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_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第七章_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二、资本主义财富增进的条件与途径 他深知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必须以资本的不断积 累为条件。资本积累有两种方法:增加收入或减少 消费。增加资本积累是增加资本主义财富的必备条 件。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为总收入与纯收入,李嘉图所说 的总收入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土地与劳动产品,它 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纯收入指利润 与地租两个部分,相当于我们理解的剩余价值。一 个国家的实际利益是以纯收入多少来衡量的,而与 总收入无关,也与这个国家人口的多少无关。


而第二等地的产量是900公斤,价值是500元,只能 收回垫支资本400元和平均利润100,没有地租。
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
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与前景


李嘉图认为资本主义是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如果没有 外在干预的影响,资本主义就会自然地、永恒地发展下 去。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社会经济行为的动机与目的。 每个人在对他自己最有利,也可能是对国家最有利的情 况下运用其劳动与资本,不受任何限制与束缚,这个社 会就会在财富日益增长中顺利地发展。 在研究分配问题时,李嘉图曾揭示了工资、利润、地租 的相互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也就是说运用等量资本或劳动耕种不同质量、位置 不同,以及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结果不同而 产生的差额构成地租。

(2)级差地租Ⅰ(假定耕种序列是下降的)


级差地租Ⅰ产生的原因:
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土地在肥沃程度和位置上的差别 性。 假定: 耕种序列是下降的,即由先耕种优等地再推进到耕 种劣等地。

例1:
垫支资本 产量 价值(元) (元) (公斤) 400 1000 556 400 900 500
耕种一等地 耕种二等地

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把最坏条件下生产一种商 品所耗费的劳动作为社会必要劳动。
农产品的价值: 耕种二等地每公斤农产品的价格: 500/900=0.56


级差地租Ⅰ:


李嘉图以相对工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 经济利益关系。

二、利润理论


1、利润
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一 部分。 利润在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中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指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支 资本之比。 二是指剩余价值,是利润与垫支在工资上的资本相 对比。

运用等量资本或劳动耕种不同质量、位置不同所得 结果不同而产生的差额构成级差地租Ⅰ 。 (1000-900)×500/900=100×0.56=56


500:400+100 此时,一等地的地租可以计为:


(1000-900)×500/900=100×0.56=56
也就是说第一等地的产量是1000公斤,价值是556元, 除收回垫支资本400元,平均利润100元之外,尚余 56元支付地租(是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一二等地产量之间的差额就成为第一等地的地租。



2、利润量的决定与变化


(1)利润的决定
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工资的大小,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 值超过工资的余额。 (2)利润量的变化规律 利润的变化取决于工资的变化,后者是原因,前者是 结果,变化的方向相反。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 工资上涨,利润就下降;工资下降,利润就上涨。由 于工资会随着劳动生产率变动,因而劳动生产率是利 润变动的最终原因。


李嘉图接受了斯密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学说。

他强调在三种收入中只有利润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最重要,因为只有利润增加,才能增加资本积累, 促进生产力发展,而利润的增长又受制于工资和地 租的变动。所以什么是工资、利润、地租,他们的 量的大小如何决定,各种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 其变动趋势又如何,就构成了李嘉图分配理论的主 要内容。
在资本主义是没有止境的,需发展问题上,李嘉图 还是萨伊定律的跟随者。他相信人们的欲望求是无 限的,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 如果出现某一种商品生产过剩,就少生产这种商品, 而多生产另一种商品。经过资本的自由转移,实现 了对生产的调节,资本按照各行业所需要的确实数 量得到合理的分配,社会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被他看做是可以实现自行调节、不断运行 的经济机制。

一、工资理论 1、工资

(1)李嘉图认为工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收入,是 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就是劳动 者自身的价值或者价格。
(2)李嘉图区分了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李嘉图把劳动看作是一种商品,因而也有其


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2、关于工资变动规律的分析(富有特色的贡献) 对工资的变动,李嘉图用市场价格围绕劳动自然价 格的波动来说明。 3、关于工资发展趋势的分析(前所未有) 提出相对工资的概念,即把工资收入作为工资、利 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总和中的一部分,考察工资所占 比例的变化。


3、利润的变动趋势(本来意义上的利润)

三、地租理论


以对级差地租理论的卓越分析而闻名于世。
1、地租
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 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是投入土地的劳动产 品价值一部分,它是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2、区分了土地地租和土地投资的利润和利息

农场主对经过改良土地所支付的报酬实际分为两部 分: “一部分是付给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 的,”
另一部分则是付给改良土地的资本所支付的。



前者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租,后者只是资本的利息 或利润。

3、级差地租理论


地租的定义:
“地租总是由于使用两份等量资本和劳动而获得的 产品之间的差额。”

(1)地租产生的原因

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土地在肥沃程度和位置上的差别 性。
在同一块地上增投等量资本所得结果的不同。 “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地减少 而生产的。”
第七章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分配理论
第四节
第五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
李嘉图之后古典经济学余波
第三节
一、工资理论
分配理论
二、利润理论
三、地租理论

分配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确立支配这种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 学的主要问题”。
因为收入怎样分配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积累,影 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