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电第三章总结

模电第三章总结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总结
一、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1、直接耦合(多用于直流信号的放大及集成电路中)
优点:可以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便于集成化;
缺点:存在零漂现象;
2、阻容耦合(通常在信号频率很高、输出功率很大的特殊情况下采用)如图所示:
优点:各级放大器Q点独立;输出零漂较小;
缺点:不能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不便于集成化;
3、变压器耦合(需要输出特大功率、或实现高频功率放大时采用)
优点:各级放大器Q点独立;可以实现阻抗变换;
缺点:不能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笨重;不能集成化;
4、光电耦合(了解):放大能力较强
二、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电压放大倍数A u=A u1A u2A u3…A u N
2、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R i=R i1 ;R o=R oN
(用射级输出器作为输入级,构成两级放大器,可大大提高输入电阻;用射极输出器作为输出级,可以减小放大器的输出电阻,提高带负载能力)
(1)要把后级的输入阻抗作为前级的负载电阻;
(2)前级的开路电压作为后级的信号源电压,前级的输出阻抗作为后级的信号源阻抗。

对电压放大电路的要求:R i大,R o小,Au的数值大,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零漂(温漂):输入电压为零而输出电压的变化不为零的现象;
抑制温度漂移的方法:
1在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
2采用温度补偿的方法,利用热敏元件来抵消放大管的变换;
3采用特性相同的管子(即对管),使它们的温漂相互抵消,构成“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
图1
基本形式如右图1,对电路的要求:两个电路的参数完全对称,两个管子的温度特性也完全对称;
共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如右
图)
差放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参数;理想的情况下,
共模输出为零。

A uc=0;
差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输入信号;
(如右图)
U od=U c1-U c2=2U c1;
长尾式差放:(如右图) 1、静态分析:
2、 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电路参数的对称
性起了相互补偿的作用,以及射极电阻的负反馈作用,抑制了温漂;
对于每边晶体管而言,射极等效电阻为2R e
(Re 对共模信号起负反馈作用,对差模信号相当于开路) 在电路参数理想对称的情况下,A c=0;
3、对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
差放是以牺牲一只管子的放大倍数为代价,来换取低温的效果;
R i =2(R b =r be ) R o =2R c
4、共模抑制比:K CMR =|A d /A c |(其值越大,说明电路性能越好)
5、 U i1!=U i2时,分为:U d =U i1-U i2 Uc=(U i1+U i2)/2; 则有:U i1=U c +U d /2 U i2=U c -U d /2; 差放的四种接法:
1、双入双出
2、双入单出
3、单入单出
4、单入双出
单入与双入的区别:单入在差模信号输入的同时,伴随着共模信号的输入; 单出与双出的区别:单出的差模放大倍数减小; 单出:
A c =0 K CMR=0 R 0=2R C
改进型差放:
1) 具有恒流源的差放
be
b e
be b CMR e be b L c c )1(2 )1(2)( r R R r R K R r R R R A ++++=+++-
=βββ∥
R w为调零电位器,取值应很小
✧直接耦合互补输出级
对输出级的要求:带负载能力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最大,其峰值接近电源电压。

1、互补电路
1) 基本电路动态
+Vcc→T1→R L→地, U o = U i
U i负半周,电流通路为:
地→ R L → T2→ -V CC,Uo = U i
(两只管子交替工作,两路电源交替供电,双向跟随。

)
2) 交越失真
消除失真的方法: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2、消除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级
▪对偏置电路的要求:有合适的Q点,且动态损失尽可能小。

▪如果信号为零时两只管子处于临界导通或微导通,那么当有信号输入时两
只管子中至少有一个导通,因而消除了交越失真。

3、准互补输出级 (输出管为同类型晶体管。

)
四、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读图方法:按信号流通顺序将电路“ 化整为零”,将N 级放大电路分为N 个基本放大电路。

)
第一级: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放
第二级:以复合管为放大管的共射放大电路 第三级:准互补输出级
接法 输入 输出 相位 共射 b c 反
相 共集 b e 同
相 共基 e c 同
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