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主要解决二个问题:第一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第二,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根据学生的直观性思维特点,应在学习前充分收集近天气资料、照片等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可用视频片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重点是区分天气与气候,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听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是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天气的含义、气候的概念,能正确使用于日常生活,学会识别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当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形象记忆法,识记天气预报符号。
通过收看天气预报,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动手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辩证和发展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讲解全球各地的动植物感受天气变化前的反应,提问学生我们除了从动植物方面了解天气变化外,还有哪些途径?你们都了解了天气的哪些内容?它和气候是否一样?小组讨论,并做好发言准备。
板书:天气与天气预报
一、天气与气候
概念:特点:
2、新课讲解,以图激趣。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天气相关的图片、漫画,结合知识之窗,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其间提醒学生应从时间和天气状况的具体程度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加小结,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阴晴、干湿、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时时刻刻都是在变化中,同一时刻不同地区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气候是指某地长时间的多年的天气和大气状态的平均情况。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气候图,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时段,平均的大气状态。
过渡:我们学习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那大家能不能辨别呢?
活动一,根据纸片上的文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再进行归类。
邀请两个同学各自用纸卡贴到白板上合适的位置。
天气气候
烈日炎炎、狂风暴雨寒冬那月、秋高气爽
乌云密布、大雨倾盆风调雨顺、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风雨交加四季如春、长夏无冬
大雪纷飞、雨过天晴终年炎热、全年湿润
教师点评,天气是具体的天气情况,比如下雨,刮风,天晴等。
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大气状态。
活动二,判断诗句(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包含的信息属于气候还是天气的描述。
小组讨论后,邀请部分同学判读诗句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分析诸如清明时节等词语包含的时间长短问题,提醒学生根据天气
或者气候的特点进行判断。
过渡:我们每天都在与天气打交道,它和我们的关系可说是密不可分,大家刚才也说了了解天气的一些方法,大多数同学都知道天气预报是最主要的方法,那么天气预报是怎么播报的?我们是为何提前就能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呢?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的动画。
引出卫星云图。
板书:天气预报
1、天气符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卫星云图,了解不同颜色表示的地理事物,根据常识推断我国哪些地区下雨比较大?(提示云层包含水滴,减温成雨)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南部云层大部分降雨再海洋,东北地区云层较厚,锋面雨非常丰富,降水更多。
过渡:提问同学们观察到天气预报上的各种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引出常见的天气符号的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55页的天气符号。
活动三,分次序邀请每组两个学生尝试将这些符号画在黑板上,留下两位评审员,做点评。
教师强调需要注意的各种天气符号,和学生一起进行记忆。
教师补充知识:风向、风级。
风向即是风吹来的方向,如北方吹来的风叫做北风。
风向标上的短横表示两级风,风旗表示8级风。
四、课堂反馈。
教师组织学生完善随堂小练习,巩固天气和气候相关的知识。
补充知识沙尘暴、台风、龙卷风的天气符号。
五、板书设计:
天气与天气预报
一、天气与气候三、天气预报
概念:天气符号
特点:
二、天气与生活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