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素质答案

综合素质答案

第一部分职业理念
专题一教育观
考点1: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创新教育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创新教育;思维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教育。

2.【答案】A。

解析: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以及硬件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正逐年的加大教育投入,增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的丰富。

选项B和C都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选项D和题目无关,属于干扰选项。

考点2: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图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学习指南,导致学学习思路混乱,找不着北,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

故答案选A。

2.【答案】C。

专题二学生观
考点1:“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育人为本”儿童观的内涵(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个别差异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活动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

它一般泛指人与人之间体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差异。

现在孩子的受教育内容、方法、环境等都和父母年代是不同的,因此,父母要想很好的引导学生,必须从孩子的角度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答案】D。

解析:学生是具有发展性的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专题三教师观
1.【答案】A。

解析:二班同学在老师“在与不在”时表现不一,说明李老师的领导方式倾向于专制型,致使学生对领导的依赖性较强。

2.【答案】C。

解析:当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时,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启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并顺势进行引导,不能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3.【答案】A。

4.【答案】C。

解析:教师授课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化解课堂的突发问题,而不是直接当众谴责学生。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中该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学观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促进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发展。

材料中该老师用数青蛙的眼睛、腿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字母当中来,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新课改要求教学应从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首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其次,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最后,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材料中,该教师让学生轮流口述青蛙的特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用创新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字母表示字,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第二部分职业道德
1.【答案】B。

解析:A、C选项都有明显地责怪家长,D选项违背了教师不能体罚学生的法律规定,只有B选项才是尊重家长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

2.【答案】A。

解析: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3.【答案】A。

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言行一致。

4.【答案】A。

解析:爱岗敬业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于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为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辅导学生,不敷衍塞责。

题干中正是由于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他们总是能够给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细致的反复辅导。

5.【答案】D。

6.【答案】D。

(二)材料分析题
杨教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深的大家反思。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不挖苦,不讽刺,对学生严慈相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材料中杨老师的行为看见学生提前早退,并没有耐心劝解和引导,而是大声呵斥、抓学生的书包,未体现关爱学生的师德灵魂。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
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材料中杨老师为了选修课授课任务,只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德育的教育,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杨老师的行为忽略了教书育人的教师天职。

最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材料中杨老师并没有做到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抓女同学书包,强行拉其去保卫处等行为没有注重自己为人师表的一面,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杨老师的行为忽略了为人师表的内在要求。

总而言之,杨老师的行为是不合理的,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引人思考。

第三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1.【答案】C。

解析:报酬待遇权包括三方面的具体含义,即①教师的报酬必须按时发放;②教师有权要求足额支付工资报酬;③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待遇,包括医疗、住房、退休方面的待遇和优惠政策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2.【答案】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答案】C。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4.【答案】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5.【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6.【答案】A。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中小学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7.【答案】B。

解析:《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8.【答案】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

9.【答案】C。

解析:因为小明是在暑假期间进行和学生打架导致受伤,因此学校不负责任,由对方负主要责任。

10.【答案】B。

11.【答案】C。

解析:《教育法》第五章第四十二条中规定,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12.【答案】C。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战略目标提到: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第四部分文化素养
考点1:节气纪年
1.【答案】B。

2.【答案】C。

考点2:美术成就
1.【答案】A。

解析:BCD均是柳公权的作品。

2.【答案】A。

解析:宋徽宗赵佶发明了瘦金体的书法字体。

考点3:音乐成就
1.【答案】D。

解析:胡笳是吹管乐器;小铙是打击乐器;竖琴是西洋乐器;箜篌是拨弦乐器。

2.【答案】D。

解析:钢琴之王是李斯特。

3.【答案】A。

解析: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著有《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

考点4:当代文学
1.【答案】A。

解析:《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

2.【答案】A。

3.【答案】D。

考点5:生活中的科学
1.【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A是晴,B是沙尘暴,C是小雨,D是雾,符合诗句天气状况的符号是C小雨,故选C。

2.【答案】D。

解析:清明节扫墓祭奠时摆放适量鲜花缅怀先人,既能表达缅怀之意,又不污染环境,是最文明环保的祭奠方式,故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