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去噪方法研究
传统去噪的基本原理
有限冲击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转移函数为:
H ( z ) = ∑ h(n) z −1
n =0 N −1
FIR滤波器设计的任务:是选择有限长度的H(ejω,使传 ) 输函数h(n)满足一定的幅度特性和线性相位要求。 目前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窗函数 法、常用的频率取样法和切比雪夫等波纹逼近优化设 计法。
传统去噪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去噪主要是基于傅立叶变换的时频转换,将不 同频谱的信号与噪声区分开,然后设计数字滤波器将噪 声滤除。 根据数字滤波器冲激响应的时域特征,可将数字滤波器 分为无限长冲激响应滤波器 (IIR DF)和有限长冲激响 应滤波器(FIR DF)。 FIR DF有其独特的优点:系统总是稳定的、易于实现 线性相位、允许设计多通带(或多阻带)滤波器。因此, FIR DF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与IIR DF 相比,在满足同样的阻带衰减的情况下需要较高的阶数。 我们我们主要介绍FIR滤波器的设计。
总结
经验模态分析去噪效果也比较满意,并且,它是基于 信号自身信息确定的基函数分解的,克服了小波分析 基函数选择的盲目性。但是,在求IFM分量时,一般需 要多次筛选(非单分量信号时),需要大量的时间, 特别是在数据多的情况下,实时性就大大下降。 另外,经验模态分析(EMD)的边缘问题,当边界点 不是极值点时,由于所分析信号的有限长度、信号的 两端点不能确定是极值,那么,在进行三次样条插值 的严重扭曲。特别是原始信号数据集比较短时,会严 重影响EMD分解的质量,使得分解出来的IMF分量没有 实际的物理意义。
传统去噪的基本原理
FIR滤波器设计的具体步骤 : 首先应该根据具体的应用确定一些技术指标,利用这 些指标可以建立一个目标的数字滤波器模型,通常先 采用理想的数字滤波器模型; 然后就根据数学知识和滤波器的基本原理设计个实际 滤波器的模型来逼近给定的指标,逼近结果通常得到 以差分方程与脉冲响应描述的滤波器。 最后,根据这个描述用硬件或软件实现。
去噪方案的选择:
对心电信号3阶分解,筛选IMF分量的标准差设为0.3。 利用启发式阈值(Heursure阈值)确定各IMF分量的阈值, 且利用软阈值量化。 阈值后的各IMF分量与剩余信号进行重构。
EMD分解的IMF分量和剩余信号如图(5)所示,去噪后 信号与原始信号的比较如图(6)
仿真结果:
图(5) IMF分量和剩 余信号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及仿真
根据心电信号的频谱分布的特点指标的选择如下: 通带的截止频率为:fp=35Hz; 阻带的截止频率为:fs=100Hz; 采样频率为:f=360/s; 阻带的最小衰减为40dB。 结合窗函数的性能本文选用汉宁窗,利用窗函数法设 计相应的低通滤波器。 滤波器的特性如图(1)所示,去噪后信号与原始信号 比较如图(2)所示。
仿真结果:
图(2) 小波系数
图(3) 波形对比
经验模态分析去噪
经验模态分解的基本原理: 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 是Huang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用于非线性和非平稳时间 序列信号的处理方法,它将复杂(包括平稳与非平稳, 周期与非周期)数据分解成为适宜于Hilbert变换的本 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 IMF有2个特点:一是在整个信号长度上极大值点数与 极小值点数和过零点数相等或相差为1;二是在任意一 点,由包络线定义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均值为零。 EMD的实质是对一个时间序列信号进行平稳化处理,其 结果是将信号中不同尺度的波动或趋势逐级分解开来, 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尺度的数据序列,每一个序 列称为IMF分量 。
X (t) = ∑ci + rn
i=1
经验模态分析去噪
经验模态去噪步骤: 首先,利用EMD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得到不同尺度的 IMF分量和剩余信号。 然后,对各尺度上的IMF分量进行类似于小波去噪的阈 值处理 。 最后,信号重构 。即:阈值处理后的各尺度上的IMF 分量以及剩余信号进行线型相加。
经验模态分析去噪
仿真结果
图(1) 滤波器特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图(2) 波形对比
小波分析去噪 设计方案:
选择‘db5’小波,对心电信号S进行3层分解(小波分解 各层小波系数如图(3)所示)。 利用MATLAB提供的默认阈值命令对各层的高频系数CD1、 CD2、CD3进行阈值处理后。 进行信号重构。 小波分解各层小波系数如图(3)所示 ,去噪后信号 与原信号比较如图(4)所示。
图(6) 波型对比
三种去噪方法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比较三种方法的去噪效果,我们把MITBIH数据库提供标准心电数据的100.mat加随机噪声后 再进行去噪处理,同时利用信噪比和均方差如下式:
N
SNR=10*log10 i=1
(
∑(xi −yi )2 )
yi2
1 N MSE= ∑(xi − yi )2 N i=1
总结
本文因为考虑到数据集大,忽略经验模态分解边缘效 应的影响,可能对去噪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有效 的抑制边缘效应的影响,利用经验模态分析去噪会达 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小波分析与经验模态分析是进行心电信号预处 理的有效手段。
经验模态分析去噪
(4)以
选结果的标准差:
h11代替 X(t),重复以上三步,直到连续两次筛
SD = ∑
t =0 T
hk −1 (t ) − hk (t ) hk2−1 (t )
2
小于指定的标准(一般为0.2至0.3之间)时,即可认为 h1k 符合IFM分量的要求,为一IFM分量,则记作: c1 = h1k , r1 = X (t ) − c1 , X (t ) = r1 (5)重复以上四步,直到 r n 或 c n比预定值小;或剩余 项 r n 变成单调函数时,原始信号的EMD分解结束。最 后得到 n
73.8818 84.5721 78.582
总结
三种信号分析方法对心电信号去噪都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任一种又不是十全十美的。 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简单,硬件也容易实现。但是, 应用于信号与噪声混叠的心电信号消噪效果不佳,只 能滤除心电频域外的白噪声,而对混在心电频域内的 基线漂移、肌电干扰以及工频干扰显得无能为力。 在我们实验中小波去噪的效果是最佳的,基本达到了 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对于小波基的选择没有明确 的方法,只能通过实验比较,这样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和精力;
心电去噪方法研究
主要内容
引言 传统去噪 小波分析去噪 经验模态分析去噪 比较总结
引言
心电信号(ECG)是典型的强噪声的非平稳的弱信号。 在心电信号分析系统中,影响心电自动分析结果可靠性的 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电信号中存在各种干 扰,如随机噪声、基线漂移、肌电干扰以及50Hz或60Hz的 工频干扰。由于这些干扰与心电信号混叠杂,引起心电信 号畸变,使整个心电信号波形模糊不清,对心电各波段的 识别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自动诊断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 消噪方法对心电的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分别介绍传统去噪、小波分析去噪以及经验模态 分析(EMD)去噪方法的基本理论,同时分别对取至 MIT-BIH数据库的100.dat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并且进行 去噪效果比较。
式中的 x i 表示标准的原始心电信号, i 表示去噪后的心电 y 信号。 去噪效果比较如图(7)所示,信噪比与均方差参数值如 表(1)所示。
仿真结果
图(7) 波形对比
去 噪 方 法 传 统 滤 波 小 波 分 析 经 验 模 态分析 信噪比
表(1) 参数对比
方差 0.030771 0.001075 7 0.002413 2
经验模态分析去噪
EMD分解的具体步骤: (1)确定数据集X(t)的局部极大值集Xmax 和极小值集Xmin。 (2)然后分别根据Xmax和Xmin 作三次样条插值确定原始数 据集 X(t)的上下包络线。 (3)根据上下包络,求出原始数据的局部均值m11,原 始信号与局部极值的差值记为:
h11 = X(t) − m1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