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古代商业的发展
(2018年江苏卷)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
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
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i冠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君项错误厂'民间商人向政
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6说明民间商人《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卜-'”…-亠• - .5…八“ … _… … * ~~:………= ........................................................................................ ~~ ■ '人…… •….「'…「'
【解题必备】全面理解古代商业
1.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 )商业兴起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经商之人被称“商人”;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2 )初步发展
秦汉至隋唐发展较艰难,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3 )繁荣时期
两宋、元朝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2.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2 )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手工业品为主。
(3 )交易媒介的变化
最初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4 )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缘组织。
3. 特点
(1)商业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4)历代政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缓慢,虽取得发展和繁荣,但始终是作为农耕
经济的补充,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清时渐趋萎缩。
4. 古兀宇国葭杲经济的发晨不籃冲垠小衣罡济展囊氏箋王'
CD 士国古代的鹿吴经济作为小我鏗济的补史石存在.小衣经济的生产ftttzh・分工简单.很难护大再生产,磴理了杜会分二知交換莲济的发至豈逮、衣童济臭垒自足旨兰点琵券區制丁藍县经济羽友聂.
(2J封建銃空耆实疔畫在称裔玫賈,人专二誉岳、台壬至覺、迁九覧島、货帀泓連、对待商人的态度莓方直进行H洛转很电弋呈挺炭云决合电第荧V,遐童玄亦誉龙吏弋缩没有吹交,壬无乜K能冲轼小农经济的
(3 )中国古代商人具有“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商人往往将经商所积累的财富用来购置田地、建造美宅,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
的时尚之物。
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
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
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盛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155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以至于
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中南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16、17世纪白银的这种流动
A.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B.动摇了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引发了西班牙社会的“价格革命”
D.终致西班牙在与英国斗争中失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是
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
同时代的《管子》也提到:“凡
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勿近旱,用水而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
”“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禾『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选址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尽管在宋代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
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
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
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
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
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2)从宋代至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对经济、
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长久以来,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运行牢牢地被专制皇权掌控。
但鸦片战争后,尤
其是进入20世纪,这一状况完全被打破了。
1908—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
章程》和《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
系。
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
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
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
而宋明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等则日趋衰落。
——摘编自杨振宇《中国城市化1908 —2008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人们普
遍追求生活的享受和乐趣,故C项正确;A项错在“主流”,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
错误;D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
2.A【解析】伴随着新航路幵辟后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白银大量流入中匡L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A正确;该行为并不能动揺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丧错误,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刖起的,C错误,英西战争是巧胡年,这一措施显然不能终致西班牙在与英国斗争中失利,D错误。
3.【答案】(1)主要因素:宗法分封、传统礼制的影响;地理环境因素的考量;儒家“天人
合一”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2 )积极影响:经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或明清
进步思潮的出现,具体到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思想也可) ;文化,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出现,宋词、元曲、章回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
(3 )新变化:城市自主权利增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 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
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的影响;近代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问,由材料“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广川之上”“用水而足”“天
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可知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宗法分封、传统礼制的影响;地理环境、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等。
第(2)问,由材料“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
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可知城市经济功能在增强。
再结合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作答。
葵C3)月一箕一小近,左拎料它L老设量項二汀或弓管產「奁.逼整乂矣电龙庁內芸亲吐近3二旷色主、童业魏发展.誰动了唐匚y无薯等戒奇的兴醍“二滓、汉二苓喘尊沽進萱二圭,出现了琦形繁荣的直业区,笈晨迅速呻末駅衣来详爭誓名的二鹿2戒吉,检江、圭-摆尊V日趙衰ST来分析.蕭二小习. 寿会“疸一我爭M“左方気西对噪昌余壬..盪衣聲委芒丈匕王;=亍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