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比较分析
55.8 47.9 7.9 0.9 1.8 21.3 13.4 1.7 5.1
52.9 N.A. 46.7 48.7 6.2 N.A. 0.6 N.A. 1.4 N.A. 24.7 26.3 13.3 N.A. 1.5 N.A. 5.5 N.A.
• 算。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1999-2002》有关数据计
• 第四,募捐范围不局限于本地和本国,而是扩大到了全世界。如美 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不仅在东京雇用了兼职筹款人,而且还在 香港、韩国、日本、台湾和泰国等地建立校友会。
• 最后,大学的募捐还得到政府鼓励性政策的支持,这些政策措施主
销售及服务收入
美国高等学校利用科研和专利筹措资金是一种普遍做法, 利用科研专利筹措经费和校企合作获取资金的收入, 约占 目前美国高等教育经费21%。 这种筹措经费的方式既可以 提高美国科研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高校教育活动的销售与服务 也可为高校带来经济收入。 例如,参考资料的销售、相关 的考试服务或者影片租赁等。 另外一种和教育服务有关的 活动就是高校对于留学生的招生。 据统计,过去 20 年里美 国高等学校中的外国学生人数增加了 3 倍。 留学生人数的 剧增,为美国高等学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已经逐渐 成为美国高校扩大收入的重要来源。 •
• (2)间接形式的筹资
• ———税收优惠。美国政府不仅通过财政支出向公立和私立高等学校提供直接 资助,而且还通过税收优惠措施来鼓励高校扩大收入;联邦和州政府提供的、有助 于高校资金筹措的税收优惠措施有下列两类。一是联邦政府关于对那些非营利 机构提供的自愿捐赠减免税的规定。这一规定无疑大大鼓励了捐赠活动,尤其是 以增值财产来进行的捐赠。因为这类财产如果被出售而非用于捐赠的话,所得收 入会被课以重税。二是直接对学校的税收优惠。政府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有利 于学校扩大其收入。尤其是第二类税收优惠措施,直接减少了学校的开支,实际上 是政府对高等学校的间接资助。
• ———学生经济援助。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提供的对学生的经济援助占高教支 出的比例很大。联邦对高教资助的80%是以学生经济援助的形式提供的。政府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经验 与分析
• 1.多渠道、多形式经费来源,是保持高等院校收入稳 定的根本途径,增强了高校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联邦政府财政收支不 平衡加剧,预算吃紧,它用于高教的支出在高校经常 性基金收入总额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 我们看到,来自学杂费与民间团及个人的收入所占 份额却有增加。为了增强高等学校收入的稳定性和 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近年来,美国高校学杂费标 准迅速提高,同时各学校不遗余力展开面向校友和 其他个人、团体的经费筹集活动,这是在办学成本 提高后学校力求扩大财源,为获得足够的资金所作 出的努力。总之,在经费来源多渠道的情况下,当一 方的金额减少时,学校便可以转向其他的依赖渠道, 而不至于造成收入的大起大落。
高校的学杂费收入
• 多年实践的结果表明,几乎免费的美国高等教育并没有实现教 育机会均等,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有高收入的家庭。而且,不 收学费或学费过低,使部分大学生不珍惜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导致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因此,学费成为高等院校特别是公立高等院校,以及全社会注 目的焦点。
•
第一是通过补助金、低息贷款和勤工俭学项目,帮助学生上大学,
尽可能扩大和保证平等的入学机会。
•
提供联邦政府土地的方式,为建立高等学校提供部分资金。
•
第四是对联邦政府确定的高等教育中应该着重发展的方面提供资助。
例如为发展成人教育、发展外语教育、发展理科教育、改进学校的设备
3年度斯坦福大学为36 %
美国高等学校经费筹措的形式
• 1)直接形式的筹资
• ———拨款。拨款是指高等学校从联邦和州政府得到的用于一般性资助的资金, 这类资金被用做抵付学校的日常开支,拨款带有平均分配的性质。
• ———项目资助。项目资助是指那些由资金提供者规定了具体用途的资助形式。 联邦政府对高等学校资助的80%都属于项目资助。获得联邦项目资助的往往是 那些最有条件完成联邦计划目标的学校。高等学校以合同形式获得州的项目资 助,州的项目资助通常用于下列范围:农业研究、社会服务、农业推广课和专业人 员的培训等。
防止了因缺乏监督而造成的资金被挪用及浪 费现象的发生。
• 4.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化资助有助于协调政 府、企业及社会等方面同高等学校的关系。美国多 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筹资体制是 在美国法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下运作的。也就是说政 府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在宏观上调节并控制学校发 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使学校对服务对象———政 府、学生、公司企业及其他民间团体负责,而不是向 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这既能使政府有效地对高 校施加影响,又能使学校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满足政府和社会及其他方面对学校的要求,还可以使 学校有不断革新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增添了高等教育 发展的活力。
• 其次,捐赠的手段多样化,有现金捐赠、增值证券捐赠、不动产捐 赠、不动产所有权捐赠、有形资产捐赠、遗产捐赠、寿险捐赠、 信托捐赠等等。捐赠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最常见的是例行年度 募款和大额捐款。
• 第三,一些大学将筹措捐赠收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相应的筹 款机构,由专职人员来执行,非常规范。以纽约大学为例,设立学校 发展部,有工作人员54名,由一名副校长亲自挂帅,学校发展部下设 集资处,基金会集资处和个人集资处,加强与校友会的联系,其中特 别注意保持与刚刚毕业的新校友的联系。
经营收入
直接形式
间接形式
拨款
税收优惠
项目资助 学生经济援助
政府、学生及家庭、民间团体及个人以及学校自身 34.6%、29、7%、8.9%、23.3%
1.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拨教。
• (1)联邦政府拨款。联邦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经费一般占整个高等教育收 入的12%左右。联邦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经费,其使用方向或目的不在 于卷入地方或高校的具体事务和管理,而在于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创造 一个有利发展的大环境,提供指导和服务,激励高校的改革创新活动, 为学生上大学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和担保。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支 持主要有四种形式:
• 预算内政府拨款 • 其中:事业费拨款 • 基建拨款 • 教育费附加 • 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 • 学杂费 • 学杂费外的其他事业收入 • 捐赠收入 • 其他收入
60.5 49.6 11.9 1.4 2.1 13.4 13.2 2.1 6.4
60.0 49.4 10.6 1.0 1.8 17.2 12.7 2.3 5.0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比较
晏冰瑶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比较
1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结构分析
2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3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经验与借鉴析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途径
-政府 学杂费
筹措渠道
企业 学校产业
•
• 1998-200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构成比例(%)
•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 首先,捐赠收入的规模逐渐扩大,表现为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地捐 赠或设置基金会资助教育。据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 计,1993~1994年度,私人对高等教育自愿资助高达123·5亿美元, 校友会捐赠34·1亿美元,其他个人捐赠28亿美元,公司企业捐赠 25·1亿美元,基金会捐赠25·4亿美元,宗教组织捐赠2·4亿美元,其 他组织捐赠8·5亿美元。
• 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
• 中国学校兴办产业的传统来源于教育与生产 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改革开放之前就 广泛存在。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高等教 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运行出现严重困难的 时候,兴办产业曾被看做是大有前途的学校 收入的来源渠道。
企业投资
• 合同投资 • 捐赠 • 对学生的资助
高等院校自我投资的融资渠道
等提供资助。
• (2)州、地方政府拨款。一般来说,州政府保证本州公立高等学校的40% 一60%的经费。对于大多数州来讲,州政府高等教育经费主要分给州公 立大学,对于地方办或以地方办为主所办的社区学院给予适当资助。州 政府给予私立大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学生的助学金或奖学金。地方政府一 般不给州立大学投资,除非地方有特别需要,而且钱要专款专用,以地 方与州立大学合作项目的形式实施。
. 科研经费和专利收入
• 美国高等学校利用科研和专利筹措资金是一 • 种普遍做法, 且科研经费收人在学校总收人中占 • 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 • 科研经费收人在学校的总收人中占有很高的比 • 例, 如2001-2002 年度MIT 为5 0.9 % , 2 00 2 一20
按照收益原则,美国的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承担大部分高等教 育成本,而承担的方式就是交纳学杂费。 美国的学杂费是其高 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私立高校,学杂费在学校收入 里的比重居于首位。
社会捐赠收入
捐赠是社会和民间组织对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举 措,历史上美国许多高校都是私人捐赠而建立的。例如, 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学院的建校资 金就来自私人和教会的 捐赠;耶鲁大学是为感谢英国商人伊莱体耶鲁对学校的投资 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除了这些因私人捐赠而建立的学校 外,美国还有许多大学慈善基金会。据统计,美国现在有 4500个基金会从事推动教育发展的捐赠活动,最著名的有 卡耐基基金委员会、乔治匹巴教育基金会等。
• 2.设立拨款项目、研究项目,是调动高等学校之间为筹集资金 而竞争的有效办法。学校为了获得充分的资金,在争取政府
拨款项目和企业、公司、社会团体的研究项目上展开竞争。
美国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包括政府在内一些形式 的资助 有明显的选择性,选择遵循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投资需 求原则,就是看哪个学校提供的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等量资本 获得等量利润的投资需求程度。为此,各学校必须改进服务 去争取数额有效的资金。改进服务的重点至少有两个:一是 学校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纷繁复杂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新 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服务;二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因此,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