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行业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及对策
摘要: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模式快速崛起,吸引了大量潜在的消费者,也开拓了基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兴金融模式,对包括银行在内的众多行业产生了正面的冲击,引发了诸多关注和思考。
本文以传统银行业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作为研究主题。
首先,从四个方面将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其次,从五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及挑战,最后,提出了传统银行业的四个应对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科技;资源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综合比较分析
(一)对客户需求掌控能力不同
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快速的网络覆盖能力超过了传统银行业的业务处理能力,因此,信息沟通非常充分,基本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整合信息资源环节,也更有利于交易双方的合作机会的产生,相比较而言,传统银行业虽然在硬件上进行了很多改进,加快了网上业务的推广,加大了服务器具的升级换代,但是,面对庞大的信息库数据,还是无法做到像互联网金融那样的快速高效整合信息的能力,也必然造成信息沟通失误的概率较高。
(二)运营模式不同
互联网金融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的,它依托互联网进行业务的开展,即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服务都只存在于线上的虚拟空间。
它属于直接融资模式,着重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且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被用来提高金融包容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传统金融机构也有类似的线上活动,但是它在资金流通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中介的角色,其服务的对象也主要是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的企业,对于信誉度难以审查的小微型企业则较少,传统金融主要是通过运营网点向客户提供可触摸的服务,并利用关系来销售产品。
(三)运营的成本不同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分担成本非常低,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这就能够大幅减少交易成本,而且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操作上更便捷、中间成本就更低。
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CEO 关国曾表示互联网金融将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未来,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将创造性的依靠海量数据,极大降低各类企业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
(四) 具体操作不同
1、支付方式的不同: 传统金融采用的是物理网点分散支付,而互联网金融是超级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统一。
2、信息处理的不同: 传统金融的信息通过人工进行处理,信息不对称,且标准化、碎片化、静态化; 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通过网络化方式进行,在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被搜索引擎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的动态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而且成本极低。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分析
( 一) 传统银行业的银行卡支付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也让网络支付、手机支付和微信支付等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
2013年中国电商交易额超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超
过1.8万亿元,中国也由此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国。
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唯品会钱包、亚马逊礼品卡等在线支付,开始动摇银行卡支付的主导地位。
(二)传统银行业的金融理财产品受到侵蚀
高回报率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正逐步侵蚀传统银行业的理财业务。
2013年继“余额宝”之后,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先后涉足基金销售,且年化收益率也从6%飙升到了8%。
2014年1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减少9 402亿元,而2月14日余额宝仅用200多天就已站在了4 000亿元的规模之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觑。
(三)传统银行业的贷款业务市场被P2P网贷迅速抢占
据第一网贷提供的资料,截至2013年底,纳入中国P2P网贷指数统计的P2P网贷平台为356家,未纳入指数仅作为观察统计的P2P网贷平台为70家。
另外,该网站还观察了其余的97家P2P网贷平台,三者合计共523家P2P网贷平台。
2013年全国P2P网贷平台成交额超800亿元,平均综合年利率25.06%。
而2014年1月份P2P网贷成交逾111亿元,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四)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地盘被互联网的消费信用金融业务金融蚕食
2014年2月13日,“京东白条”正式面向用户公测,消费者在京东购物可申请最高1.5万元的个人贷款支付,并在3-12个月内分期还款。
京东商城的白条网购属于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类似于信用卡服务中的分期还款,一样是提前消费,可分期还款,但灵活性较大,申请周期、手续、门槛远低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京东白条”产品兼具信用卡和消费信用信贷两大金融功能,这种优势是传统金融企业不可比拟的,并且“京东白条”产品完全颠覆了传统银行的被动信用评价和授信体系。
目前,银行卡收入占到了银行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50%以上。
如果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地盘被互联网金融蚕食,那么,它将大大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五)传统银行业的营运模式受到重大颠覆
传统银行业的营运模式虽然在各个业务条线上不尽相同,但是,大体都遵循了“驻点式经营+ 广告+ 关系”的营销方式,虽然随着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营运模式上的调整,但是,对比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发展轨迹而言,两者区别极大。
当前银行业营运模式的最大弊端反而是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所在: 一是信息传递平台,二是时间成本,三是经济成本。
三、应对策略
(一)紧随科技变革步伐,加强线上服务渠道建设与创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4G时代的到来及年轻一代逐步成为社会主体,加强、创新和完善银行线上服务渠道是时代的必然需求。
互联网金融正是利用了方便廉价的线上渠道,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高速发展。
传统银行业可以此为契机,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加强与银行卡清算组织、银行业同行及互联网平台的横向合作,建立方便、统一的包括手机银行在内的线上服务渠道。
今后,新型的营销平台必然要依托互联网,和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二)推进战略改革,搭建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
传统银行业必须要面对改革的阵痛,首先在服务体系上就要下足功夫。
这里所说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是指传统银行业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不要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金融中介的定位上,而要在数据的交换服务上、资金的融通方式上、营销的平台搭建上等方面深挖细作。
在新群体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方式的综合考量基础上,全面推进行业内外的战略调整和布局。
(三)推进服务升级,提升服务品质和质量
推进服务升级,提升服务品质和质是新时期对所有窗口行业的总体要求,银行业作为其中的一员同样如此。
所谓服务升级,不单单是服务的话术、技能、环境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的细化的提升、服务软件和硬件的配套提升。
此外,随着商业银行间的业务日益同质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形态的不断涌现,
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必将成为银行业务竞争的重要软实力。
传统银行业更应改变自身的管理模式,关注长期利益,更加重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培育稳定的用户群。
(四)筑牢安全防线,巩固百姓信任
尽管互联网金融急速发展,用户数量暴涨,但绝大部分社会闲置资金还是都存入了银行,百姓存入各种类余额宝产品的资金与之相比,还只是用来试水的零钱。
最根本的原因是用户对互联网金融仍不放心,对网络环境有所顾虑,更担心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的风险。
所以传统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通过技术和制度手段,确保持卡人的银行卡用卡环境安全、网上银行交易安全;通过加强外部监管和内部评估,有效控制所销售的基金理财产品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 2013 年05 期.[2]汪静. 传统银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 金融科技时代. 2014年第08期. [3]章进艺.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业如何蜕变 . 中国农村金融. 2014年第02期.
[4]陈喆. 浅谈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