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T 2.F 3.T 4.T 5.T 6.F 7.F 8.T 9.F 10.F 11.F 12.T 13.T 14.F 15.F 16.F 17.T 18.F 19.F 20.T 21.F 22.F 23.T 24.T 二、单项选择题1.A 2.A 3.B 4.C 5.B 6.A 7.C 8.D 9.C 10.D 11.B 12.B. 13.A 14.A 15.C 16.D 17.D 18.C .19.B 20.D 21.C 22.C 23.D 24.C 25.D 26.A 27.C三、多项选择题1.ACD 2.ABDE 3.AD 4.ABCE 5.ACE 6.AD 7.BCD 8.BCD 9.BCD 10.ACD 11.ABCD 12.BC 13.ABCE 14.ACE 15.AC 16.ABCE 17.ABCD 18.ABCD 19.AB 20.ABCE 21.CD 22.AC 23.BD 24.ABC 25.BC 26.BCE 27.ABCE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会计的基本职能。
答:⑴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亦称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客观经济活动情况,提供历史信息的功能。
从会计工作的现状看,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是从数量方面综合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且会计反映本身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⑵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两项内容:一是在宏观方面,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以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二是在微观方面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
2.会计核算的原则有那些,如何分类?答(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⑴客观性原则⑵相关性原则⑶明晰性原则⑷可比性原则⑸一贯性原则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⑺重要性原则⑻谨慎性原则⑼及时性原则(二)确认和计量要求原则⑴权责发生制原则⑵配比原则⑶历史成本原则⑷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3.账户按用途结构可分为哪几类?答:跨期摊提账户,计价对比账户,财务成果账户,所有者投资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损益计算账户4.什么是会计科目,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答: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一个专门方法。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会计要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分门别类地了解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5. 借贷记账法下试算平衡的特点是什么?答: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如果试算不平衡,即借方发生额(余额)合计不等于贷方发生额(余额)合计,则账户记录或计算肯定有误;如果试算平衡,即借方发生额(余额)合计等于贷方发生额(余额)合计,可大体上推断账户记录或计算正确,但不能绝对肯定记账无误,因为有的错误是不影响借贷平衡关系的。
6.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那些原则?答:(一)结合各企业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二)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三)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四)保持相对稳定7.工业企业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是什么?答: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和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8.试述复式记账原理及其特点。
答:复式记账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二是以相等的金额登记经济业务,其理论依据如下:首先,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每项经济业务都是资金运动的一个具体过程,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有其相应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这就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既反映资金从哪儿来,又反映到哪儿去。
其次,资产和权益存在平衡关系,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或者其内部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但增减金额相等,平衡不被破坏,所以要以相等的金额登记经济业务,以便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有完整的账户体系;第二,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进行反映和记录;第三,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作双重记录;第四,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分类登记,对应账户之间总是保持平衡关系,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可见,复式记账突破了单式记账的局限性,从而使会计记录体现了全面、辩证的观点。
因此,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9.核算资金筹集业务应如何设置账户,其账户结构如何?答:应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账户⑴“实收资本”账户账户的结构:贷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额。
企业实际收到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的货币、实物或无形资产时,记入本账户的贷方;投资者依法收回资本时记入本账户的借方;其贷方余额表示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
一般情况下,除企业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作资本外,“实收资本”数额不能随意变动。
⑵“资本公积”账户账户的结构:贷方登记资本公积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资本公积的转出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资本公积金的实有数额。
企业取得的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接受的捐赠资产价值等,记入本账户的贷方;资本公积转赠资本的数额,记入本账户的借方。
五、计算题1、资产类: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负债类:长期借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金,预收账款权益类:实收资本,留存收益资产类总额=46 000+58 000+50 000+3 500+69 700+200 000=427 200负债类总额=50 000+65 000+40 000+38 700+27 500+6 000=227 200权益类总额=150 000+50 000=200 0002、应收账款期初余额=1 400+5 370-4 850=1 920实收资本本期借方发生额=32 500+3 800—35 000=1 300应付票据本期贷方发生额=6 700+5 900—7 540=5 060固定资产本期借方发生额=12 000+31 500—28 400=15 100银行存款期末余额=16 800+2 670—8 470=11 000原材料本期贷方发生额=8 950+7 350—6 440=9 860应付账款本期借方发生额=9 990+9 790—13 400=6 380短期借款期初余额=45 000+38 000—50 000=33 0003、银行存款期末余额=430 000+1 985 000—2 040 000=375 000固定资产本期增加发生额=1 920 000+496 000—2 400 000=16 000 短期借款期初余额=300 000+160 000—260 000=200 000应付账款本期减少发生额=230 000+200 000—55 000=375 0004、⑴利润=(696 000—430 000)—(516 000—380 000)=130 000⑵利润=130 000—(90 000—64 000)=104 000⑶利润=130 000+30 000=160 000⑷利润=130 000—40 000=90 0005、1.收付实现制下销货收入=20 000+40 000+20 000=80 0002.权责发生制下销货收入=50 000+30 000=80 000六、业务题(1)借:物资采购-A材料 7 200-B材料 11 900应交税金-增值税(进) 3 475贷:银行存款 22575 (2)1 305/2 900=1500*=675借:物资采购-A 675-B 630贷:现金 1305(3)借:原材料-A 7875-B 12 530贷:物资采购-A 7875-B 12 530(4)借:银行存款 22 612贷: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16 000-乙产品 3 300应交税金-增值税(销) 3 312 (5)借:制造费用 1 160管理费用 1 840贷:银行存款 3 000(6)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 600-乙产品 2 400制造费用 1 000管理费用 1 000贷:应付工资 8 000(7)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504-乙产品 336制造费用 140管理费用 140贷:应付福利费 1 120(8)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8 160-乙产品 12 360制造费用 2 284管理费用 1 996贷:原材料-A 12 000-B 22 800(9)借:制造费用 1 616管理费用 960贷:累计折旧 2 576(10)借:库存商品-甲 35 796-乙 24 048贷:生产成本-甲 35 796-乙 24 048(11)借:本年利润 53 178贷:主营业务成本 4 6192管理费用 4 936其他业务支出 1 540财务费用 510借:主营业务收入 60 900其他业务收入 27 000贷:本年利润 87 900(12)87 900-53 178+10 000=44 722(元)44 722*33%=14借:所得税 14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4 (13)44 722-14 =29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2贷:盈余公积 2(14)借:本年利润 14贷:所得税 14(15)借:本年利润 29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92、(1)借:原材料-A材料 54 000-B材料 7 500应交税金-增值税(进) 10 200贷:应付账款 71 700(2)借:待摊费用 45 000贷:银行存款 45 000(3)借:现金 30000贷:银行存款 30000(4)借:银行存款 31590贷: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12000-乙产品 15000应交税金-增值税(销) 4590(5)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20 贷:原材料-A材料 120借:管理费用 120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20 (6)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5 000-乙产品 25 000制造费用 3 000管理费用 2 000贷:应付工资 40 000(7)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8 000-乙产品 17 500制造费用 5000管理费用 3000 贷:原材料-A材料 30 000-B材料 13 500 (8)8000/40000=甲产品:15000*=3000 乙产品 5000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0-乙产品 5000贷:制造费用 8000 (9)借:库存商品-甲 30 000-乙 26 000贷:生产成本-甲 30 000-乙 26 000 (10)借:主营业务成本-甲 15 000-乙 9 000贷:库存商品-甲 15 000-乙 9 000 (11)借:本年利润 34 900贷:主营业务成本 24000管理费用 5120营业费用 1500财务费用 4280 借:主营业务收入 46000投资收益 800贷:本年利润 46800(12)12000+46800-34900=23900(元)23900*33%=7887借:所得税 7887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887(13)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应付股利(14)借:本年利润 7887贷:所得税 7887(15)借:本年利润 4013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133、(1)借:固定资产 80 000贷:实收资本 80 000(2)借:银行存款 292 500贷: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250 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 42 500 (3)借:应付工资 25 000贷:银行存款 25 000(4)借:固定资产-车床 281 800贷:应付账款 281 800(5)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2 000-乙产品 8 000制造费用 6 000管理费用 4 000贷:应付工资 30 000(6)借:资本公积 60 000贷:实收资本 60 000(7)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6 000-乙产品 5 000制造费用 5 060管理费用 3 000贷:原材料-A材料 7 600-B材料 11 460(8)制造费用=6 000+5060=11 060分配率=11 060÷(6 000+4 00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6 636 (6 000×)-乙产品 4 424 (4 000×)贷:制造费用 11 060(9)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24 636-乙产品 22 120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24 636-乙产品 22 120(10)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138 000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138 000(11)借: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投资收益 2 000贷:本年利润 302 000借:本年利润 155 560贷:主营业务成本 138 000管理费用 8 660营业费用 1 000财务费用 2 500营业外支出 5 400(12)全年利润=12 000+(302 000-155 560)=158 440 所得税=158 440×33%=52借:所得税 52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2 (13)净利润=158 440-52 =106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金 10贷:盈余公积 10 (14)借:本年利润 52贷:所得税 52(15)借:本年利润 106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64、(1)借:固定资产 10 000贷:资本公积 10 000(2)借:原材料-A材料 50 4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 8 568贷:银行存款 58 968 (3)借:物资采购-B材料 1 750贷:银行存款 1 750(4)借:应收账款 42 190贷: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36 07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 6 120 (5)借:应付工资 30 000贷:银行存款 30 000(6)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0 000-乙产品 9 000制造费用 7 000管理费用 4 000贷:应付工资 30 000(7)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 400-乙产品 1 260制造费用 980管理费用 560贷:应付工资 4 200(8)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7 000-乙产品 5 000制造费用 4 060管理费用 3 000贷:原材料-A材料 7 600-B材料 11 460 (9)制造费用=7 000+980+4 060=12 040 分配率=12 040÷(6 000+4 00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7 224 (6 000×)-乙产品 4 816 (4 000×)贷:制造费用 12 040(10)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25 624-乙产品 20 076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25 624-乙产品 200 76 (11)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26 000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26 000 (12)借:主营业务收入 36 070营业外收入 20 000贷:本年利润 56 070借:本年利润 36 660贷:主营业务成本 26 000管理费用 7 560营业费用 1 500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 600(13)全年利润=37 000+(56 070-36 660)=56 410 所得税=56 410×33%=18借:所得税 18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8(14)借:本年利润 18贷:所得税 18(15)借:本年利润 37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1)借:物资采购-甲 8 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 1 360贷:银行存款 9 360(2)借:物资采购-乙 12 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 2 040 贷:应付账款 14 040(3)借:原材料-甲 8 000-乙 12 000贷:物资采购-甲 8 000-乙 12 000(4)借:管理费用 3 000贷:其他应收款 3 000(5):生产成本-A 5 000-B 9 000制造费用 2 200管理费用 800贷:原材料-甲 5 800-乙 11 600(6)借:现金 20 000贷:银行存款 20 000(7)借:生产成本-A 3 000-B 4 000制造费用 1 000管理费用 2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 10 000(8)14 000÷(3 000+4 000)=2借:生产成本-A 6000-B 8 000贷:制造费用 14 000(9)借:银行存款 36 972贷:主营业务收入-A 13 600-B 18 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 5 372 (10)借:库存商品-A 14 000-B 19 000贷:生产成本-A 14 000-B 19 000(11)借:主营业务成本-A 13 000-B 16 000贷:库存商品-A 13 000-B 16 000(12)借:本年利润 31 600贷:主营业务成本 26 000管理费用 4 000财务费用 1 600借:主营业务收入 30 600投资收益 8 000贷:本年利润 38 600利润总额=38 600-31 600=7 000(13)所得税=7 000×33%=2 310借:所得税 2 31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 310(14)借:本年利润 2 310贷:所得税 2 310(15)借:本年利润 4 69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 690《基础会计学》练习题二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F 2.T 3.T 4.T 5.T 6.F 7.F 8.T 9.F 10.T 11.F 12.T 13.T 14.T 15.T 16.F 17.T 18.T 19.F 20.T 21.T 22.T 23.F 24.F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B 5.B 6.B 7.C 8.B 9.D 10.B 11.C 12.D 13.C 14.C15.B 16.C 17.B 18.C 19.A 20.D 21.D 22.B 23.D 24.C三、多项选择题1.ACD 2.ABCDE 3.ACDE 4.AB 5.BDE 6.ABC 7.AB 8.ABD 9.AB 10.BDE 11.ABCE 12.ABCD 13.ABCDE 14.CD 15.ABCE 16.ABCD 17.BCD 18.BDE 19.ABCD20.ABC 21.AE 22.BCD 23.ABC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什么是财产清查?答: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以及对银行存款、应收应付款项、债权债务的核对,来查明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与账存数核对,借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