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蛋白质分子组成
李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
17
1953年Watson(美)和Crick(英) 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62年共获诺贝尔奖。
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
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Crick18)
Craig Venter (克莱格·凡特)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开始实施
指出此类“燃烧”耗氧,并排 出二氧化碳和水。后人称他是 生物化学之父。
11
1830-1843Liebig(德) 将食物分为糖、脂、蛋白质三
类,提出“代谢”一词,证明动 物体温形成是食物在体内“燃烧” 的缘故,最先写出两本生物化学 相关专著。
12
现代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的创始人
1890-1902Fischer(德)
氨基 NH2
C
H
R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分类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称 为编码氨基酸(AA/aa)。分为4类:
非极性:甘丙缬亮异苯脯 极性:色丝酪半甲苏天(胺)谷(胺) 酸性:谷天 碱性:赖精组
必需氨基酸:异、亮、色、苏、苯丙、赖、蛋、缬 (“一两色素本来淡些”)
除20种编码氨基酸外: 1、蛋白质中的很多氨基酸是经过加工修饰的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武大医职 黄敏
1
化学元素周期表
2
3
4
什么是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为什么需要学习生物化学 ? 怎样学习生物化学?
5
绪论
概念 发展简史 研究内容 生化与医学
6
概念
•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运用化学的原 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 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 门科学,深入揭示生命现象本质,有生 命的化学之称。
15
汉斯·克雷勃斯 (Hans A.Krebs)
1937年Krebs(英) 发现三羧酸循环,以他的
名字命名为克氏循环 (Krebs cycle)。
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
16
1949年Pauling(美) 指出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
是一种分子病,并于1951 年提出蛋白质存在二级结构, 1954年获诺贝尔奖。
发现缬氨酸、脯氨酸、羟脯 氨酸,首次证明蛋白质是多肽; 发现酶的专一性,提出并验证 了酶催化作用的“锁-匙”学说; 合成了糖及嘌呤。1902年获 诺贝尔奖。
13
创立了血滤液的制备及血 糖的测定等方法,1929年 提出蛋白质变性学说,对于 研究蛋白质大分子的高级结 构有重要价值。
14
刘思职
主要研究免疫化学及蛋白质变 性,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解离及提 纯等。大部分研究工作均与吴宪合 作。创造性地用化学定量方法研究 抗原抗体的沉淀反应,并定量回收 抗体。
总学时48,其中讲授40课时,实验8课时 实验要求预习,穿工作服,不能穿拖鞋
做实验,认真操作,客观记录,做完后把自 己用过的东西收拾整理好。
参考书: 《生物化学》 第六版 周爱儒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7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8
一、什么是蛋白质?
“头等重要 的,原始的”
氨基酸结构通式和分类 • 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连接方式
元素
C、H、O、N 、S P、 Fe、Cu、Zn、Mn、Co、Mo、I 特点:N(16%)
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g % )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
凯氏定氮法
奶粉事件
33
基本组成单位 —— 氨基酸(amino acid) COOH 羧基
• 化学组成:生物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元素 • 化学变化:新陈代谢、遗传变异
7
古代人们的生活实践: 用麯制酒
制作豆腐
8
发展简史
1897年 Buchner 发现酵母细胞裂解液能使糖发酵
1902年 Fischer 肽键理论
1926年 Sumner结晶得到了脲酶,证明酶就是蛋白质
1935年 Schneider将同位素应用于代谢的研究
蛋白质(Protein):
是一类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具 有特定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是一 切生命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 催化与调节
• 运输和储存
• 凝血与抗凝血
• 免疫与防御
• 协调运动
• 信息传递
• 支持与营养
• 其他
30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 元素 • 基本组成单位 —— 氨基酸
3. 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是 A.异亮氨酸 B.色氨酸 C.丙氨酸 D.赖氨酸 E.酪氨酸
主要内容回顾
• 蛋白质的含氮量和基本组成单位 • 编码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 氨基酸分类(必需氨基酸) • 肽键的构成
后基因组时代
9
近代生物化学
1742-1786K.Scheele(瑞典 )
分离出了砷、钡、氯、镁、 钼和氮,制造出了几十种重要 的新型化合物,包括氧化溴、 苯甲酸、柠檬酸、氰化氢、硫 化氢、氟化氢、乳酸、苹果酸 、酒石酸和尿酸等。
10
1780-1789Lavoisier(法) 研究“生物体内的燃烧”,
促甲状腺释放激素
41
γ β α
谷胱甘肽(GSH)
谷氨酰半胱氨酰甘氨酸
42
练习题
1. 某一块蛋糕样品含氮6克,该样品蛋白质含量为 A. 12.50克 B. 23.25克 C. 37.50克 D. 45.00克
2. 9肽是由9个氨基酸脱去几个水分子缩合而成 A. 8 个 B. 9个 C. 10个 D. 不一定
微生物 生化
研究内容
植物
动物
生化
生物化学
生化
人体 生化
对象 不同
21
研究内容
★ 人体的物质组成:
水、蛋白质、脂类、 无机盐、糖类、核酸、维生素等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核酸 多糖 脂类
22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 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
23
★ 物质代谢及调节:合成、分解、转化
2001年Venter(美) 等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 测序
19
细胞
端粒
体 色 染
端粒
在染色体的末端部分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 是端粒,能够保护使染色体不被降解,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
帮助端粒合成的分子——端粒酶。使端粒的长度和结构得 以稳定,从而保护染色体。
细胞随着端粒的变短而衰老,而当端粒酶的活性足以维护 端粒的长度时,细胞将会延迟衰老。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 细胞的寿命及很多疾病发生直接相关。(遗传病,肿瘤) 20
1944年 Avery等人证明遗传信息是核酸
1953年 Sanger胰岛素氨基酸的序列测定
Waston-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1958年 Perutz等解明肌红蛋白的立体结构
1970年 发现了DNA限制性内切酶
1972年 DNA重组技术的建立
1978年 DNA双脱氧测序法的建立
…
1990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2003年完成,进入
(酶的催化)
★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中心法则)
复制 DNA
复制
转录
RNA
逆转录
翻译
蛋白质
24
生物化学与医学
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遗传性疾病,代谢障碍相 关疾病 临床诊断方法的研究:生物化学诊断技术 开发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蛋白酶类,尿激酶, 蛋白质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
25
有用
有趣
26
教学安排与学习要求
——修饰氨基酸 如:脯氨酸 羟基化 成 羟脯氨酸 赖氨酸 羟基化 成 羟赖氨酸
2、半胱氨酸常以胱氨酸的形式存在
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肽(二肽、Leabharlann 肽……寡肽、多肽) 多肽链、氨基酸残基
38
多肽的书写:如 H-甘-丙-谷……组-蛋-OH 简写成:丙·甘·天冬
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肽:
抗利尿素与催产素(9肽) 胰高血糖素(29肽)、脑啡肽(5肽) 降钙素(32肽)、ACTH(39肽) 胰岛素(51肽)、肌肽(2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