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
线,用虚线表示)
金钥匙
力臂的画法:
1、确定支点O;(定支) 2、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 (有时需延长用虚线);(延力)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标垂足,垂线用虚线;(作垂) 4、用大括号标明力臂,并在旁边标上 字母L1或L2 . (括母)
分析撬棒的力臂: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1.都能绕固定点转动; 2.都有力的作用; 3.都是硬棒。
F1
O
一.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
二、杠杆的五要素
支 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 力(F1 ): 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活动3:探究影响杠杆水平平衡的因素
1.将带有刻度的木尺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调节钩 码到O点距离,使杠杆水平静止。 3. 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点的距离,使木尺 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L1
O L2
F2
实验 次数
左边 动力F1/N 距离L1/cm 阻力F2/N
F1
o
L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2
L2
跷跷板:
o
F1 L1
L2
F2
三.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哪些因素决定?
1.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设计方案: 把跷跷板进行“简化”
L1
O L2
F1
F2
温馨提示:
1.调节木尺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木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2.水平位置平衡: 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或测出力臂
右边 距离L2/cm
F1
1
2
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次数 1
左 F1/N 边 L1/cm 右 F2/N 边 L2/cm
0.5
10
1
5
2 3
1 1.5
15 20
1.5 2
10 15
提问: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 你的结论是什么?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 L1=F2 · L2
F1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0
2、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 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 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C )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 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 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
做一做
1.把杠杆左边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使其水平平衡 (图甲),能否得出以上结论? 2.保持阻力F2及左右两边距离不变,用测力计斜拉 杠杆仍使其水平平衡(图乙),你有什么发现?你认 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F1变大了!)
F2
=L
L2
1
意义: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 几分之一。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和立足点, 我就能移动地球!!!”(狂人豪语)
有道理吗?能做到了吗?
练
习
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硬棒
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甲
乙
生活中熟悉的工具
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归纳出 杠杆的共同特征,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 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 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 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