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
我要坚忍,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口处磨炼出一颗灿烂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司马迁就是坚忍精神的写照。
本专题由《太史公自序》和列为存目的《报任安书》两篇文章组成。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作的引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
序中叙述了司马氏的家族历史、司马谈父子的生平经历和写作《史记》的始末,特别是作者用相当长的篇幅叙写六家的要旨,论述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
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断案,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
如果将它和《报任安书》合读,则可见司马迁的远大志向、坎坷经历和执著精神,了解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
第1课太史公自序纪传体的开创者——司马迁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共3 000多年的历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肩负使命写《史记》司马迁20岁时,南游江、淮。
据《太史公自序》,他这次“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接触了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传统和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很重要的影响。
司马迁任太史令后,除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以实现父亲的遗愿。
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完成了准备工作,正式着手写作《史记》。
本文记叙了作者的家世谱系、生活经历、著《史记》的始末,表明修史乃是家族传统赋予自己的使命,是时代的要求,暗示了自己要以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来写《史记》。
一、通假字1.而子迁适使反.同“返”,译为“归来”2.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同“毋”,译为“不要”3.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同“缺”,译为“缺漏”4.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同“现”,译为“再现”5.故长于风.同“讽”,译为“讽喻”6.《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同“旨”,译为“要旨”7.失之豪.厘同“毫”,译为“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形容细小”8.堕.先人所言同“隳”,译为“毁”9.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同“缵”,译为“继承”10.罔.罗天下放失.旧闻同“网”,译为“网罗”同“佚”,译为“散失”11.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译为“辅助”12.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同“倜傥”,译为“卓越洒脱,不拘于俗”二、古今异义1.无泽为汉市长..古义:掌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2.不得与从事..古义:跟随侍奉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3.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古义:最终落在今义:副词,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4.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古义:到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5.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古义:褒贬评定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6.以为天下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指好的)7.余所谓述故事.. 古义:历史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8.整齐..其世传 古义:整理,归纳今义: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外形规则、完整,大小、长短、高低等相差不多 9.夫《诗》《书》隐约..者 古义: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义: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古义:遗业今义:已经衰落并失去原有的精神实质的学术、文艺等流派;最低的等级或品类 三、一词多义1.适⎩⎪⎨⎪⎧①自司马氏去周适.晋 动词,到……去②而子迁适.使反 副词,恰好、正好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副词,刚刚、刚才2.封⎩⎪⎨⎪⎧①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名词,封禅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动词,封赏③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动词,封闭3.论⎩⎪⎪⎨⎪⎪⎧①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动词,阐释②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动词,论述③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动词,评定④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动词,谈论⑤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动词,诉说4.次⎩⎨⎧①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动词,编排、整理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动词,驻扎5.被⎩⎪⎪⎨⎪⎪⎧①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动词,蒙受,遭受②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名词,被子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介词,表示被动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同“披”,动词,披散6.与⎩⎪⎪⎪⎨⎪⎪⎪⎧①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 介词,和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动词,结交,亲附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固定结构,与……相比④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连词,和⑤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动词,给7.以⎩⎪⎨⎪⎧①以.传剑论显 介词,凭借②是故《礼》以.节人 介词,用来③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介词,把④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连词,来8.且⎩⎪⎨⎪⎧①故发愤且.卒 副词,将要②且.士贤能而不用 连词,况且③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而且④臣死且.不避(《鸿门宴》) 副词,尚且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①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整顿秩序、掌管、主管 ②其在卫者,相.中山 相:_做……丞相 ③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坑:坑杀、活埋 ④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 王:封王⑤《礼》经纪..人伦经纪:规范⑥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科条:对史事科分条列,提纲挈领地编排记述(2)名词意动用法则学者至今则.之则:以……为准则2.动词活用(1)使动用法存.亡国,继.绝世存:恢复,使……存在继:使……延续(2)为动用法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死:为……而死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善:善事恶:邪恶贤:贤能之人②其实皆以为善.善:善事③《春秋》采善.贬恶.善:好人恶:恶人(2)形容词作动词①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善:奖恶:惩②上明.三王之道明:阐明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程伯林甫其后也。
(“……也”表判断)②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①喜为五大夫,卒,皆葬(于)高门。
(省略介词)②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之)为天下仪表。
(省略宾语)3.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正常语序:欲以明何)(2)状语后置句见父于河洛之间。
(正常语序:于河洛之间见父)(3)定语后置句此孝之大者。
(正常语序:此大孝)(4)固定句式①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何为”译为“为什么……呢?”表疑问)②《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
(“所以”译为“……的原因”,表原因))③是故《礼》以节人。
(“是故”译为“因此”,表结果明确:(1)这与下文写司马谈做太史公的内容相呼应,也为司马迁作《史记》铺垫。
(2)周代以前先人的事例虽属无从推究的传说,但司马迁意欲以此来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3)顺理成章地写出作者面对厄运坚忍不拔完成巨著的精神动力所在。
2.研读第四段,概括本段讲述的三件事,谈谈你对司马迁这段经历的看法。
明确:3.司马谈的临终嘱托有哪几层意思?明确:①写史是祖传的序业,修史是孝亲。
②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
③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记载。
4.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壶遂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明确:(1)司马迁采用汉代初年学者常用的问答体的形式,借评述孔子著《春秋》,表明自己著《史记》的目的。
(2)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想效仿孔子,通过论述历史,评判是非,褒善惩恶,为天下仪表。
(3)司马迁否认是创作,并非本心,而是为了回避世俗的诘难,怕世俗人像壶遂那样批他著《史记》是如孔子那样因为“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或者为发泄个人私愤。
5.司马迁能写成《史记》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本文分析。
明确:司马迁能够完成《史记》,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太史公自序》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原因:司马迁立志著史书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著史,既有家学渊源,也得益于其平时的积累和学习。
本文介绍了他幼年读书、耕牧,青年壮游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南等地,以及奉命巡视西南地区三件事。
幼年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青年时的壮游给了司马迁实地寻访文化遗迹、收集历史资料的机会,使他开阔了眼界,培养了他的历史观;考察西南少数民族,了解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民俗以及当地的山川物产。
这些都为《史记》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积累”“实践”“坚持”“勤奋”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
不幸的幸运者司马迁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他的不幸主要是自己的身体被摧残和精神上遭受打击,但他的幸运是在这样不幸的条件下,创作了流传至今的《史记》。
除了《史记》,司马迁还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魂。
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精神”“幸运”“不幸”“支柱”等内容有关的作文中。
[精彩片段]一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因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得到快意人生。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一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终于写成了永表后世的《史记》。
二苦难造就司马迁,造就一个坚强、独立、伟大人格的人:惨遭宫刑,他没有倒下,世人诽谤,他没有倒下,是坚强,在苦难中滋生的坚强让他站立,同时站立的还有那一部尽人皆知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