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3光与影的游戏资料

精编3光与影的游戏资料

光 与 影 的 游 戏
第一节 概说

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
影 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
戏 最早由人配音的
活动影画艺术,
有人认为皮影
戏是现代“电影
始祖”。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 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 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 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 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 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
头的比例大些,一般为体高的五分之一。 手的比例要比真实的小些。身子比真实人体细,瘦些,身段上窄下宽,
手臂过膝,不然上了亮幕就显得雍肿。 五官部分,眼睛要大,嘴巴要小,方能使人物有神 阳刻正面角色则多为平长细眼,小嘴,直鼻梁,显得平和有度。 所有人物除旦角外,额头凸现,冠饰大幅度后移,这一变形夸张,使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 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 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 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 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第三节 民间皮影的造型与制作工艺
一、民间皮影造型特点
皮影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影像造型。 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
第二节 民间皮影的源流
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无法确知。可确定的是 最迟在北宋时,中国影戏已极成熟,在中国传统 戏曲表演尚未发展成熟之际,宋代的影戏已能表 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 著作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 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戏的盛况, 除了一些有名的艺人,南宋杭州甚至有「绘革社」 的影戏组织出现。宋代以后至明清,影戏一直盛 行,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普及全国各地,与 各地曲艺、语言、习俗结合,发展成各具地方特 色的影戏艺术。
பைடு நூலகம்清代陕西东路皮影《凤仪亭》
民间皮影制作工艺
( 1 ) 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 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 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于 木框上绷紧阴干。
( 2 ) 描样∶将制好 的皮料切块,经湿 布捂软后,用硬木 推扳打磨光平,再 用钢针描绘图样。
( 3 ) 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 蜡板上进行镂刻。镂刻的技法很多,西北 部地区艺人善用推皮走刀的刻法,并用多 种型刃刀具进行雕凿。而东北部地区一般 不用型刃刀具。雕镂完毕后,擦洗干净, 压平着色。
影偶头饰有发饰和帽饰
1.方巾子《张生喜英英》张生 2.学士巾子《一笔画》秦少游
3.小生巾子《珊瑚塔》呼延庆
2、身段
身段(服装)又叫戳子,有龙袍、蟒袍、 官衣等,影戏的服饰款式纹样受戏曲服饰 的影响。
3、衬景道具
衬景相当于舞台布景,起着点缀环境、深 化剧情的作用。
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 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 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 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 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 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 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 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 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 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 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 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 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 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 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 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 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 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5.定型
6.装订
民间皮影造型结构
1.头茬 头茬又称”梢子”,分为生、旦、净、丑、
高盔、翎子、相貂、鬼怪、神头、变脸头 等多个类别。
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 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 别。
影偶头部造型分为脸谱与头饰两部分.
民间艺人将脸谱的眉眼表现概括为:眼眉平, 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情柔;豹子 眼,性情暴.
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 个方面的特征。
1、 人物造型平面化∶
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人物面部设计,传统皮影正面人物多用空脸法(阳刻),反面人物多用 实刻法(阴刻),脸谱设计的一般规律是,黑忠、红烈、花勇、白奸、 空(阳)正、实(阴)邪。
影人倍加精干,神采十足。
4、 人物造型戏曲化∶
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 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生旦净丑
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 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等,其造型都与 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
正面像用于摆设场景、道具、衬景的人物、佛像,因其不活动处于静 止状态而作正面处理。
2、 人物造型艺术化∶
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 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 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 用色简练,平涂着色。(红黄蓝绿黑)
3、 人物造型卡通化∶
一、民间皮影的造型
陕西皮影
滦州皮影
1.头荐
2.身段
二、民间皮影的制作工艺
皮影人全身一般由 十一块构成:头一, 胸腹各一,上臂、 下臂各二,手、足 各二。
其制作一般分为制 皮、落样、雕刻、 敷色、定型、装订 六道工序。
1.制皮
2.落样
3.雕刻
4.上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