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学第3次

社会保障学第3次

社会保障学
第3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填空题
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2、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3、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
4、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5、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6、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7、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8、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

9、“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

10、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11、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

1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

13、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14、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5、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

16、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名词解释题:
社会救助:是指社会和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中特别贫困的弱势群体或减少收入而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给予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贫困线——所谓贫困线是指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

划定一国或一地的贫困线是进行有效社会救助的前提。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医疗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就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问答题:
社会救助的对象:一般而言,凡生活水平等于或低于法定贫困线的个人和家庭,都是接受社会救助的主体或社会救助的对象。

在中国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员,一是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公民,俗称“三无”人员;二是遭受天灾人祸而使生活一时陷入困难的公民;三是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公民。

简述划分贫困线的方法?
答:确定贫困线有四种方法:
⑴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

食物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

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生活绝对贫困的家庭。

⑵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

⑶市场菜篮子方法。

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⑷生活形态式方法。

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救助。

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作用?
答:一般来说,社会养老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①推行保险立法化;
②筹集渠道多元化;
③享受待遇标准化。

社会养老保险有以下作用:
①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②强调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使养老从家庭代际反哺方式转向自我保障。

③社会养老保险在当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具有特别重要和现实的作用。

它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缓解养老压力。

简述医疗保险的特征?
答:医疗保险是一个特殊的保障领域,具有以下特征:
①医疗保险所保障的内容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

②医疗保险的保障手段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

③医疗社会保险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

④医疗社会保险的社会效应一般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显现出来。

简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

答: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有:一是全民保健,它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基金来源以全民为服务对象由国家卫生机构直接组织实施的一项医疗服务制度。

二是城镇的公费医疗制度。

这是对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的一项免费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制度。

三是城镇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

它是以企业为为责任主体,对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实施免费医疗的制度。

四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是面农民。

以社队集体为单位,由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并为本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

论述题:
论述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答:目前城镇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

造成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平衡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缴费困难。

企业因亏损或效益下降而无力缴纳包括养老保险费在内的社会保险费,有的企业已有一段欠缴历史了。

第二,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养老负担系数提高。

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把城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城镇私营、个体企业的员工吸纳进来,成为缓解支付压力的重要举措。

第三,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手段落后。

养老保险金由劳动部门收取,不像税收具有强制性,缺乏有效的制度。

加剧了社会养老保险的收支平衡困难程度。

第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偏高。

在企业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水平上,有一个增长机制,因此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逐年增加。

国家对上述问题非常重视,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第259号令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和缴费义务人,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申报制度,并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程序进行了规范。

《条例》规定,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职工。

社会保险费的收缴实行三项社会保险费集中、统一征收的办法。

只要扩大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加强社会保险组织管理及在适当的时候解决社会保险金的补偿问题,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辉灿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