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案例解读

事故案例解读

太原第一热电厂 1999 年 11 号 300MW 机组发生断油烧瓦事故1999 年 12 月 4 日清晨,山西省太原第一热电厂 11 号 300MW 机组发生断油烧瓦事故。

初步了解,事故造成发电机两侧轴瓦(#6 、 #7)乌金烧损,发电机转子下沉2-3mm ,油挡磨损 ,其它受损情况尚需进一步解体调查.事故的初步情况如下:一、事故前运行方式11号机纽带有功负荷211MW,主汽流量789t /h,主汽压力1 3 . 37Mpa,主汽温度537 C,再热器温度537 C,主油泵运行,由#2射油器供润滑油(压力187Kpa,温度40 C),主油箱油位42cm /32cm ;高压启动油泵、交流、直流润滑油备用, #1抗燃油泵运行,#2抗燃油泵备用,抗燃油压力4 . 1 3Mpa ,机组运行正常。

二、事故经过12月4日5时50分值班员巡检中发现#1 1 机左侧高压主汽阀油动机控制滑阀下部法兰垫呲开,大量油气喷到主蒸汽管道上引起冒烟,遂立即报告单元长和司机。

5 时56 分由于主汽门信号电缆烧坏。

主控误发“右高压主汽门关闭”和“左中压汽门关闭”的信号,#ll 炉灭火;司机在主控室打闸未掉机,并启动交流润滑油泵,润滑油压由187kpa升到192kpa,通知巡检员就地打闸,5时57分机头打闸,主控发“电磁遮断阀动作"信号,5时58分电气值班员检查有功负荷到零,断开发电机 20l 开关解列,司机停止#1 、#2 抗燃油泵运行,转速开始下降,当转速下降到 25 30 —1987r /min 过程中,主控室相继发出“润滑油压低 1 值” (68Kpa)、“润滑油压低 2 值” (49Kpa)、“润滑油压低 3 值” (29Kpa)信号,并联动直流润滑油泵,机组轴系振动增大,瓦温升高超限(#4 、 #5振动超过172卩m , #5、#6、#7瓦温超过100 C),开真空破坏门破坏真空。

转速下降到1 756r /min时,“润滑油压低3值"、“润滑油压低2值"、“润滑油压低l值"信号恢复正常,润滑油压回升至 234kpa,机组轴系振动开始减小、瓦温下降恢复。

6 时 09 分转速降到 0 ,润滑油压 234kpa ,司机停止直流润滑油泵,消防队开始灭火。

汽轮机转子惰走时间为 10 分43 秒(正常为 41 分左右),期间润滑油压低于 29kpa 以下时间为 31 秒。

6 时 12 分启动盘车,机械重带不动,随即组织人力盘车。

三、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汽轮机左侧高压主汽阀油动机控制滑阀下部为平法兰,法兰垫为耐油石棉垫,外经250mm ,内径160mm,厚度2mm,上下涂有密封胶,法兰共有8条直径 16mm 的栽丝,在一栽丝穿孔处呲口,抗燃油由此喷出,引起冒烟、着火。

初步分析发生断油烧瓦的原因是:汽轮机打闸、发电机解列,在转速下降的过程中,主油泵不参加工作后, #2 射油器出口逆止门未关,交流油泵供出的油通过#2 射油器出口逆止门及 #2 射油器返回主油箱,造成润滑油压下降到 29kpa 以下,机组发生断油烧瓦,直流油泵联动后,在供油量剧增的情况下, #2 射油器出口逆止门关闭,油压很快恢复正常。

事故的根本原因还在继续调查分析中.此次事故是今年以来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内发生的又一次发电机组烧瓦事故,各网省公司、发电企业要针对这两起事故全面、严格检查运行的发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并立即进行整改,加强发电设备的管理,认真落实原能源部颁发的二十项反事故措施,搞好危险点因素分析和预测工作,事先制定控制事故的预防措施,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准确进行处理,避免事态恶化导致事故的发生.要高度重视防止高压油系统的泄漏和由此引起着火的措施,对油系统的连接部位要加强检查、维护,对薄弱环节要进行特殊、有效的处理。

各单位要结合《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确保澳门回归期间可靠供电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发扬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今年的安全工作。

发帖时间:2004-8-16 | 15:08:19 IP:218.17.71.65|回复|返回|□主题:回应:事故安全□内容:1999年4月12日,华能汕头电厂 2号机组在大修后的启动过程中,因漏掉对高压缸法兰加热左右侧回汽门的检查,左侧汽门实际开度很少,使高压缸左右法兰温差严重超限,监盘又较长时间没有发现,造成高压转子大轴弯曲事故。

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严重失职,运行管理薄弱与规章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这种因左右法兰加热不均导致高压缸转子弯曲事故近年来还是第一次发生。

华能国际公司汕头电厂对这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严肃认真的,及时查明了原因,分清了责任。

为共同吸取事故教训,现将华能汕头电厂“设备事故调查报告书”(摘要)转发,希望各单位认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职工的职业素养与岗位责任的教育,健全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加强对运行的管理;杜绝工作中的不负责任、疏忽大意的行为,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设备事故调查报告书(摘要)一、设备规范汽轮机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三排汽、冲动凝汽式汽轮机,型号为 k 一 300-170 —3,额定出力为 300MW 。

高压缸主汽门前蒸汽压力为 16 .2MPa 、温度540 C,高压缸排汽压力为3 . 88MPa、温度333 C。

汽轮机高中压汽缸分缸布置,高压缸采用双层缸加隔板套型式,蒸汽的流向设计成回流式,高中压缸设有法兰和螺栓加热装置,高压转子采用整体锻造式结构。

二、事故前工况#2汽轮机用中压缸冲转,机组的转速为 1200转/分,#2机B级检修后第一次启动,处中速暖机状态;高压缸正在暖缸.高压缸法兰及螺栓加热已投入;主汽及再热蒸汽温度压力正常,各缸体膨胀、差胀、振动值均在正常范围。

三、事故经过4月11 日, #2机组B级检修结束后,经过一系列准备与检查后, #2机于4月12日15时55分开始冲转,15时57分机组冲转至500rpm,初步检查无异常。

16时08分,升速至1200rpm ,中速暖机,检查无异常。

16时15分,开启高压缸倒暖电动门,高压缸进行暖缸。

16时18分,机长吴X令副值班员庄XX开高压缸法兰加热进汽手动门,令巡检员黄 X开高、中压缸法兰加热疏水门,操作完后报告了机长。

16时22分,高压缸差胀由16时的2 . 32mm 上升2 . 6lmm,机长开启高压缸法兰加热电动门,投入高压缸法兰加热。

1 6时25分,发现中压缸下部金属温度高于上部金属温度 55 C,机长安排人就地检查中压缸及本体疏水门,无异常,经分析认为温度测点有问题,联系热工处理。

17 时 13 分,热工人员将测点处理完毕,此时中压缸上下缸温度恢复正常。

17时27分,投中压缸法兰加热装置。

17时57分,主值余XX在盘上发现#2机#2瓦水平振动及大轴偏心率增大,报告值长。

13时02分,经就地人员测量,#2瓦振动达140 y m,就地明显异音,#2。

机手动打闸,破坏真空停机。

18时08分,#2机转速到零,投盘车,此时转子偏心率超出 500卩m ,指示到头,#2机停炉,汽机闷缸,电动盘车连续运行。

18时18分至24分,转子偏心率降至40 —70卩m后,又逐渐增大到300卩m并趋向稳定,电动盘车继续运行。

在 13 日的生产碰头会上,经过讨论决定:鉴于 14 小时的电动盘车后,转子偏心率没有减少, 改电动盘车为手动盘车 180 度方法进行转子调直。

并认为,高压转子如果是弹性变形,可利用高压缸上、下温差对转子的径向温差逐渐减少,使转子热弯曲消除。

经讨论还决定,加装监视仪表,并有专人监视下运行。

13 日 12 时 40 分起到 18 时30 分.三次手动盘车待转子偏心率下降后,改投电动盘车,转子偏心率升高,并居高不下,在 300 y m 左右。

15 日 19时20 分,高压缸温度达145 C,停止盘车,开始做揭缸检查工作。

四、设备损失情况1.转子弯曲最大部位在高压缸喷嘴和平衡汽封处,最大弯曲值0 .44mm 。

2.平衡汽封磨损严重,磨损量约 1.2mm ,磨损部位在下部左侧;高压后汽封的下部左侧磨损约 0.30mm ;高压第 6、 7、 8 级隔板阻汽片下部左侧磨损约0 . 80- 1.OOmm ,第9、10级阻汽片下部左侧磨损约 0.40-0.60mm ;第1、2、3级阻汽片下部左侧容损约 0.60--0.80mm. 第4、5阻汽片下部左侧有少量磨损。

3、高压缸后油挡下部左侧和上部左侧局部钨金磨损严重 ,钨金回油槽磨去一半约 1.O0mm, 高压缸前油挡钨金齿左侧磨去 0.35mm ,铜齿磨去约 0.45mm 。

五、事故发生扩大的原因4月12日16时18分,运行人员在操作#2 汽机高压缸法兰加热系统的过程中,漏掉了对高压缸法兰加热左右两侧回汽门的操作(或检查),使得高压缸左侧法兰加热回汽门开度很小,右侧法兰加热回汽门全开;当 16时22分,机长开启高压缸法兰加热电动门投入法兰加热后,从 16时27分起。

高压缸左、右两侧的法兰的温差开始增大.56分时达100 C (左侧法兰金属温度为150.43 C,右侧为250 . 45 C ).在高压缸左右温差大的期间,运行监盘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因而造成高压缸缸体膨胀不均,转子偏心率增加, 高压缸内动静摩擦,轴承油挡磨损 ,高压转子弯曲。

六.事故暴露的问题1.部分运行人员工作失职,责任心不强。

#2 机大修后运行人员未对系统进行启动前的全面检查。

机长在下令投入高压缸法兰加热系统时,考虑不全面,下令不准确,没有要求操作人对高压缸法兰加热系统中的阀门的状态进行细致的核查;在 #2 机上监盘的机长、主、副值班员,监视机组的主要运行状态不认真, #2 机高压缸左右两侧法兰温差增大及转子偏心率增大达 38 分钟没有发现;值长对机组启动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跟踪监视不到位,掌握机组的运行工况不全面。

2.运行部在技术管理上存在漏洞,投产已两年,运行规程还不够完善,现场没有正式的《机组启动前各系统检查卡》和。

《启动期间专用记录表:已有的《整组启动操作卡》可操作性差。

3.运行部贯彻落实五项重点反措不及时.不得力.结合现场实际制订和执行重点反措的实施细则落实不到位。

4.参加机组大修后启动的运行行政、技术管理人员。

未能很好地履行对运行人员执行运行规程状态的监督和技术把关的职责,没有及时发现汽机重要参数严重超限的重大问题。

5.电厂领导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对有关规章制度、规程的建立;健全检查督促力度不够, 对运行管理要求不严 ,对上级下达的反措没有认真研究,贯彻落实 .七、事故责任及处理情况此次事故是由于运行人员操作检查不到位,监视运行参数不认真、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设备损坏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