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手抄报精美图片
陕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源于民间,过去多用于画炕围、画锅台、画箱柜等。
安塞、洛川农民画由于地处陕北,故又称陕北农民画。
始创于
70年代中期,盛行于80年代初。
是以剪纸为造型基础,借鉴刺绣
的色彩,逐步形成了具有陕北地方浓郁风味的画。
陕北农民画有作者百余人,年纪最大的71岁,最小的16岁。
陕北农民画馆藏800多幅,在全国各地展出600余张(次),复制千余幅,中国美术馆收藏60幅,有些被外国艺术馆收藏。
陕西文化特色
陕西皮影戏
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
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
《海阳竹枝词》中有首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
帐前活见李夫人。
”(汉武帝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阶段,而鼎
盛期为唐代,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妇熟。
以后的宋、元、明、
清均有皮影表演。
清末民初,西安有两个班子,一个是渭北皮影社,一个是江东皮影社。
1950年皮影老艺人谢德隆在政府的支持下,在
北大街重新成立了“德庆皮影社”。
“0”期间,陕西皮影社受到了
摧残。
现在皮影戏又以新的姿态,走向广大农村,成为民间艺苑中的奇葩。
陕西锣鼓
陕西锣鼓具有节奏明快、粗犷劲雄、激昂高越、形式多变、气势宏大的独特风格,既能在野外表演,又适宜于舞台演出。
表演气氛热烈,动作花梢,振奋人心,一派阳刚之美。
深受群众喜爱。
陕西锣鼓种类较多,这里只介绍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和咸阳牛拉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