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作社的分成方法

合作社的分成方法

更为公平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收益分配方案的设计一、引言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社会化大生产主导的市场经济与以生产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小规模家庭分散经营不相适应。

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自我赋权并参与同其他市场主体的激烈竞争,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创新,是农户、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为了实现共同利益目标而创建的联合性组织,它不仅有助于降低农户交易成本,发挥要素采购和产品销售的规模经济性,而且能够增强农户市场交易的谈判力量,形成利益自我保护机制,被认为是转型时期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想组织型态。

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合作社制度的核心内容,最能反映合作社的思想宗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发展、壮大的关键。

合作社治理的终极目标在于如何激励各成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参与组织的发展,积极创造和共享合作剩余,实质是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利益分配制度。

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安排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关于合作社的利润分配机制,国外学者Wissman 和Rathbone 认为,合作社的利润应在贡献程度和保留金之间进行分配。

马丽岩以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为切入点,对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机制作了深入分析,认为现阶段应在借鉴经典合作社利益分配经验、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利益分配的规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诸方面的基础上,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的产权结构,采取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

对于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和国家财政扶持资金的权益分配,作者指出应更注重公平,以更好地实现合作社追求社会公平的目标。

叶永涛从盈余分配原则、盈余分配顺序、公共积累分割制度及盈余分配的程序等方面重新审视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并详尽地提出了改进完善的方法措施。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的原则(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的定义利益分配是指社员将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实现的利益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割和分配的过程。

该利益的分配不仅表现为合作社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在各成员之间的分摊,还应包括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形资产在成员之间的分配,如专利权,品牌,营销渠道,企业美誉度等。

(二)利益分配的原则战略联盟本质上一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契约合作关系,利益是合作各方相互合作的基础,正是由于这种有相互利益获得的愿望,个伙伴才会合作。

但是利益产生又有双重效应,它即使合作各方产生合作的要求,又会使各盟员因为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否而产生消极合作的情绪,甚至出现败德行为,从而影响合作社的正常运行。

这就需要在进行利益分配时遵循合理的原则,具体如下:l)平等的原则战略联盟成员无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合作中的地位以及对利润追求的欲望是平等的,每个成员都要按自己在联盟中所投入的资源、工作努力程度和所做的贡献而公平、合理地索取利益。

如果联盟成员间相互不平等,联盟内部就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这将影响到联盟合作的效率,无法实现联盟利益最大化。

2)互惠互利和多赢的原则在联盟合作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每个成员都能从成功后的联盟总体利益中获取相应的个体利益,否则将会损害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其次,必须保证加入联盟后各成员从联盟中分得的利益要大于自己单独行动时获得的利益,否则成员企业就会失去参加联盟的动力。

只有互惠互利和多赢的原则支持下,联盟才能谋求长久、稳定的共同发展。

无原则的侵占其它成员应得的利益,会影响联盟的稳定性,联盟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无从谈起。

3) 利益与风险挂钩的原则利益分配的比例,必须考虑风险分担的比例,对在联盟运作过程中承担了较多风险的成员予以补偿,要避免“高风险/低分配或低风险/高分配”的格局。

对于承担风险越大的成员,给予的补偿也应该大大地超过对承担风险低的成员的补偿。

4) 激励原则联盟中各个成员所负责的工作不同、投入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不相同,在收益分配时所分得的收益多少也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联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在利益分配的时候要考虑成员对联盟所做的贡献:贡献越大,其分得的收益也应该越多。

对联盟成员的贡献的衡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成员是否为联盟投入了雄厚的资金、是否提供了难以替代的资源,如核心技术、品牌和难以替代的制造能力等等。

5) 科学分配原则制定联盟利益分配方案应以科学的合作利益分配理论为基础,而不是完全凭主观判断,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制定的利益分配方案将更能让成员企业接受。

模型建立模型假设假设1:合作社可能存在多个社员,可以把成员划分成两类:生产者社员和非生产者社员。

因此假设合作社中只有两个成员:农民和投资管理者。

假设2:假设合作社社员都是风险中性,即他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既不过于冒险也不过于保守。

假设3: 农民方在付出努力后,联盟中的总收益越大,其获得的显性收益也越大,与此同时,非生产者社员也收获隐性收益。

比如声誉、名气、地位等。

假设这些隐性收益是总收益的线性函数,aP P r =2。

模型建立专业合作社构建的根本动力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

联盟整体的获利相对固定,博弈双方的利益分配情况却不尽相同,考虑自身利益,双方会有相应的策略,只有达到均衡状态的利益分配,才能为双方接受。

在均衡利益分配前提下,农民和投资管理者双方分别确定自己付出的努力水平)2,1(=i l i ;)2,1(=i e i 为二者相应的成本系数。

则双方社员的成本为其努力的函数:)(1111l e C C =,)(2222l e C C =。

且0>∂∂ii l C ,022>∂∂ii l C ,2,1=i ,即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投入成本不断增加且增速加快。

专业合作社的成本可分为物质性投入补偿成本ic C 和劳动力或人力资源性投入成本(努力水平)。

物质性投入补偿成本具有相对的可测性,可认为是常数。

由上述分析可知,劳动力或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则是努力的二次函数,其随努力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速度也是递增的。

监督检查成本则随努力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一阶偏导为负。

则专业合作社中农民和投资管理者双方各自成本可设为:211111111)()(l e m C l e C C c +== (1)222222222)()(l e m C l e C C c +== (2)由于专业合作社中总收益P 是由农民方和投资管理方的实际努力贡献度来决定的,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搭便车行为,假设i ε,2,1=i 为农民方和投资管理方对总收益的贡献系数,其由双方提供的资源和投入决定的。

则),(2211l l P P εε=,且2,1,0=>∂∂i l P i。

假设总收益为努力水平的线性函数,即:r l l P ++=2211εε,其中r 为调整项,且22,0δδμ==r r 根据农民方与投资管理方契约约定,设双方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为21,λλ,且121=+λλ。

对于农民方,其收益是按照契约约定的显性收益d P 1。

投资管理方的收益包括两个部分①按照契约约定的显性收益d P 2;②隐形收益r P 2。

其净收益分别为。

2111122111111)()(l e m C r l l C P c --++=-=εελλω(3)2222222112222222)())((l e m C r l l a C aP P C P P c r d --+++=-+=-+=εελλω (4)模型求解农村专业合作社联盟建立后,投资管理方在整个农产品销售博弈中具有一种先发优势,其首先考虑自身收益最大化。

在这个目标下选择具有生产能力、入社积极性高的农民方建立农产品销售契约。

农民方据此契约对自己可以选择的努力水平带来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努力水平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一方面,投资管理方要实现其收益最大化,农民方同样会采取措施实现自己收益最大化,这对投资管理方而言就是盟员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另一方面,投资管理方和农民方不能接受自身的收益低于机会成本,即投资管理方和农民方相同的生产资料和资本的投入,从而得到市场认同所带来的收益,这也就是双方的个人理性约束条件。

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联盟中农产品销售合约利益分配模型如下:{}21111221111,)()(max 21l e m C r l l c l l --++=εελω (5){}22222221122,)())((max 21l e m C r l l a c l l --+++=εελω (6)⎪⎪⎩⎪⎪⎨⎧=>=>∂∂>∂∂=≥2,1,0,,,,,2,1,0,02,1,..220i m e b a i l C l C i t s i i i i ii i ii ελωω分别对式(5),式(6)的21,l l ,求一阶导数:⎪⎪⎩⎪⎪⎨⎧=+=22222211121122λελεl m e al m e (7)模型分析02112111>=∂ελm e l ,02222222>=∂ελm e l (8)0221112111<-=∂εελl m e ,0222222222<-=∂εελl m e043111212112>∂=∂∂εελl m e ,043222222222>∂=∂∂εελl m e (9)收益分配系数是努力水平程度的增函数,随着双方努力程度的增加,收益分配系数增加。

式(9)说明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初期,单位努力的贡献程度较大,相应的分配系数较小。

随着合作社的深入发展,提供农产品的产量难度增加,单位努力的贡献程度较小,相应的分配系数较大,见图1。

图1 农民方的努力与贡献关系投资管理方和农民方在签订契约的博弈过程中,由于个体理性,双方在考虑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的前提必然是公平因素。

即:)()(22212111a Pa PP P l l +=+==λλλλ (10)由式(7)、式(10)得:212212e e =εε (11)由式(11)可知,农民方和投资管理方努力水平的贡献系数比是其努力成本系数比的二次函数,当其努力水平的贡献系数越大,其努力成本系数也越大。

由于012<∂∂e ε,当农民方努力c贡献ε的努力成本系数1e 越大,则投资管理方努力水平2ε系数越小,反之相同,见图2。

这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当农民方的努力成本越大时,农民方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出现道德风险的概率越大,会出现搭顺车和不过多努力的现象。

此时,投资管理方必然采用更加严格的监督检查,这使得投资管理方把一部分的努力消耗在监督农民方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