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发热的原因诊断及护理对策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疗养区 李慧
什么是发热?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 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0.5℃),称为发热。
什么是发热?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 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 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传染病),其次是结缔组 织病(胶原病)、恶性肿瘤等。
分析热型
(一)按温度高低(腋窝温度)分为: 低热型(<38℃) 中热型(38-39) 高热型(39~40℃) 超高热型(>40℃)
分析热型
(二)按体温曲线形态分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双峰热消耗热 波状热 不规则热等
分析热型
热型的形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决定病变性 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人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 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 。
发热原因
西医认为发热是因为体内白细胞为了吞掉细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 发热,虽然体温37℃是一般的正常值,但这数字并非固定值。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都不尽相同,而且在一天当中会有很大的波动。食物、过 多衣物、情绪兴奋、激烈运动等,都会提升体温 。
发热原因
病史与体格检查
询问流行病学史如发病地区、季节、 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旅游史与同 样病者密切接触史、手术史、输血 及血制品史外伤史、牛羊接触史等, 在诊断上均有重要意义有时一点的 发现即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分析热型
临床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热型在病程进展过程中,热型也会发生变 化。因此了解热型对于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意 义。
热程度的判断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 37.3~38℃ 中等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 以上
发热程度的判断
腋窝温度 分为低热型(<38℃)
中热型(38-39) 高热型(39~40℃) 超高热型(>40℃)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 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 续在42℃以上2~4H常导致休克以及严重并发症。 体温高达43℃则很少存活。
区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 发热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
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热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发热原因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 能明确病因。
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 法明确归类。
什么是发热?
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 不必用退热药。但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 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及镇静药(特别是小儿)。
发热原因
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 。 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
发热的诊断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原则是对临床资料要综合分析判断热程长短对诊断具有 较大的参考价值。感染性疾病热程相对为最短。如热程短呈渐进性消耗衰竭 者,则以肿瘤为多见。热程长无中毒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者,则有利 于血管-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在原因不明发热诊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重 视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据此做进一步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意义。
发热的诊断
发热很少是单一病理过程肿瘤与结缔 组织病在发热过程中可夹杂感染因素, 致使临床表现复杂,但绝大多数根据 临床特点与全面检查后仍可明确诊断 了解原因不明发热病因分布的频率, 有助于提供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
发热的诊断
根据热程热型与临床特点可分为: 急性发热(热程小于2周) 长期发热(热程超过2周且多次体温在38℃以上) 和反复发热(周期热)
发热的诊断
一般认为急性发热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肿瘤、血管-结缔组织病。 这三类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发热
中占多数,以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脓肿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为 多见,结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结核远多于肺结核。恶性肿瘤以发热为主要 表现者,依次为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和各种实质性肿瘤,在原因不明发热 中所占比例较既往增高。
在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则少见。一般不见于风湿热。发热同 时常伴有头昏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无鉴别诊断意义。 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状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 痛呕吐。意识障碍及惊厥、脑膜刺激征等则提示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应考 虑脑炎、脑膜炎老年患者有严重感染时,常有神志变化,而体温不一定很高, 值得注意。
发热原因
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 科医师接诊。
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把FUO归于感染科诊治,这种专科化管理是一种 进步,可以提高诊治水平。
FUO的定义
FUO有准确的定义,其包含3个要点: 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 ②体温多次>38.3℃; ③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 可见,虽然FUO本身是症状诊断,不是疾病诊断,但诊断要求却十分严格。
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资料) 认真系统地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如起 病缓急,发热期限与体温的高度和变 化有认为畏寒多数提示感染,然而淋 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约2/3也有畏 寒说明畏寒并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 但有明显寒战则常见于严重的细菌感 染、疟疾、输血或输液反应等。
病史与体格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