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纪守法主题班会 PPT
法律词典
•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 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 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 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 刑罚处罚的行为。
你
知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
道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 2002年9月21日,尤溪县某校学生卓
是
某因张某对其殴打,把被殴打的事告 诉了同班同学姜某等人,要他们第二
天晚上晚自习找张某算帐。次日晚自
习第一节下课后,卓某带着姜某等人
到张某的教室外挑衅,张某欲持水果
刀冲到教室外与卓某等人殴打。
• 卓某等人要求姜某等人在晚自习后到 学校门口拦截张某。晚自习后,张某 携带一刀水果刀走出校门,当卓某看 到张某走出校门,即和姜某等人围住 张某,对张某进行殴打,在殴打过程 中,张某从口袋里拔出水果刀乱捅, 姜某的左胸部被捅中,经抢救无效死 亡。
3、要礼貌待人、诚实守信,择友而交。要善交益友、不交恶友。 4、参加有益活动,杜绝不良嗜好。在课余时间应该多与参体育锻
炼。不上网吧,沉迷游戏。要充分地认识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给我 们生活带来的利弊,认识小学生热衷于交往和娱乐、沉湎于虚幻 世界给身心健康成长、给成就学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应从学习和 遵守《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遵纪守 法,严以律己,自尊、自强、自重、自爱,自觉学法、懂法和守
• 常为一句话,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互 不相让,最终酿成悲剧。通过案例可以看出,青 少年违法犯罪突发性强充分说明了他们做事冲动 ,不考虑后果,因此同学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 定要三思而后行,想想这样做会给他人带来什么 后果,又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因为每一个人都 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承担责任的。 遵纪守法是 我们每个人做人的最底线,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 够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人人成为遵纪守法的 好学生。
据统计,1959~
1963年。我国青少年 犯罪率占整个刑事犯 罪案件的30%,1976 年一下子上升到60%, 1986年又猛跳到 72.47%,现在仍然 有上升趋势。
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 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 ,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 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 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遵纪守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 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 会规范。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 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 性文件(如规章)。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 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国 的十类主要部门法为: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 经济法、诉讼法、劳动法、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军事 法、科教文卫法。
反面案例启示
• 北京李某在14岁之前盗窃、抢劫各类 财物约五万余元。
• 14岁生日那天,李某邀集几个朋友一 起吃饭。饭后回家途中(当晚九点) ,李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 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 ,将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 现金5000余元。后持包人经抢救无效 死亡。
第二天李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 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 车的3人挂倒,二死一伤。李某不仅未 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 ,李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 听说警察在调查此案,李某逃走,在 逃亡的第五天还曾教唆一个15岁的男 少年抢劫他人财产1200元;帮助他人 运输毒品30克,获得运输费150元。后 李某被警方抓获。他的一生也从此将 在牢狱之中度过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 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 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 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荣誉。 “法律”可以说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 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律”亦 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 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 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 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
1、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要学会分析,学会辩 别,学会拒绝,学会自我保护,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 罪行为的诱惑和侵害。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阅历相对 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 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所以要加强自我 保护意识。
对于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 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法律的明 示作用可以使人们知晓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们的日常行为 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 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 等等。 校正作用
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 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 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 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 矫正。
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理智做人 恒于求知 善与审美
乐于劳动 勤于健体 健康生活
感谢聆听!
• 张某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 刑五年。
一言不和杀害同伴
• 五常市拉林镇背阴河汽车修理部,有两个打工仔 甄某和孙某,甄某学习很用心,技术过硬深得老板 赏识。孙是后来的,向甄学艺。今年4月29日,甄 和孙一块气焊,由于钢板烫手,孙把钢板扔到地上 ,甄叫孙:“拿住,孙心生不满怀恨在心,计划杀 甄。5月3日晚,孙搭车回五常安家镇叔叔的家中, 叔叔熟睡后,他走了9公里路回到修理部,将睡梦 中的甄某用锤子打死。然后,骑走老板的自行车, 并将自行车扔到地里,回叔叔家继续睡觉。清早, 他让父亲送自己回修理部。他本想在刑警和老板面 前表现一下,领着派出所民警把自行车找回来。结 果自行车不知被谁骑走了。这一举动引起了警方的 注意,使此案迅速告破。 (未成年人血气方刚, 意气用事,往往因为言语口角之争,酿成暴力殴斗 或凶杀事件。
2、坚决摒弃不良习惯,做遵纪守法好学生。青少年充满朝气,思 维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但又思想单纯、幼稚,思想防线薄弱 ,容易染上不良习气。因此,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和不良习气,培 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应该是我们青少年共同面对的严肃课 题。我们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应该时刻不忘记纪律这一“阶梯 ”,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将守法精神落在行动上,并日常生活中 的小事做起。
的
《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
法
《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律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有
哪
些
?
明示作用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
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 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 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 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