柏拉图:提出“迷狂说”
艺术创作的沉思状态(简)
阿瑞提:提出“内觉体验”和“内觉”概念
审美意象(名)
表象与审美意象的区别(简)
审美意象的类型(简)
艺术品内外形式的生成
审美意象的多维结构: “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集合体”,“意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 只是一个思想,它是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具有活力。”这段话说明审美意 象的多维结构
荣格
原型:最早起源于希腊文
创立个体心理学派,他是由变态心理或神经症的分析过渡到健康心理方面的研究的
自卑情结(名) “自卑情结”在艺术创造中的动力作用(论)
阿德勒
自卑情结对艺术创作的意义(简)
提出“镜像阶段论”
拉康
格式塔的意思:完形
同形论(名)
代表人物:卡夫卡、阿恩海姆(在绘画时,提出著名的“简化原则”) 格式塔质(名)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情节放在叙事的六大要素之首
“完美形式”的故事的内部结构(简)
技巧的心理蕴含
节奏 模仿
最早的艺术形式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混合物
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
人类的艺术史几乎是由模仿拉开序幕的 科学实验证明,人的模仿对象最初始于视觉形象
母题(名×4)
母题的心理蕴含
母题同民族文化心理的联系(简+论)
格式塔心理学
艺术作品的格式塔质(简)
阿恩海姆关于艺术品形式创造“运动”效果的看法(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简)
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片面地强调了个人内在 价值的实现,忽视了社会理想对人的积极性的作用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自我实现理论(名)
高峰体验+高原体验(名)
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