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各章基本概念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声源)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依靠介质传播,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而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要快,在气体中传播要比在液体中传播要慢。
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速跟物质和温度有关。
4.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利用回声测距离的公式是s=1/2vt 。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1)距离发声体17米以内或(2)源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在0.1秒以内。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的构造: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和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这样就听到声音了。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
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
第三节声音的特征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生体的振动频率,它表示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
我们把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相反,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律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或人们想要听的声音的声音。
2.噪声的危害和等级: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30---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3.噪声的控制:控制噪声可从声音的声源处;声音的传播途中处;接收声音的人耳处三方面着手。
第四节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声音可以传第信息,如:B超。
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2.声与能量:声音可以传第能量,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和击碎体内结石。
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1.光源:光源是指能发光的物体,可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等和人造光源,如:蜡烛……等。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4.光速: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为 3 X 108 m/s 。
在其它介质中都比这个值小。
5.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等于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路程。
第二节光的反射1.法线:是指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2.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3.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4.光的反射定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镜面被反射后仍为平行光。
7.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将不再平行。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5)像是正立的。
2.平面镜成像原理:由于光的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而是由实际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3.、球面镜: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利用球面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第四节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中斜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拢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此时折射角为00。
3.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五节光的色散1.色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实验使太阳光分解,在承接的白屏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金色红、黄、蓝。
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1.光谱;光分为可见不光和不可见光包括:红、橙、_黄__、_绿_、_蓝__|、靛、紫。
在红光之外是_红外线__,紫光之外是_紫外线___、人眼都是看不见。
2.红外线:光谱上_红光___以外的部分,温度高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能力赿_强____,由此可用红外线来诊断疾病,也可加热物品,如__消毒柜___。
人们利用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_强___,可进行遥控。
如电视机的遥控器。
3.紫外线;光谱上_紫光__ 以外的部分紫外线。
应用紫外线的__荧光___效应,进行防为、摄影。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紫外线能杀菌。
__太阳光___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被大气层上部的__臭氧层___ 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透镜;由玻璃或其他透明物体制成的光学元件。
两个表面都可以是_球面_____的一部分;或一个表面是_球____面,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2.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_会聚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发散___作用。
3.关于凸透镜的几个概念:①主光轴:是指通过透镜两球心的__直线_____。
②光心:指透镜主光轴上的一个点,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_,用__O___表示。
③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_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称为_实__焦点,而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_发散__、因此它没有实焦点,但它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即为__虚__焦点。
焦点用____F___表示。
④焦距:_焦点__到__光心__的距离。
用__f_____表示。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相机:镜头的作用是相当于一个__凸透镜___。
来自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_胶卷_上,形成一个_倒立___、缩小的__实______像。
2.一个相当于__凸透镜___的镜头把投影片上的图案经过这个凸透镜后形成一个_倒立__、放大的__实____像,通过__平面镜____反射到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是一个__物距小于焦距__的凸透镜,把放大镜放在__眼睛和要观察的物体间,可以成_正立__、__放大___、的__虚_______像。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两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在一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和虚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凸透镜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视网膜_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和实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变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近视眼应戴凹透镜镜进行矫正。
3.远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变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远视眼应戴凸透镜镜进行矫正。
4.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焦度乘100 的值。
透镜焦度是焦距的倒数。
即:Φ=1/ƒ其中Φ表示焦度,ƒ表示焦距。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一组叫目镜,靠近物体的一组叫物镜。
2.望远镜和显微镜一样,但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为物镜。
第四章物太变化第一节温度计1.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膨胀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首先应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它测液体温度时应注意:(1) 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 要等一会再读数;(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2.摄氏温度: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人的正常体温是37O C ,读作37摄氏度。
3.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体温计的玻璃管和玻璃泡的连接处有一段缩口,而普通温度计没有。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熔化和凝固过程: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都要放热。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要变。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都是吸热过程。
(1)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影响它的因素是气压。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三个要素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底时都可液化,一定温度下,加压也可使气体液化。
液化时要放热。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要吸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要放热。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流和电路1.电源和电路:电源是电路中的装置,用电器是的装置。
2.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3.电流:叫做电流。
4.电流方向:正电荷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跟的方向相反。
5.导体和绝缘体:叫做导体,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绝缘体,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二节串联和并联1.串联:两个小灯泡相连,然后连接在电路中。
2.并联:两个小灯泡___________分别连在一起,然后连在电路中。
3.电路图:用规定的______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第三节:电流的强弱1.电流的强弱:___________表示电流的强弱。
用字母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___。
2.电流表:(1)电流表应和被测电路_____联。
(2)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____极进,从____极出;(3)读数时应明确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4)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