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国1980-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对进出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效应进行测度,对三者计算所得的变化效应值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因果关系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钱纳里和塞尔昆构建的半对数模型进行改进,实证分析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得到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进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出口贸易结构的结论。
关键词: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半对数模型问题的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不仅要受到需求结构、技术进步等内部因素影响,还要受到对外贸易、FDI 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结构转换时机的恰当选择和途径,对促进该国产业结构优化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国作为最大的经济转型体,其对外贸易规模一直在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8671.2亿美元,平均增长16.13%,其增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8.27%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
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位也随之急剧提升,由1978年的第29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2位。
对外贸易额增长的同时,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初级产品进出口额不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因此,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是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有影响,影响程度多大?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到新新贸易理论,关于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没有特别提到,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处于分离状态。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高度工业化,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对推进产业结构继续高级化的作用空间有限。
因此,国外学者对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关系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比较少,大部分集中研究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
如Peter(1987)对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增长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得到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增长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
Baldwin(l992)将比较优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结合,论证从资本形成的过程这一角度来解释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
Worz(2004)在生产函数基础上,将对外贸易品按技术密集程度分类,分析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内关于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不断增加,但大部分关注于对外贸易规模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而对于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较少。
主要有:张亚斌(2000)从耦合的角度将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认为这两个系统的演进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武海峰、刘光彦(2004)在分析我国外贸结构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二者之间不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背离。
余剑和谷克鉴(2005)采用HOV模型实证研究对外贸易结构、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禀赋变化及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表明我国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结构变化能够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
李荣林、姜茜(2010)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将制造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之间关系,得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很高的结论。
陈虹(2010)通过构建VAR模型及协整检验、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方差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进口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动的Granger原因,产业结构变动是出口结构变动的Granger原因的单向因果关系。
王菲(2012)通过构建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对1994-2010年间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部门对非贸易部门技术外溢的正外部性影响促进了中国产业发展。
孙晓华、王昀(2013)在半对数回归模型基础上分别对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进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影响。
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关系检验(一)产业结构、进出口结构变化效应值的推导过程蓝庆新和田海峰(2002)运用贸易总量中各组成部分增长率与结构变化的乘积来反映贸易结构的变化。
这种结构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结构变化对经济总量增长率的贡献,指标值越大,说明经济总量的变化更多地由经济系统结构变化引起。
而且这种指标的计算方法简单明了,数据容易获得。
因此本文采用这种指标来度量产业结构变化和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程度。
具体计算公式及其含义如下:假如总量指标分成n个部分,总的指标值表示为:(i=1,2,3,…,n)对上式进行时间求导,得到全微分公式:(1)公式(1)式将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表示基期结构不变情况下各组成部分增长率的贡献,第二部分表示组成部分增长率中结构变化的贡献。
公式可以进一步离散后进行简化,得到公式(2):(2)公式(2)中的结构变化效应同样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表示各部分的增长速度,第二部分表示总体中各部分占总量的比重变化。
如果值为正,即结构在改善;如果值为负的话,表示结构在恶化。
下面分别对产业结构、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贸易结构进行检验,计算公式分别表示为:(i=1,2,3,分别表示三次产业)( i=1,2,分别表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i=1,2,分别表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数据来源为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产业结构、进口结构与出口结构变化效应的时间序列如表1所示。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知,除了2007年出口结构效应为负值,1981-2012年期间的产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值均为正,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进出口结构变化均处于优化和升级过程中,其中我国进出口结构的优化程度大于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从图1可直观地看出1981-2012年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各自变化的情况,从产业结构来看,其变化一直较为平稳;从出口结构变化来看,1985 -1987年出现了很大波动,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在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尤其是工业制成品出口退税率较高,导致出口结构急剧增加;从进口结构变化来看,1982-1984年出现了较大波动,1983年进口结构变化值急剧增加,主要原因在于1983年我国“以进养出”的政策调整带来进口中工业制成品急剧猛增。
从以上计算结果分析中,可看出我国产业结构与进出口结构同时在优化,而且图1显示三者之间的波动趋势较为一致,表明产业结构优化与进出口结构优化应该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
(二)单位根检验在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需要确定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即检验各个变量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进行检验。
使用计量软件Eviews6.0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出口贸易结构与进口贸易结构效应的ADF值均均大于5%和10%显著性水平临界值,表明它们都是平稳的。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之前,先要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以模型中AIC、SC数值最小的滞后阶数为最优的选择,滞后阶数确定为2。
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得如下结论:第一,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了贸易结构优化,反过来,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进口贸易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进口贸易结构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反过来,产业结构优化并没有促进进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四)脉冲响应分析由因果检验关系可知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为进一步确定它们之间因果关系强度的大小,可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是用于衡量某个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项上的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新息冲击后,对所有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
如图2所示,从出口产品结构的脉冲响应来看,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的正向冲击在第1期-第7期之间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先增长后减少的波动性负冲击,第8期后开始产生正效应。
从进口产品结构的脉冲响应来看,进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正效应,在第1期-第3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且到了第3期达到了最大值,第3期-第6期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到为负值,然后开始增长,直到第8期的时候转为正冲击。
以上分析表明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优化都产生冲击,短期内进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影响特别明显。
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模型构建为了对经济结构中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钱纳里、塞尔昆(1975)构建了以影响经济结构的变量(包括收入、时间、总人口、净资本流入)为解释变量,经济结构为被解释变量的半对数模型。
这一模型己被我国学者广泛应用于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中。
由以上的单位根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可知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结构都是平稳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在钱纳里的半对数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来分析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程度。
钱纳里提出的半对数模型如下:(3)式中的X表示经济结构,Y是人均GDP,N表示总人口数,F表示净资本流入,T表示时间。
为反映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本文对半对数模型进行改进,净资本流入由表1计算得到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效应值代替,产业结构由表1的产业结构效应值表示,略去时间变量t,则模型变为:出口贸易结构模型为:(4)进口贸易结构模型为:(5)本文的数据都来自于1982-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并进行序列相关性的修正,得到如下估计结果:根据回归结果可知,各模型调整后的R2 值都在70%以上,整体拟合度较好,由F检验和DW值可知,方程模型显著且不存在序列自相关。
从出口结构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出口结构优化提高1个百分点,则产业结构优化提高0.11个百分点,表明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产生正效应。
从进口结构模型估计结果来看,进口结构优化提高1个百分点,则产业结构优化提高0.14个百分点,同样表明进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产生正效应。
出口结构与进口结构两者相比较而言,进口结构变化效应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要比出口结构略大一些。
从两个模型的控制变量来看,人均GDP和人口总数的平方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产生的效应是正方向的,表明经济增长和人数增长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