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素描概述

设计素描概述


1.3.1培养设计所需的创造思维能力
1.3.1培养设计所需的创造思维能力
(2)培养创新意识,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绘画中的思维定式是指业已牢固的存在 于画者的大脑中,并且时刻影响着画者的绘画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就要处理好 传统审美观念和现代审美观念在素描教学中的关系,更新和丰富课程的内容,加强 设计理念的培养,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开展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对素描创作过程的研究及对工具、材料的尝试体验,运用有效的工具材料和媒 介形式独具新意的艺术图式,摆脱原有意义的束缚,把对客观物象的视觉记录,转 化成新的视觉语言符号,以创造性思维,作为艺术发展的文体,使设计素描成为艺 术创造的素描,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认真观察,感受对象、领悟对象,在传统素 描和结构素描的基础上加以取舍,融入现代设计意识,去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创 造思维、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素描与设计之间的 关系,利用素描的表现语言与方法来提高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总之,设计类专业 的素描教学作为一门设计的基础课,要自始至终贯穿以设计观念为指导的思想,与 专业和时代步伐相结合,进行改革和大胆的创新,明确设计素描训练的专业特征, 对待物象理解深层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本着科学的、认真的态度进行 探索,使学生通过设计素描的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加强造型思维 能力的训练,充分发掘自身的个性潜能,因为学生的个性潜能决定着未来设计师的 知识结构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决定着以能否满足成为高素质、创新型的设计类人 才。 创造思维也遵循一定的构思规律,创造性思维模式包含以下三方面: A 顺向思维 B 逆向思维 C 无序性思维
1.2.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2.2方法步骤方面的差异性
1.2.2方法步骤方面的差异性
1.2.3表现形式和手段方面的差异性
1.2.3表现形式和手段方面的差异性
1.2.3表现形式和手段方面的差异性
1.2.4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1.2.4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1.4.1设计素描的发展

1.4.1设计素描的发展
设计素描的起源可以延伸到约5万年前至1.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进入母 系氏族时期,先民们因原始信仰开始将自然现象、动植物等作为图腾崇拜而开始了 造型艺术的创造,也可以说这是原始时期设计意识的朴素萌芽时期。从古埃及、古 希腊、古罗马到两河流域;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19世纪俄罗斯巡回画派到20世 纪现代派,已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丰 富的素描体系。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 芬 奇就有了飞行器的设计。这是一个经典的设计范例。人类首度提出设计素描的理论 是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创立以及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拟定的《设计素描基 础教学大纲》,其确立了设计素描这一词语的概念。 西方发达国家独立的设计专业,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在我国,艺术设计 和设计素描基础课的确立更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艺术的 发展仅有二十年来的历史。
1.2.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2.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2.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2.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2.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2.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2.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1.2.4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1.2.4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1.2.4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1.3 设计素描与设计
1.3.1培养设计所需的创造思维能力 (1)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设计素描强调由被动观察变为主动观察,更加强调 由传统素描的模仿对象变为设计素描的表现对象,而形象思维能力的丰富和成熟必 将带动技能语言的自由伸展,促成新的艺术形态的产生。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应与时 代的内涵和特征相吻合,在训练素描基本功的前提下,强化素描自身语言的研究和 造型的感受力,创造力的挖掘,加强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造型 语言、表现方法,通过对形象的感悟、认识,对自然形态的重组、变形,从中孕育 出新的艺术形象,转化为新的造型实体,使设计素描成为创造素描,为今后的设计 奠定基础。
设计素描的概念
设计素描的概念
1.2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性
设计素描是素描概念的衍生,是设计艺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物。设计 素描是基础素描教学与专业学习之间的重要环节,它与基础素描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素描着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表现能力与技巧,而设计素描着重于引导学生对物象形 态结构的理解并从某种感受之中引发某种意象形成某种创造理念。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素描(也称之为 常规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 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 (也称之为结构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 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画面以 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 如上图同样是画伞,图2属基础素描范畴,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 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图3很明 显属设计素描范畴,主要是表达设计意图。 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 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 则相对年轻,虽说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 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为正确理解素 描在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中的差异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设计素描概述
1.1设计素描的概念
设计素描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合感,从 而超越摹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和创造,并将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表现 形式的视觉造型语言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 术的完美统一。 设计素描应用包括工业产品造型、平面设计、环境艺术以及服装设计、染 织设计、书籍装帧、商业广告、包装装潢、装饰工艺、电脑动画、摄影、 雕塑和建筑等领域。
1.4 设计素描的发展与教学内容
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艺术家达· 芬奇的有关飞行器、运载器的设计素描手稿 到上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创立,再到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对“设计素描” 概念的确立,从传统绘画素描中分离出来的设计素描,经过欧洲工业化进程的洗礼 已经逐渐独立地发展、完善,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实用功能性和审美艺术性的新兴 学科门类,具备了该学科基础教育训练的完整体系。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兴起是在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 80 年代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设立成为传统绘画教育与现 代设计教育的分水岭。如今,物换星移 20 多年,历经无数教师、学者的探索与实践, 设计素描课程作为设计专业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基础训练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纷纷 在各艺术院校设立。
1.3.2培养设计表达能力
(1)掌握绘画的材料和表现技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素描离不开 制作工具的限制,而设计素描注重培养的是创造性思维,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画面的 理解,选择不同的绘画材料和表现技法,可利用铅笔、钢笔、毛笔、马克笔、油画 棒等工具,结合不同的纸张,如宣纸、白报纸、毛边纸、水彩纸等进行练习,在表 现技巧和方法上,可借鉴传统素描技巧方法,也可采用揉纸、水印、拓印、剪刻等 特殊的表现技法,表现自己对设计语言的认识和领悟。 (2)掌握设计素描描绘的对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应有 不同的侧重点,要根据设计的需要来追求画面强烈视觉效果,尽可能运用一切科学 的原理与手段,把造型的基本元素与形体结构加以理性化的把握与发挥,摆脱常规 的室内静物(石膏几何体)写生训练的模式和方法。注重锻练和培养学生的形象空 间思维能力,提高对象形体结构的认识,综合明暗,光线等视觉元素,着力提高对 形象的透视,结构,形体的结构规律的把握,可多找画面中的结构线、辅助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