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与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第1章概述一.填空题:1.通信技术2.通信线路自治计算机系统3.客户服务器方式4.UDP5.运输层6.带宽7.每秒比特8.Kb/s、Mb/s、Gb/s9.网络的作用范围(或网络的覆盖范围)10.星型拓扑结构11.244KB/s12.发送时延传播时延13.分组(备忘:在TCP/IP模型中,数据分组是在运输层和网络层中共同完成的。
先是把数据分为等长的数据段(约为1024bit),然后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首部,首部是由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
)14.各个子层各子层的协议15.OSI16.协议数据单元(PDU),例如在非OSI标准的TCP/IP的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TCP数据报,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IP数据报17.报文18. 5 传输表示19.网络层应用层20.电路21.网络层二.问答和计算题:1.课件中讲过类似的题目…参考答案如下:(发送结点的发送速率大小决定了发送时延大小,当然还和待发送的数据块长度有关)(1)发送时延: 107bit/(100*1000)=100秒传播时延:1000*1000米/(2⨯108)=0.005秒结论是:如果发送速率小,总时延主要取决于发送时延。
(2)发送时延: 103bit/(1000*1000*1000)=0.000001秒传播时延:1000*1000米/(2⨯108)=0.005秒结论是:如果发送速率大,总时延主要取决于传播时延。
(备忘:USBUSB2.0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大约为480 Mbit/s,所以发送数据设备的发送速率达1Gb/s还是有可能的。
)2.参考答案:第一种情况数据传输效率=有效数据长度/总数据长度=100/(100+20+20+18)≈63%第二种情况数据传输效率=1000/(1000+20+20+18)≈95%可见,被传输的数据块较小时对应的数据传输效率比较低,否则反之。
3.参考答案:(1)网络协议是指网络中通信双方为了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有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2)所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又可以说成是:指各个子层以及各子层协议的集合。
(3)OSI是一个七层体系结构,从第一层到第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是一个四层结构模型,从第一层到第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或称IP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前者是一个参考模型,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后者是一个网络中广泛使用的实用协议。
第2章物理层一.填空题:1.模拟数字2.源点(或信源)终点(或信宿) ---------参考p.633.来自信源的信号,即由1或0组成的数字信号。
例如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传输。
4.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P.40--415.调幅、调频、调相6.数字模拟7.半双工通信(或双向交替通信)8.全双工通信(或双向同时通信)9.双绞线10.频分复用、波分复用、时分复用11.曼彻斯特编码(说成“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也对)12.01011 (或写为 10100也对,此时规定: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0,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变代表1)13.小于14.数字用户线上行和下行带宽是不对称的,且下行带宽大于上行带宽二、单项选择题:1.B三.问答和计算题:1.参考答案:曼彻斯特编码好处主要有2点:(1)每个比特的中间(即T/2处)有一次电平跳变,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因此曼彻斯特编码称为“自含时钟编码”,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信号。
(2)曼彻斯特编码信号不含直流分量。
主要缺点是效率比较低。
01001011数据三种编码波形图如下:2.参考答案: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收到全部数据的时间T=数据发送时延+信号传播时延。
对于通过地面电缆的传送方式,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3*105km/s*2/3=2*105km,则T=3/4.8+1000/200000=0.63(s)。
对于通信卫星的传送方式,T=3/50+270/1000=0.33(s)。
因此,采用卫星的总传送时间较短。
(备忘:星通信的端到端单向传播延迟的典型值为270ms--- 说明是很快的)第3章数据链路层一.填空题:1.网卡(或网络适配器)2.可靠、透明3.帧(Frame)4.帧定界(即确定帧的界限)5.比特流6.01001117.冗余码8.余数是011(在单选题中也有一个求帧检验序列FCS题。
这类问题怎么做,可参考我的课件。
这里也给出点提示:由p知道除数是1001,其长度为4,所以n是4-1=3,在101110后面添3个0可得被除数为101110000,求101110000/1001余数(除法例子可见p.71的帖纸),结果是:011。
9.PPP是Point-to-Point Protocol的缩写,称为点对点协议,PPP协议属于因特网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目前使用非常广泛。
10.链路控制协议(LCP) 网络控制协议(NCP)(说明:在PPP的帧格式中,有一个“协议字段”,若为“0x0021”,则信息字段就是IP数据包;若为“0xC021”,则信息字段就是链路控制信息;若为“0x8021”,则信息字段就是网络控制信息。
)11.异步传输同步传输12.1111110 零比特填充字节填充(即把0x7E 字节转变成为“0x7D”和“0x5E” 2 字节序列)13.0110111110111110000001110111111111111014.CSMA/CD 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可以这么说,以太网在局域网占统治地位)15.“10”代表传输速率是10Mb/s“Base”代表连接线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代表双绞线16.物理层17.双绞线18.星型总线型19.碰撞空闲推迟先听后发边听边发碰撞(冲突)停止延迟重发20.物理地址(或者说硬件地址)21. 48 ipconfig /all22.自学习二.问答和计算题:1.参考答案:根据定义: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误码率=x/帧总长度根据公式可以求得:x=误码率*帧总长度=10-5*10*103=0.1(比特)课件1个数据帧会出现0.1个比特的错误,也可以说为10个数据帧将出现1个比特的错误(扩大10倍),而一个比特错的那个帧就是错帧,因此传送帧的平均出错率为:1(帧)/10(帧)=0.1=10%。
2.参考答案:可以把10110011010用协商的二进制比特序列11001(知道怎么来的吗?)去除,如果能除尽即余数为0,则可知道:二进制比特序列在传输中没有出现差错。
看参考答案:110101011001 1011001101011001111101100101111000001111111001011000000011001110010000000000可见,因为计算得余数为0,所以10110011010比特序列在传输中没有出现差错。
既然没有出错,发送数据的比特序列就是从10110011010中去掉最右边的四位(因为除数是5位)得到:1011001。
现在再来求CRC校验码。
后四位1010就是CRC校验码(即帧检验序列 FCS)。
3.参考答案:除数是:110101被除数是:在1010001101之后加4个0 (因为除数是6位,减1得到n=5)即为:101000110100000参考答案:1101010110110101 10100011010000011010111101111010101110100000011101011010101111100000011111011010101011000000010110011010111001011010100111000000001110余数是01110,所以CRC校验码为01110。
因此被传输的比特流(原比特序列+校验码)是:1010001101 011104.参考答案:参考p.75-76: (提示:0x7E已经用作PPP帧的开始标志和结尾标志) 分析PPP帧的数据部分(即信息字段):7D 5E FE 27 7D 5D7D 5D 65 7D 5E (用不同颜色标记)7D 5E---- 还原为7E;7D 5D-----还原为7D。
所以真正的数据为:7E FE 277D 7D 657E5.参考答案:(1)10个站点共享10Mb/s带宽,平均每个站点为:10/10= 1Mb/s带宽。
(2)10个站点共享100Mb/s带宽,平均每个站点为:100/10=10Mb/s带宽。
(3)以太网交换机允许站点独占端口的带宽,所以每个站点独享10Mb/s带宽6.参考答案:(1)CSMA/CD是英文缩写,它的含义是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是以太网局域网的工作协议。
(2)载波监听:是指发送前先监听,即每一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点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发送数据,要等到信道变为空闲时再发送,而且在发送时,还要边发送边监听。
碰撞检测:是指边发送边监听时,如果发现与网卡连接的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发生突增(因信号相互叠加所致)并超过某一个域值,则认为至少有两个站点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碰撞,碰撞的信号因失真而无效,因此正在发送信号的站点将立即停止发送,等待下一个随机时间再次发送。
(3)星型网实际上属于总线型网络,采用CSMA/CD协议,该协议认为相互碰撞的信号是无效的,显然,随着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增多,因随机发送信息使得碰撞概率大增,从而降低了共享式网络的性能。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目前一般采用交换式局域网(核心设备是局域网交换机),以实现数据的并发传输。
7.参考答案:该交换机共可以获知11个MAC地址,这包括10台计算机的MAC地址和一台路由器的MAC地址。
集线器不是工作在第2层的连接设备,因此没有MAC地址。
另外,交换机仅仅能用于本地局域网,因此不知道本地路由器以外的其他MAC地址。
8.参考答案:(1)第3个帧发送时虽然会在B1中记录下MAC4地址,但在B1转发表中已有“MAC3 2”条目项,所以B1不会把第3个帧转发给最左侧的局域网,可见网桥能过滤数据帧。
(2)第4个帧发送时,将被网桥1挡住,即不转发给网桥2。
为什么?自己分析。
第4章网络层一.填空题:1.地址解析协议ARP2.数据报虚电路数据报3.MAC帧帧检验序列FCS 网络首部4.网络数据链路物理5.MAC帧6.ARP(即地址解析协议)7.高速缓存(cache)8.IP地址9.主机号10.0 10 110 65534(216-2)11.直接广播网络环回测试(Loopback Test)12.202.93.120.45C202.93.120.0255.255.255.013. 137.23.0.0 255.255.0.0 192.168.1.014. C 240对应11110000,所以为24-2=14 即可划分为14个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