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作文片段训练片段作文训练之一[训练要求]1.继续用“汉堡包”式结构完成一个议论语段;2.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进行分析论证。
[参考素材]1.贾平凹坚持创作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
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2.左思坚忍不拔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
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
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
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
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
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
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3.第七次努力英国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六次被入侵之敌打败,失去了信心。
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
蜘蛛想把一根丝缠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
罗伯特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他组织部队,反击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
4.肯德基的诞生凡是去过“肯德基“店的人,都会看见店门口的一座塑像,那是一位外国老人,身穿白西装,样子和蔼可亲,他是桑德斯上校。
他是全世界最大的速食炸鸡连锁店的创始人,一个65岁才开始创业的人!桑德斯上校退役后身无分文,拿到平生第一笔救济金只有105美元。
他问自己:我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我能为人们做出什么贡献呢?他冥思苦想,突然想起一个秘方,那是一个炸鸡的秘方,人人都喜爱它。
我何不把这个秘方卖给哪家餐馆,教他们如何制作?在那以后的两年里,桑德斯驾着自己的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踏遍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推销他的秘方。
他被拒绝了1009次,直到1010次,才听到第一声“同意”。
多少年后,“肯德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
[训练话题] 以“坚持”为话题。
片段作文训练之二[训练要点]1、继续用“汉堡包”式结构完成一个议论语段;2、运用所学的例后分析法进行分析论证。
[参考素材]1.群雄逐鹿的中国家电业,竞争激烈,但海尔集团信守着“真诚到永远”的承诺,成为中国家电业的后起之秀,秘诀就是运用了双赢的智慧。
2.美国著名拳击手杰克每次比赛前都要做一次祈祷,朋友问道:“你在祈祷自己打赢吗?”“不”,杰克说道,“我只是祈求上帝让我们打得漂漂亮亮的,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最好谁都不要受伤。
”3.有一位睿智的老果农,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果树新品种,他终于研究成功了,他的果子比谁家的都好。
令人不解的是,他却将自己的成果挨家挨户的送给自己的邻居。
在他的引导下,全村的果园里种的都是他的优良品种。
有人便好奇地问他,他回答说:“我是为了自己的果树,如果邻居用的仍然是旧品种,那我的果树也会被传播的花粉污染。
”4.战国时期,出身低微的蔺相如以博大的胸怀,宽容了廉颇的嫌隙,言及“先国家之急而私仇也”,让廉颇惭愧地负荆请罪,最终将相和欢,成就了赵国的强大。
5.明代的郑和是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
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与亚非沿海国家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经典示例]【语段一】必须坚守心中的道德律。
(段首论点)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道理论证)197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哪怕你会被踢掉牙齿。
”(引用事例)德兰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将爱心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众生,用微笑去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痛。
她的善行,她的义举,使她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并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天主的化身。
这都是因为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律!(例后分析)[选自2008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坚守心中的道德律》]【语段二】沉稳从志而来。
(段首分论点)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道理分析)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
(事例一)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
(事例二)他们都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例后分析并总结)[选自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稳中求胜》][训练作业]以“双赢”为话题,尽量运用以上素材仿照经典示例写一个议论片段。
片段作文训练之四【训练要点】1、继续用“汉堡包”式结构完成一个议论语段;2、运用“详例”证明分论点;3、运用“因果分析法”进行例后分析。
【知识钩玄】“汉堡包”结构训练近两个月了。
通过这样的语段训练,我们的语段更规范,篇章结构也更有条理了。
明白了“汉堡包”结构,其基本模式就是“观点+道理+事例+分析+(小结)”。
而要写好一个议论语段,除了用好事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这样才能将事例与观点联系起来,而不是油水分离。
综合我们所学的知识点,归纳如下:观点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分析方法小结分论点可以讲道理、引用名言、正反说理等。
详例(1个)反向假设法段落小结回应观点例后评点法因果分析法对比例(2个)正反对比法点例(3个)同类归纳法这次片段训练的重点是——“详例+因果分析法”。
这也是一种很实用也易于掌握的方法。
先看例子: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吴晗《谈骨气》)上文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说理的呢?分析饿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
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另一个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于他,可见其目的之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
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观点:“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极具说服力!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那么就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做“探因”;如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结果,这叫做“究果”。
怎样因果分析呢?(1)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
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因此”等。
(2)我们也可以用设问句来达到“究因”的效果。
如“为什么要阅读文化经典呢?因为……”“‘精神亚健康’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是……”这些句式都非常有利于用来表达原因。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结构整篇议论文,以问代写,以问领起写。
)【经典示例】【示例一】记得《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吗?它写的是猪八戒抡起了铁耙,将映出自己那张丑脸的镜子打得粉碎,结果每片镜子中仍有自己丑陋的脸。
猪八戒这种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这一语段,结构是“例子+观点”,那么该怎样搭建起例子和观点之间的“议论的桥梁”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事例的结果——“猪八戒打碎镜子”已经告诉了我们,但对于“打碎镜子的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这里可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
添加范文如下:猪八戒之所以要打碎镜子,无非是因为镜子如实地照出了自己的丑陋,而这恰恰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于是,猪八戒愤怒地抡起了铁耙。
这种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闻过则喜的精神。
既然容貌丑陋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不接受镜子直接真实的反映呢?并且,猪八戒完全可以在镜子的指引下正确认识自己,甚至施粉黛、正衣冠,或从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相貌上的不足。
这段添加文字,针对“猪八戒打碎镜子”的结果,剖析了其原因及其应该有的正确做法。
这一说理桥梁的搭建,使“闻过则怒的做法不可取,我们需要的是闻过则喜”这一观点的得出顺理成章。
论证方式上先破后立,分析方法上综合运用了因果分析法、例后评点法,从而使说理充分。
【示例二】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
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
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作者在列举爱因斯坦和华罗庚之例后,运用探因分析法,一层深一层地提示了他们冲破“埋没”的原因:不甘被埋没,坚信能冲破埋没,努力拼搏奋斗。
从而使事例很好地论证了论点。
【课堂练习】1.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
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