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
2、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3、懂得爱美、人工取火,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是山顶洞人。
第2课:
1、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
2、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发现于陕西西安的半坡原始居民。
3、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
第3课:
1、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_。
他的功劳是建宫室,制衣裳,教挖井、造舟车。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自称为炎黄子孙。
2、传说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还有尧、舜、禹。
历史上把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或制度,叫做禅让制。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
其建立者是禹,它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
第4课: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时,盘庚将都城迁到殷。
3、牧野大战中商朝被周武王灭亡。
西周实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5、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建立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都城在镐京。
第5课:
1、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在商代。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中国。
第6课: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奠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城濮之战。
3、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
5、“纸上谈兵”故事来自于长平之战。
“围魏救赵”指的战役桂陵之战。
第7课:
1、出现铁农具是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时,铁农具得到推广。
2、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是在战国时期。
第8课: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被称为甲骨文。
2、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战国末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
第9课:
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的春秋时期思想家是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记载他的言论的著作是《论语》。
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
3、战国末期的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4、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出于《孙子兵法》一书,作者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孙武,他是兵家的鼻祖。
5、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的这种学术繁荣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
第10课: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统一后,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还统一了度量衡。
(文化、经济上的巩固措施)
3、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地方上采取郡县制。
思想上“焚书坑儒”,以加强思想控制。
第11课: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和吴广。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2、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07年由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
3、西汉建立者是刘邦即汉高祖,都城在长安。
第12课:
1、历史上把西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2、西汉国力最为强盛是在汉武帝时期,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4、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太学。
第14课:
1、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的皇帝是汉武帝。
2、汉武帝时,大败匈奴,使匈奴再不能与西汉抗衡的是卫青、霍去病。
3、汉元帝时,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传为佳话,为汉匈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15课:
1、西汉汉武帝曾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为开辟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是在公元前60年。
设置的机构叫西域都护。
第16课:
1、东汉改进造纸术的科学家是蔡伦,后人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2、世界上最早发明地动仪的是张衡,它是用来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
3、“麻沸散”“五禽戏”的创制者是华佗。
4、被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他写的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是《伤寒杂病论》。
第17课:
1、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入我国是在西汉。
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创始人是张陵。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其作者是司马迁。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秦兵马俑。
第18课: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重要战役是官渡之战。
2、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赤壁之战。
3、三国鼎立知识表:
第19课: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朝代是西晋。
2、四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前秦,是由氐族的苻坚建立的。
第20课: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鲜卑族,政权是北魏。
2、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北魏著名政治改革家是孝文帝。
3、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4、孝文帝采取了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等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课:
1、第一次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的是祖冲之。
这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第22课:
1、“天下第一行书”是《兰亭序》,其作者是王羲之。
他被后人称为书圣。
其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