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拆方研究现状(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摘要】从拆方研究的目的,拆方研究的方法两大方面,就近年来现代医药学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方剂;配伍原理;组方原理;综述方剂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
方剂的疗效优于单味药,这充分反映出方剂配伍理论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
因此,许多学者从现代医药学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拆方研究是对方剂配伍原理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1拆方研究的目的1.1阐明古方尤其是经方配伍的科学性许多古方尤其是经方经过多年临床运用疗效卓著,已经证实其配伍的合理性,现代实验研究则能进一步阐明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实验表明许多古方全方有效,优于其所拆部分。
张运可]1]观察用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总方组与拆方黄芪组、活血组能降低含水量及Ca2+含量,总方组作用最强。
表明: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具有抑制脑缺血/再灌流钙超载作用,又能降低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含水量,具有减轻脑水肿作用。
总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拆方组,正应方剂学“整体取性原理”。
李果[2]以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三补(熟地、山茱萸、山药)、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以及君药熟地为研究对象,以成年大鼠体重、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等为评价指标,认为六味地黄汤全方配伍功效是优于其他各配伍组合的,三补与三泻组成的有机整体更能够表现中医的治疗原则与方剂配伍优势。
1.2确定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或有效成分王庆国[3]等将半夏泻心汤拆方分为辛开药组(半夏、干姜)、苦降药组(黄芩、黄连)、甘补药组(人参、炙甘草、大枣),并进行交互组合,以组成辛开苦降药组、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辛开苦降甘补组(全方组),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表皮生长因子(EGF等指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各治疗组胃液中EGF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而以甘补组升高效果尤为突出。
陈多等]4]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旋复代赭汤对正常大鼠胃底条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胃底条收缩运动的药物作用顺序依次为党参、代赭石、大枣、旋覆花,甘草无明显作用,生姜与半夏则作用相反。
旋覆花与甘草或大枣合用对胃底条收缩有显著协同促进作用。
当方中诸味药物配制成同一浓度时,其药效顺序为党参、旋覆花、代赭石、大枣、甘草、生姜及半夏。
由上可知方中主药为旋覆花、党参,与传统认为的旋复为君,代赭石为臣,参、姜、草为佐使药不尽相同。
1.3寻找方剂中药物的最佳配伍比例徐晓娟[5]等采用催产素所致大鼠子宫剧烈收缩作为痛经模型,探讨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镇痛作用机制,分别测定子宫内皮素(E> 1)和一氧化氮(NQ的变化。
结果提示芍药与甘草比例为3 : 1时镇痛作用可能较佳。
王秋[6]观察交泰丸不同配伍比例的镇静催眠作用。
结果发现黄连倍肉桂组成的交泰丸,可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作用强于黄连肉桂等量及肉桂倍黄连者。
李盛青]7拟8]、黄兆胜[9]等运用类寒证、热证模型大鼠观察了黄连与吴茱英不同比例配伍的药效学作用,结果显示左金丸(6 : 1)和甘露散(2 : 1)能使类热证大鼠血IL拟6 和TSH降低,茱萸丸(1 : 1)改变不明显;左金丸和甘露散能使类热证和虚寒证大鼠红细胞膜Na般K+拟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有消除热证病理改变和加重寒证病理改变的效应,即寒性的作用。
陈艳芬[10拟11 ]等建立大鼠寒、热证胃黏膜损伤模型,并观察左金丸与反左金在模型上的药效反应。
左金丸能明显减轻热证模型中大鼠的急性胃黏膜损伤而反左金则无此效。
反左金在寒证模型中则体现出与左金丸相当的药效。
1.4精简方剂推动新药研究工作通过拆方研究可筛选出针对某一药效的主要药味或组分,使组分得以精简,药效更为确切,这也是目前从传统方剂创制新药的常用方法。
徐长化[12]等从定喘汤的9味药中筛造出3〜4味药组成新方,比较新组方与原方的平喘、解痉、镇咳作用,得出结论:拆方1号、拆方2号的平喘、止咳作用与定喘汤相似,且不良反应都很小,完全可以取代原方。
李兴高]13]等以氯仿诱发小鼠室颤、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对炙甘草汤进行拆方研究,结果表明,炙甘草、人参、麦冬是炙甘草汤全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有效药物。
这对炙甘草汤治疗心率失常精选用药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2拆方研究的方法2.1中医药理论方剂配伍原则指导拆方研究方剂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分析确立治法之后,按照性味功效选择药物并在配伍原则的指导下组成的复杂体系。
龚婕宁:16]研究的结果显示,三补方与六味地黄丸全方作用相仿,表明该方对ADC(活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地黄、山萸肉、山药这三味“补”药上,但“三泻”与“三补”配伍后则能明显增强“三补”药的ADCC舌性,证实了六味地黄丸配伍的合理性。
窦丹波]17]等研究结果表明枳实消痞丸方能显著促进大鼠胃排空及提高血浆MOT 水平,其中的消法组药物作用最强,补法组也能显著促进胃排空,但其作用较全方组和消法组为弱。
提示消法组药物可能起主要作用。
2.2数学设计模式指导拆方研究王玉香[18]等运用正交t值法研究痹复康抗炎作用来筛选其处方组成。
结果表明甘草、丹参、苦参、当归、黄芪5味药起主要作用,五加皮起辅助作用,青风藤作用不明显。
认为痹复康的处方最佳组合为甘草、丹参、苦参、当归、黄芪、五加皮。
张永文]19]用均匀设计方法以肾气丸原方药味按不同的剂量配比组成6组不同的肾气丸方,结果显示:适当加大肾气丸方中桂枝与附子的用量可增强本方抗衰老以及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的作用。
根据回归方程,得出综合最优组合为:桂枝9g、附子12g、生地24g、山药、山茱萸各12g,茯苓、泽泻各9g、牡丹皮9g。
与原方相比,桂枝、附子用量有所增加,补阴药与补阳药比例为1.4 : 1 (原方为8 : 1),其余药物用量不变,为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肾阳虚证而加重方中的桂、附用量提供了药效学依据,并为掌握二药的剂量变化的范围提供了参考。
2.3植物化学理论指导拆方研究目前还不能从现代医药学角度深层次上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科学内涵,故研究方剂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是阐明方剂配伍规律、揭示方剂作用实质的重要途径。
王凌[20]等采用HPLC法对黄连解毒汤及折方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及溶出率的变化进行测定,发现传统汤剂生物碱的溶出率较低,拆方和黄连解毒汤中各种生物碱的溶出量与单味药比较明显下降,由于配伍的不同,煎液中各成分的相互影响不同而使单个生物碱和总生物碱的减少也各不相同。
黄连与黄柏合煎具有加和性。
虽然复方中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少于单味生药,但临床上复方的疗效明显优于单味生药,说明多个生物碱以合理的比例同时作用于机体时产生的药效要优于单个生物碱的作用。
【参考文献】1 ]张运可.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SD大鼠模型脑组织含水量及Ca2+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1 (11): 1829.[2]李果,罗云,肖小洞,等.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的配伍规律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7,30 (2): 205.:3]王庆国,李宇航,牛欣,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 (3): 137.:4]陈多,吴春福,王长洪,等.旋覆代赭汤促进胃肠动力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 (2): 4.:5]徐晓娟,金沈锐.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对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 (11) : 973.[6]王秋.交泰丸不同配伍比例镇静催眠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 (1) : 85.:7]李盛青,黄兆胜,梁进权,等.黄连与吴茱萸的不同配伍比例对热证大鼠IL拟,6,IL拟8和TSH勺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1,24 (6): 54.:8]李盛青,黄兆胜,黄耀权,等.黄连与吴茱萸的不同比例组成的方剂的不同的药理作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 (1) : 48.[9]黄兆胜,李盛青,何春丽,等.黄连与吴茱萸的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红细胞ATP酶活性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 (5): 1.:10]陈艳芬.大鼠寒热型胃黏膜损伤模型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 (2): 44.:11]陈艳芬.“左金丸”与“反左金”的药效反应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 (10): 67.[12]徐长化,孙江桥,李波,等.定喘汤及其拆方的药理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 (4): 202.:13]李兴高,陈琦,黄梦雨,等.炙甘草汤拆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讲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 (3): 7.:14]何宏文,卢汉平,谢瑶,等.当归芍药散加味方及拆方对老年鼠脑组织和淋巴细胞B M AR密度的影响]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 (5) : 325.:15]肖洪彬,夏小晖,朴赞斗,等.消风散主要药效学及拆方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5,5(4): 21.:16]龚婕宁.六味地黄汤及拆方对大鼠巨噬细胞ADCC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3 (6): 23.:17]窦丹波,王松坡,蔡淦,等.枳实消痞丸方及其拆方对大鼠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5): 279.:18]王玉香,刘青云,彭代银,等.痹复康正交t值法药味组和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 (2) : 50.:19]张永文.肾气丸各成分不同剂量配比与药效学的关系: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 (4) : 308.:20]王凌,洪筱坤.黄连解毒汤中生物碱含量的拆方研究[J].中成药,2003,25 (11) :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