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工艺-及进厂检验标准
2.2计算
含锌量Zn(g/l)= C×V×0.0654×1000/2
——式中C-标准EDTA溶液摩尔浓度
V-耗用标准EDTA溶液毫升数
电镀工艺规程(镀锌)第8页
3、氢氧化钠的测定
3.1分析步骤
用吸管吸取溶液5ml,置于250ml锥型瓶中,加水100ml,10%亚铁氰化钾10ml,10%氯化钡20ml,加水至刻度,摇匀、干纸过滤,用吸管吸取50ml滤液,置于250ml锥型瓶中,加水50ml、酚酞指示剂两滴,以0.1mol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在30s内不复现为终点。
2、除滚镀机及滚镀锌槽之外,其余设备、材料与电镀锌工艺规程同。
3、镀液配方:
挂镀锌
材料名称
含量范围(克/升)
操作条件
烧碱
110~130
阳极电流密度3~5A/ dm2
阴极与阳极面积比为1:2
阴极电流密度10A/Kg
温度10~45℃
阳极为99.99%锌锭
氧化锌
11~13
香兰素
0.03~0.05
添加剂
4~6
9.5出光
将电镀后的工件放在稀释后的硝酸槽中2-5秒,取出即可;
部无镀层;不应有无边角烧焦现象。
9.6钝化
时间为:彩色5~10秒,白色3~5秒。
9.7检查
9.7.1在电镀件的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可见的镀层缺陷,诸如起泡、粗糙或局部无镀层;不应有边角烧焦现象。
9.7.2镀件应清洁和无损伤。锌镀层应是光亮的。
洗不掉,可用盐酸清除。工作完成后不需要取出阳极。
10.6要注意阳极与阴极的距离,镀件愈复杂,极间的距离就愈要大一些,这样有利于镀层均匀分布,防止边角部位烧焦。极间距离小,边角部位电流过大必然引起烧焦现象。极间距离太大,则耗电增加,一般极间距离应在150~200mm之间。阳极不要太靠近镀槽两端以避免挂近两端的镀件烧焦,一般距两端100~150mm为宜。阳极的总长度要比阴极挂具短约100mm,这可避免因电力线集中,使挂具下端零件烧焦。
410.4
60
1.367
820.0
36
1.221
439.4
62
1.377
853.7
38
1.234
468.7
64
1.387
887.4
40
1.246
498.5
66
1.396
921.3
42
1.259
528.5
68
1.405
955.3
44
1.272
559.6
70
1.413
989.4
附录2:HCL含量密度对照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镀锌件镀锌质量检验项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本公司产品配套使用的外购或外协镀锌件进厂时的质量检验。
2检验项目
2.1镀层要均匀光泽。
2.2镀层要没有漏镀。
3检验方法
目测。
厚度检查:用“涂层测厚仪“检查镀层厚度,规定隔板等表面平整的镀层厚度为5~8μm,安装档等表面不规则的镀层厚度为≥8μm。
电镀工艺规程(镀锌)第5页
10.7镀覆前检查工件表面应无油污、金属屑及机械加工划线的涂色等多余物。无影响镀覆层质量和产品使用性能的氧化皮、斑点、凹坑、毛刺、划伤等缺陷。焊接件应无多余的焊料和熔渣,焊缝应无气孔和未焊牢等缺陷。
附录:滚镀锌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电力、五金等不易挂镀的易粘贴小零件的电镀。
6.检查,除去原因
电镀工艺规程(镀锌)第7页
附录锌酸盐镀锌溶液分析方法
1、仪器及试剂
刻度吸管1ml、5ml,锥型瓶250ml,天平,滴定台,滴定架,碱式滴定管50ml,酸式滴定管50ml,蒸馏水,抗坏血酸,PH值=10的缓冲溶液,铬黑T指示剂,0.05mol标准EDTA,1:9甲醛,11㎝过滤纸,10%亚铁氰化钾,10%氯化钡,酚酞指示剂,0.1mol标准盐酸溶液。
未标注纯度的均为工业纯药品。
4、镀液配方
挂镀锌
材料名称
含量范围(克/升)
操作条件
烧碱
130~150
阳极电流密度1~3A/ dm2
阴极与阳极面积比为1:2
阳极99.99%锌锭(允许用铁板做不溶性阳极)
温度10~45℃
氧化锌
13~15
香兰素
0.03~0.05
添加剂
4~6
编制
审核
批准
电镀工艺规程(镀锌)第2页
6、钝化液的配置方法
彩色钝化液的配方
铬酐5~6克/升、氯化钠5~6克/升、硫酸0.05克/升
白色钝化液的配方
铬酐5克/升、碳酸钡2克/升
在钝化液槽中加入计算量的水,再将计算量的药品放在容器里边溶解边加
入,然后搅拌均匀。
7、出光液的配置方法
在出光槽中加入水,按1~3克/升的计算量缓缓加入硝酸。
8、工艺流程
2.槽液温度低
3.碱低
1.增加阳极面积
2.升高槽温
3.加烧碱
电流开不大
1.DE添加剂不足
2.锌低
1.补充DE添加剂
2.分析调整
深度能力差
1.锌高碱低
2.阳极电流密度过低
3.槽液温度过高
4.DE添加剂量少
5.镀前处理不净
6.挂具导电不良
1.分析调整
2.提高电流
3.降温
4.补充DE添加剂
5.加强酸洗、除油
1.149
344.8
10
1.047
104.7
32
1.159
371.0
12
1.057
126.9
34
1.169
397.5
14
1.068
149.5
36
1.179
424.4
16
1.078
172.4
38
1.189
451.6
18
1.088
195.8
40
1.198
479.2
20
1.098
219.6
镀锌件镀锌质量检验标准
3.2计算
含氢氧化钠NaOH(g/l)=C×V×0.040×1000
式中C—标准盐酸溶液的摩尔浓度
V—耗用标准盐酸溶液的毫升数
电镀工艺规程
附录1:HNO3含量密度对照表
百分浓度数
密度
(Kg/L)
HNO3含量
(g/L)
百分浓度数
密度
(Kg/L)
HNO3含量
(g/L)
20
1.115
223.0
46
1.285
591.0
22
1.128
248.1
48
1.298
622.8
24
1.14
273.7
50
1.310
655.0
26
1.153
299.9
52
1.322687.4Fra bibliotek281.167
326.6
54
1.334
720.1
30
1.18
354.0
56
1.345
753.1
32
1.193
381.9
58
1.356
786.5
34
1.207
镀锌
电镀工艺规程
共8页第1页
1、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钢铁零部件的镀锌。
2、设备及工艺装备
2.1设备
直流电源
盐酸槽、冷水槽、镀锌槽、硝酸槽、黄铜棒。
2.2工艺装备
各种挂具
3、材料
烧碱NaOH、氧化锌ZnO、香兰素、DE添加剂、铬酐(分析值)CrO3、、氯化钠(分析值)NaCl、锌锭Zn(99.99%以上)、硝酸HNO3、、、碳酸钡、硫酸、盐酸、活性炭、过滤布。
镀层无发黑、脱皮、粗糙现象。
9.7.3彩色钝化膜应是色泽光亮均匀,以黄红绿为主的彩虹色;
白色钝化膜应是结晶细致的纯白色、无发黄现象。
电镀工艺规程(镀锌)第4页
10、镀液的维护及镀覆注意事项
10.1防止杂质污染,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材料、工业用水、阳极、挂具、落入槽中的零件及前处理污水等。因此要求配置电解液的材料纯度要高一些,新阳极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
10.2铬酸根等氧化性杂质过多,会使低电流区镀不上,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它们在阴极抢去电子,本身还原之故,可用电解处
理。
10.3有机杂质的积累会使镀层光泽不均匀、粗糙、起毛刺,每年应用1~2克/升活性炭处理1~2次。
10.4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对镀液定期分析调整。
10.5阳极面积要比阴极面积大1倍,有利于阳极正常溶解,电力线的分布均匀。阳极正常溶解表面呈黑色,手摸可掉。如果阳极表面呈蓝色,手擦不掉,则表示钝化已开始;严重钝化时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膜,一般刷
2.分析调整
3.降温
4.补加光亮剂
边缘烧焦与镀层粗糙
1.电流密度太大
2.温度太高或太低
3.锌高碱低
1.降低电流密度
2.调整槽液温度
3.分析调整
镀层有毛刺,光亮度不足
1.缺少DE添加剂
2.光亮剂少
3.槽液温度高
4.槽液浑浊
1.补充DE添加剂
2.补充光亮剂
3.降温
4.静止24小时后过滤
阳极钝化
1.阳极面积小,电流密度高
百分浓度数
密度
(Kg/L)
HCL含量
(g/L)
百分浓度数
密度
(Kg/L)
HCL含量
(g/L)
1
1.003
10.03
22
1.108
243.8
2
1.008
20.16
24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