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外思政教育领域发展的异同经济建设的先进与滞后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衡量标杆,而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的世界观、价值观。
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研究,已经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通常看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已经融入并渗透在各行各业当中,对各个行业具有服务、指导的作用。
也正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和领向有关的一切工作能够顺利、健康、适应潮流的发展。
本文通过国内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面的现状做一个简要的对比与陈述,并对我国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建议与期待。
(一)我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现根据马列主义思想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无外乎表现了其自身的普遍性和拓展性。
而它本身所包含的哲学性已经决定它能够在各领域得到适用与发展。
从定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研究推广思政教育的理论思想,并形成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了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
我国是一个正处在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社会思想指导理论都有着较大的不完善和空缺。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利用高等院校发展和建设思政教育的研究,培养和教育一批先进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和领导者是当前我国发展理论基础的一项有利途径。
作为思政教育的受益者,我们应该清楚认识思政教育不仅具有阶级性、政治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更多的会体现在经济性和效益性上来。
所以在学习和研究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思政教育的发展与历史不同时期、历史不同任务的相结合、相适应。
(二)发达国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现随着思政教育的了解与深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看待发达国家的思政教育并科学的、有条件的加以利用和发展也是我们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大部分的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历史文化的沉淀、社会制度的适用、还是政治环境的现状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差距。
这也就使得这些国家在思政教育目的的体现上与我国较大的异同。
直观的来看,发达国家更加倾向和习惯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公民教育”。
字面理解就是对本国的所有公民进行的普适教育。
与国内不同的是,发达国家更加强调的是法制教育、爱国教育和道德教育。
它将法治理念、爱国情操和道德规范都通过日常生活与工作普遍的传授到公民心中去。
这也就是发达国家的公民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法律意识都较之于发展中国家更为先进,更为超前。
例如美国,虽然在美国的朋友们从未听过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这么一说,但事实上从每次的总统竞选演讲,到普通的学校教育,无不潜移默化的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有隐性的也有显性的。
而学校向学生传授着关于政治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的知识,向儿童提供各种政治制度和关系的具体观念,并灌输社会的各种价值和态度的方式已深入人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它的公民教育实际上就是强调“美国精神”,培养公民的社会荣誉感和政治优越感。
(三)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异同1、教育理念的异同。
我国虽然这些年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断深化改革。
但事实效果并不明显,归根结底就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已深刻体现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想一下改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中国的教育模式反映出的观念是“深入而又细致”对理论知识的熟知要求较高。
体现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考试。
虽然这样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牢固,但知识面过窄,创新力欠缺,应用力下降等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培养与发展,通过等级考试和资格证书来认定学生的好坏已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需要了。
与此相对应的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就有所不同。
他们往往教育学生的不是某一个知识点也不是对某一个章节的死记硬背。
他们强调的是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个人风格。
他们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创新、有更改甚至有不同的意见。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引导式的模式,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所创造的财富,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让学生对这一门学问产生兴趣。
学校通过丰富的校外活动、繁多的选修课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对该门学问的需要。
所以或许在基础理论方面中国学生确实不亚于发达国家的学生,但在实际应用和拓展上来看,发达国家的学生似乎就更加灵活和创新了。
2、教育内容的异同生活在中国的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丰富内涵。
也特别熟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凭借先进的理论指导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着中国已经融入世界强国之林。
在思政教育的内容选择上,我们就该更加的谨慎和细致。
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它包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些伟大的指导思想教育着国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观、法制观和道德观。
并要求国人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先进的理论思想一方面去发展去创新,另一方面去约束去警醒自己。
而发达国家的思政教育一般包含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他们强调的是公民权益。
国家要求本国公民要有高度的政治优越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要求公民有民主主权和法律保护意识的权利。
不难看出,发达国家的思政教育更多强调的是私权。
3、教育模式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本身就是根据本国的国情发展和现状变化而变化的。
不同国家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力度、投入力度的支持也大不一样。
这就使得在教育模式上有很大差异。
我国为了根据本国的需要,也为了适应当前的国情在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官方权威教育模式和群众自发教育模式。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就显得更为丰富了。
我们常熟知的道德式教育模式、德育式教育模式等等。
这些模式通常以讨论、服务、学习相结合,重点培育公民的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将社会、学校、家庭的关系进行整合,要求受教育者积极面对生活,学会独立生存。
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已经走在我们的前列,这不仅仅只是物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和制度健全的保障与否。
更重要的是强调用怎样的培育模式才能使得国家繁荣稳定。
因此看待培育思政教育的人才的评价,关键是在于人才的综合化素质、人才的适应性能力和人才的操作性程度。
(四)现行思政教育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建议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未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我们每个公民切实的生存利益。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教育方向,具有极高的社会主义传播理念和意识。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社会健康向上发展,思想意识认知度的统一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各民族的社会力量,更多的是培养普通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社会安定。
但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偿若依旧以现行的教育方式进行下去,那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教育资源浪费,教育效果不理想。
对于普遍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我认为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一种方式,由浅入深,联系实际的开展下去。
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思政教育不能成为一种固有的高标准、高要求、高门槛的学科。
它应该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接受的一门应用型学问。
我国在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发展上,也逐渐认同思政教育是一种普适教育,它更多的应该是带有公民教育的色彩。
换句话说,思政教育应该是一项人们成长过程中最基本、最长期的教育内容。
在此基础上,国家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力量的不断提高,将法制教育纳入到思政范畴也就显得刻不容缓。
法制社会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法制意识与民主意识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特别是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仍有很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和人治大于法治的观念。
这也是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所遗留下来的产物。
我们一定要清晰认识,积极面对,耐心解决才能将其根除。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所以将社会的公民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归属感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来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大力发展思政教育并不代表要求每个人强制性的接纳与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立足于社会,其内容的发展应该来源于生活。
因此正确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充分给予受教育者尊重与关怀,多倾听受教育着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引导和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1] 潘一禾.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2.[2]《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3]《小逻辑》,黑格尔。
[4]《正义论》,罗尔斯。
[5] 江萍.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比较思考.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6]上官木子.反思:中国人成才障碍[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9).[7] 郝志东.南方周末·大参考[j].澳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