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质量管理结课论文考核二姓名:杜柳滢学院:建筑城规学院班级:2013级建筑学1班学号:DS2014012020年12月30日观《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有感摘要:在《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稻盛和夫先生将他的经营哲学总结为四个要点: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是创办企业的核心意义;珍视员工是企业经营的最基本准则;分小集团、分部门核算的管理会计制度是重整日航雄风必不可少的改革措施;脚踏实地,靠自己劳动获取适当利益不投机取巧,牟取暴利是维持企业长久发展必不可少的秘诀。
这四个要点可提炼为“敬天爱人、敬奉天理、关爱世人”。
这十二字真言也是稻盛和夫先生做人、做企业所奉行的信仰。
然而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并且长久生存下去,还需要考虑很多。
除去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中所提出的经营之道外,我认为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经营之道还有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理念以及有意识的培养竞争性伙伴,互利双赢的政策……企业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经营体系才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
关键词: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阿米巴”经营,改革,竞争性伙伴,双赢正文: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他一手创立的京瓷株式会社和第二电电株式会社都先后进入了世界500强行列,从访谈中还可以了解到稻盛和夫先生刚接手的日航也曾经是世界500强的企业。
而他的成就和他所创立的一套经营哲学是分不开的。
这期访谈主要是围绕着稻盛和夫先生接手亏损破产的日航这件事展开的,在访谈中稻盛和夫先生谈了许多他的经营哲学。
大致可以总结为十二个字:“敬天爱人、敬奉天理、关爱世人”。
这十二个字同时也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座右铭,被他称之为经营哲学中的最高准则。
稻盛和夫先生在节目一开始就提到,之所以在多年后重新出山,如同骑着瘦马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一般接手并不被他人看好的日航是因为重整日航是在为世人、为社会做贡献。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创办企业不是为了一己私欲,不是仅仅为了去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益……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能够为世人谋求利益才是创办企业的核心意义。
稻盛和夫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善的力量是长期的、巨大的。
人都有他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我们要用制度来制约恶,用文化来宣扬善……”这一切都说明了稻盛和夫先生所理解的企业不单单是一个毫无生命的获利机构,而是一个具有纯善灵魂的,有生命有思想的体系。
这个体系与时代关联、与人类社会关联,他将稻盛和夫先生和这个时代的群众、社会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也可以说,企业即是稻盛和夫先生生命的升华。
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企业的目的是为员工创建幸福。
在客户、股东、员工三者之间,不同于西方商学院理念所认为的“股东是企业中最重要的。
”也不同于中国当代的企业所奉行的:“顾客就是上帝。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珍视员工才是企业经营最基本的原则。
在节目中稻盛和夫先生也举例说明了员工真正希望的就是在公司里能够长久地干下去,能够过上好日子。
既然如此,公司就应该彻底地为员工的幸福着想。
这样就会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只有员工努力工作,企业的利益才会提高,企业技术才会推向世界。
这样一来,股东自然就会很高兴。
所以,员工才是企业的首位,只有真正做到珍视员工,企业才能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下去。
同时,稻盛和夫先生也结合日航的一线空乘服务员谈到,对于这些直接服务顾客的员工,让他们感觉到了被企业认可,他们就会感到欣慰,物质和精神上就会得到满足。
这样的员工对乘客也会抱有真诚的感恩之心、亲切的关怀之心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之心,充分发挥出人性中最阳光的部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世人、为社会做贡献。
从而达到关爱世人、敬天爱人的宗旨。
而中国当代企业往往会忽视了这一点,很多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大部分员工“幸福指数”不高。
中国大部分员工长期处于被压榨状态,遭受不平等待遇,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这样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譬如曾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跳楼事件。
这些迹象都说明中国当代企业的经营模式中对员工人性关怀的缺失,这也就是中国大部分企业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
虽然日航是更偏向于服务性质的第三产业,与稻盛和夫先生之前创立的企业有所不同。
但他仍然引用了用于管理京瓷株式会社和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对日航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次影响非凡的改革创新。
接手日航之前,日航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是每天、每月的盈利亏损不详细且不能够及时地整理汇报出来。
所以稻盛和夫先生采用“阿米巴”模式中划分小集团、分部门核算的管理会计制度。
这样一来,哪个部门盈利,哪个部门亏损就一目了然了。
而且也为企业内部人员调整调动提供了便利,哪个部门更需要人力资源,哪个部门相对清闲不必要那么多员工……这些问题都可以真实清晰地反映出来,更方便统计。
实际上,“阿米巴”经营也体现出了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
他把企业划分成多个小集体,让各个部门分别经营管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这也是他对员工的鼓动。
体现出了一个企业家的高尚品格,他用自己内心的热情和能量去激发出员工的热情,带动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稻盛和夫先生坦言:“不劳而获的利益不稀罕。
”他认为,靠投机追求暴力是一种过度的欲望。
靠投机来牟取暴利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壮大企业,但是并不能维持企业长久发展。
稻盛和夫先生信奉禅宗,相信因果。
他认为无私、无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做企业的问题上,稻盛和夫先生同样认为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搞生产、搞制造,靠自己辛勤劳动获取适当的利润就可以了。
贪念太大只会害人害己,遭受因果报应得不偿失。
反观中国当代企业的现状,不得不让国民为之焦虑担忧。
一些企业,尤其是食品行业为了更快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泯灭良心、漠视法律……做出了一些让顾客心寒的举动。
不光损害了顾客的利益,也失掉了自己的名声,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难道就是这些企业领导人真正想要的吗?不得不说他们利欲熏心、鼠目寸光。
一个丧失了良知的企业是不可能长久发展的。
有人说,利益是企业最大的创造力。
但我不这样认为,做企业也是做人,只有焕发了人性中的良知与善,才会拥有更大的创造力。
稻盛和夫先生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遵从自己的良知,遵循天理。
依循天理来做人、做企业,如何让他不成功呢?3000多年前,中国就提出了良知与善。
然而3000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已然忘记老祖宗交给我们的东西。
逆天行事、背道而行,这样的企业怎会发展?看过《稻盛和夫经济哲学》之后,我觉得中国当代企业应当深刻反思。
我们是华夏子孙,做人做事,要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
然而稻盛和夫先生的经济哲学和“阿米巴”经营只是现代质量管理中的冰山一角。
从课堂和实际生活中我还学到了更多的经营之道。
我认为,除稻盛和夫先生在经营哲学中提到的这些经营之道外,企业管理者同时还要具备不断创新改革的精神。
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对企业的需求不同。
如果一个企业要在历史的长河里发展下去,那他就必须要不断地引入新的血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与新鲜的事物结合从而进化出一个全新的企业,能够满足新时代人们所需的创新型企业。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举出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柯达公司。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创于1980年,自上市以来广受消费者喜爱。
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日中天。
截止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八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却最终走向破产。
究其原因,就是当权的CEO缺乏远见和决断力,迷恋既有的优势,不肯改革创新,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苹果公司在它的发展历史中同样也有过衰落的时候,但自1997年乔布斯再次回到苹果公司担任董事长之后,乔布斯结合时代的发展经过推想得出了未来几年社会的发展走势对苹果公司产品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与创新,推出了一个基于乔布斯的Ne XT Step的操作系统。
最终使得苹果公司重振雄风、东山再起,一举击败了索尼等电子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占据了商业市场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对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认为传统的竞争模式已经落伍。
对于当代的企业来说与对手之间的博弈已不仅仅是在市场上拼个你死我活就能分胜负了的。
一个企业要正常的运行,所要兼备的条件有很多,有条不紊的内部运营体系,长期合作的供货商,固定的客户资源,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同样优秀的可双赢的竞争伙伴。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人强调“和谐高于一切”,有人提倡“竞争才能生存”,而实践证明,和谐与竞争的统一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是社会化专业协作的大生产,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运作中,竞争与协作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
金山与盛大网络长期以来均是以竞争对手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然而在2009年却爆出金山与盛大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首开网游行业两大上市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先河。
部分资深人士认为金山选择和竞争对手合作提升自己运营能力的方式可能会丢掉运营权,是“最不自信,也是最不聪明的做法。
”但是我却觉得金山选择与竞争对手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金山自己的研发实力可以与盛大的运营能力可以互补,金山可以从盛大企业那里获得自己企业中缺乏的能力、技术……使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和对手分享自己的优势,对手的企业得到发展会让自己长期保持着危机意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放在企业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让企业长期保持一定的危机感,有利于企业的突破与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在“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中万年长青。
而且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
这一刻是敌人,下一刻可能就会为共同的利益合作。
所以培养竞争性伙伴也是为这样的合作提供了基石。
培养竞争性伙伴,互利双赢,共同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这似乎也更契合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敬奉天理”了。
市场经济几经沉浮、变幻莫测。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博大精深,我现在所了解的仅仅只是皮毛,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但是一切的理论终归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每一个企业必将有他自己的经营之道,然而这些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不断地学习与实践。
我相信,只要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国的当代企业在世界上终将拥有不可动摇的经济地位。
参考资料:教学影片《央视对话讲座——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作者:钟放,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1日;《阿米巴经营》作者:稻盛和夫;《活法》作者:稻盛和夫,译者:周庆玲,东方出版社,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