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真正实现工业互联网的跨界融合

如何真正实现工业互联网的跨界融合

如何真正实现工业互联网的跨界融合
当下关于工业互联网、工业4.0 等各种会议比比皆是,“每次都在讨论如何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但是进度总是非常慢。

为什么慢?业内都在反思这个问题。

”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对记者直言。

跨界融合”一词已经早成为各行业合作时的“标准用语”,但当真的推行时,往往才发现“隔行如隔山”。

长期从事ICT 领域研发的张顺茂,初涉及纺织行业自然也是如此。

同样地,纺织化纤行业内的人士初接触全栈、全场景AI 解决方案,神经元网络等名词也会有些云里雾里。

“各个领域认为很牛的东西,用到另外一个行业、另外一个场景时,都不知道是什么,互相无法解决也相互不理解。

”张顺茂分析道。

如何实现跨界融合与交叉科学的创新,是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最关键的问题。

而一旦突破了这个边界实现跨界融合后,很多颠覆性创新的成果就会出现。

杂交因子是生物学的概念,与跨界科学的创新具有相同的内在逻辑性。

张顺茂指出:“如何才能实现交叉科学的创新?究竟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我认为第一点,双方的观点意愿一定要很明确。

比如合成纤维是化纤行业领域里的名词,这个领域里一定有工业制造很多的关键问题,而这些问题要很清晰、很明确地表达出来。


他表示,这些问题表达出来后, ICT 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理解消化。

“这是目标和意愿,至少是宏观层面的自动化,落到微观上就是具体的场景,让问题更加清晰化,让双方都能很理解。

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要有决心去解决,否则双方在目标和能力上不一定能匹配。


其次,问题、目标与愿景明确后,还要有足够的资源与人力投入,因为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以华为、三联虹普与TMT 联合推出的“化纤行业智能解决方案V1.0”,实际上这是很辛苦的过程。

张顺茂认为:“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可能打退堂鼓,收益也不明显,很容易就会出现退出的情况。

因此领头企业领导的支持,专业人员与行业专家的协同都很重要,否则无法坚持下去。

同时方案还要落到具体的场景,能在实际场景中得到解决。


要实现跨界融合的第三个重点即要创新交流。

推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方案一定要有技术上的创新焦点。

“这个方案必须是业界领先的方案,一定有创新性,与其他方案有明显区别,这样在市场竞争中才有独特价值。

竞争力可以得到明确的提升,才能可重复、高质量地解决问题,才能有长期的生命力、才能被市场认可。


第四个重点是生态。

好的技术出现了,问题得到解决后,产业生态链上的各方合作伙伴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共同分享这个“饼”,并且有共同的机制,实现分工协作、利益共享,市场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独树不成林”是张顺茂眼中的第五个重点,最关键是从如何一个点变成一个行业的标准。

“成立一个示范点,为一个客户解决了问题,意味着全产业的受益。

这个方案可以做成行业的标准,甚至配以国家政策的引导,能让全行业享受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成果,这才能给社会、给智能制造、纺织化纤工业带来改变,为人类造福。


如何才能推动更广泛的交叉学科的创新,怎样才能形成新的机制,这也是生态创新要考虑的部分。

去年华为在上海对外发布了“骆驼计划”,对此,张顺茂解释道:“工业互联网核心是平台,而平台就是‘黑土地’。

在这片‘黑土地’上华为正聚焦ICT 开展技术创新,技术的创新需要各个交叉学科的融合解决各行业的问题,因此我们发布了这个‘骆驼计划’。

该计划就是统一行业合作伙伴开发ICT‘黑土地’,创造出更多如化纤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