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带头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二
X自X年开始养猪以来,经过X年的艰辛努力,猪圈从最初的X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X余亩场地,生猪存栏从当初的几十头发展到现在的上千头。
X是X县X镇大广村下田房村小组村民。
在村里,群众都夸她是个干事创业的“铁娘子”,不仅是因为这几年她靠养猪脱了贫致了富,更因为她带动附近村寨群众成立了养殖合作社,让入社的贫困群众也跟着脱了贫致了富。
提到自己创业脱贫致富的经历,X感慨万千。
因为父母体弱多病,家中又有一个身体残疾的兄弟,所以全家一直在贫困的边缘线上挣扎。
初中刚毕业,X就外出务工。
打工期间,她结识了爱人X,并组建了家庭,夫妻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打工的时间虽然很长,家里却一直没有多少存款。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尽早过上富裕生活,不甘于现状的X思来想去决定回家创业,自谋出路,甩掉贫困的“帽子”。
在家人的支持下,X与丈夫种了X年的香蕉,但因缺乏种植技术,加之对市场的销售行情不了解,时赚时赔。
一次偶然的机会,X参加了X县残联组织的养猪培训班。
回到家后,她仔细分析村里情况后,决定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
经过再三考虑,X不顾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劝说,放弃种植香蕉,决定改行养猪。
就这样,X仅凭自己不服输的性格和摆脱贫困的想法,踏上了起早贪黑养殖生猪的创业路。
这一干就是将近X年。
养猪的过程,让X尝尽了酸甜苦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说起简单,但真正做起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
资金、经验和技术,样样缺。
X年初,在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并获得支持的情况下,X初建了X平方米的猪舍,买了X头种猪和X头小猪。
可是令她没料到的是,由于初期不懂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所养的小猪全部死掉了,家里的积蓄也都赔了进去。
当亲朋好友的反对和外人的冷嘲热讽再次袭来时,X没有气馁,在丈夫和家人的理解与鼓励下,她继续买来仔猪饲养,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经验。
为了掌握仔猪的生长习性,X开始经常打扫猪舍卫生,仔细观察仔猪的习性和生长规律。
特别是在X年X月参加X 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以及通过外出观摩现代化养殖场后,她受到了很大启发。
回家后,X再次向亲戚朋友借钱,买了X头种猪,开始扩大养殖规模。
X对养猪特别上心,通过苦心钻研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绿色科学养殖方法和实用技术,成了村里的养猪能手,让村民们看到了养猪的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X的精心照料下,X头种猪顺利产下猪仔,育肥出栏后赚到了她人生创业的第一桶金。
为了积累更多经验,在之后的日子里,她几乎天天与猪共度时日,亲自喂养、消毒、打扫猪舍,以便能更多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在此期间,她也积累了不少关于猪的疫病防控等知识。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学习期间,X了解到国家关
于稳定生猪市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更多的养殖户引种、建厂等补贴的鼓励政策后,更加坚定了养猪信心。
经过反复思考,X决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但由于能力和条件有限,她找了当地的X户农民一起合资扩建养殖场,并成立XX科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杂交猪为主导产品,集养殖、生产、销售为一体,并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初步形成了“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生猪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年销售收入近X万元,为社员养殖户提高了X%的家庭收入。
截至目前,社员已发展到X个村、X个农场生产队、X 个村寨X户(其中包括贫困户X户、残疾人X户),饲养生猪X多头。
自己养猪富了,不能忘记周围的群众,更不能忘记那些还在致富路上奔走的贫困乡亲。
自X年以来,X通过产业及技术帮扶,积极参与当地扶贫工作。
除了定期对养殖户培训指导外,还根据当地农户需求,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残疾人+市场”的产业经营模式,统一管理、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
X年,合作社为X户建档立卡户(其中残疾人X户)每户发放仔猪X头,实现育肥猪出栏X头,销售收入达X万余元,户均增收X余元。
X年,又为X户建档立卡户每户发放猪仔X头。
由于今年生猪价格低迷,建档立卡户饲养的生猪滞销。
为解决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