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一、概述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听需的营养素。

目的是使患者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

近20年来静脉高营养在治疗中的作用,尤其在外科患者的治疗中,已一个有效的辅助治疗。

传统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氮源,适体代谢需要。

随着研究的深入,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的提供营养,更重要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的代谢,保持组织器官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指当患者禁食时所需养素均经静脉途径提供。

TPN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TPN是利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输入静脉营养液的一项复杂的治疗方法。

(1)营养不良。

(2)胃肠道功能障碍,如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3)因疾病或治疗限制不能经胃肠道摄食或摄入不足。

(4)高分解代谢状态,如严重感染、烧伤、创伤或大手术。

(5)抗肿瘤治疗期间。

(6)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的肠外瘘自愈,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改善营养状况。

(7)炎性肠道疾病如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外营养是重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有利于黏膜修复。

注意:有些患者虽有PN指征,当伴随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乡出现凝血功能紊乱或休克时,应先纠正,待患者内环境稳定后再考虑PN。

(1)胃肠功能正常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3)心血管功能不全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有周围静脉输注和中心静脉输注。

根据患者的病营养液组成、输入量及护理条件而定。

(1)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1)适应证:肠外营养时间短(<2周),部分营养支持或中心静脉置管理有困难时。

2)优点: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

3)缺点:输液渗透压不能过高,需反复穿刺,易发生静脉炎,不宜使用。

(2)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1)适应证:肠外营养时间长(>2周),置管途径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PICC等。

2)优点:易于活动和护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