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XX中学2018年8月高三考试语文试卷命题:XXX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范围:高考范围说明:1.所有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才有效;2.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当下,以网络外卖订.(dìng)餐为代表的“互联网+食品”新业态方兴未艾.(yì),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简洁的消费服务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困扰和挑战。
B.自撤出国庆上映档.(dǎng)期后,电影《芳华》的全国点映之举,让《芳华》提前发酵,期间每日排片在3%左右,大部分放映厅爆满,平均每场.(c hǎng)次达53人。
C. 嫉.(jí)恶如仇、自命不凡而又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模仿真正的骑士锄强扶弱,虽然以失败告终,其形象却至今熠.(yì)熠生辉。
D. 春风和煦,绿树成荫,树上栖着几只雀儿,湖上掠过一群白鹭,年轻恋人湖边徜.(cháng)徉,白发伴侣相偎小憩.(qī),这份悠闲正是西湖迷人之处。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我右侧,绯(fēi)红色窗幔的皱褶.(zhě)挡住了我的视线;左侧,明亮的玻璃窗庇护着我,使我既免受十一月阴沉天气的侵害,又不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
B.我们要向主张和解的先生请教,这些战争布署究竟意味着什么?英国政府如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用来桎梏(gù)我们了,我们何以抵抗?还要靠辩论吗?C.中国诗歌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休养的人,就一定能读出诗歌中所蕴(yù)含的充足的、真诚的生命,并且生生不已。
D.最近,一首300年来籍籍无名的小诗被一名贵州支教老师吟火了,它就是袁枚的《苔》。
苔藓,生于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它不自卑,不埋.(mái)怨。
它可以像牡丹一般开放,但是否像牡丹那样被人赏识,它从不在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
【甲】“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
”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
”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乙】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风靡一时。
这样..,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
【丙】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相关。
3.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雨后春笋B. 其实C. 端倪D. 脱颖而出4.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甲B. 乙C. 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们的经验中,常飘荡着一些义愤填膺....的声音:“对害群之马谈何道理!”“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以恶惩恶!”【甲】可以说,这类话已比比皆是....、广为流传甚至深入人心了。
【乙】而“目标大于手段”的本能逻辑和“痛打落水狗”的文化冲动,在现实的司法行为中也浸渗很深,诸如逼供、诱供、违规……等。
或许,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司法定义,都未必和“米兰达法则”重叠,但普及同质的司法理念和执法信仰,则完全必要,且迫在眉睫。
【丙】作为一个警察或法官,尽管..打击犯罪的心情多么迫切,同情受害者的心理何等强烈,若不能忠实地维护嫌疑人的权利,就背离..了正义立场和法律本位,还有什么资格代表法律和威严?5.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义愤填膺B. 比比皆是C. 尽管D. 背离6.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甲B. 乙C. 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并且丢了还往往不知。
【甲】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鱼龙混杂....,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
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
古人说,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
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日久天长;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
【乙】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追根溯源。
【丙】孟子告诫..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即使鲁班那样的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
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关键还在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
7.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鱼龙混杂B. 一发不可收C. 告诫D. 继而8.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甲B. 乙C. 丙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美国作出的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定引发了新一轮的暴力冲突,不仅严重威胁着区域和世界的和平,更破坏了解决矛盾的“两国方案”。
B. 在江歌被害后的这一年里,这位失去独生女的母亲在国内和日本多次奔走,征集希望日本法庭可以通过判处凶手陈世峰死刑的决定,并获得了国内众多网民的同情和支持。
C.健康旅游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让游客满意,丰富旅游产业业态。
D. 一个人有了过失,做了错事,我们应该让他自己去解决,这是对人的一种设身处地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居高临下地去裁判别人。
10. 佛系,百度词条中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近来,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引申出了各个领域的“佛系+”。
请你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
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4分)例句:佛系买家: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
佛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儒家对琴艺相对严苛的道德要求不同,汉代道家更重视情感表现的真诚以及由此昭示的一种自然化生活。
像《淮南子·诠言训》,极力反对艺术活动中“无有根心”的“不得已而歌”,就是将情感的真诚作为艺术的核心标准,当然也是琴艺的标准。
以此为基础,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
《淮南子·诠言训》讲:“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
”这显然是以琴道隐喻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之治。
东汉《太平经·天谶支干相配法》也认为,最美好的政治是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政治,即“令人君常垂拱而治,无复有忧。
但常当响琴瑟,作乐而游,安若天地也”。
与政治领域的纯任性情相一致,在个人生活领域,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
如在《后汉书·逸民列传》等文献中,写到许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
东汉末年蔡邕制作的“焦尾琴”,则一方面暗喻士人乱世生存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
到魏晋时期,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则是两汉琴与隐一体关系的延展。
当然,自汉魏至六朝,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之所以认为琴与隐具有一体性,关键还在于这种乐器与自然之道的暗通。
如在《淮南子·山林训》中,记“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这虽然神化了琴瑟的感染力,但却是对当时琴通自然观念的形象表达。
以此为背景,琴不仅通达自然,而且在最终必然与道冥合,而道则是“大音希声”或以无声作为最伟大的音声。
这样,原本就以简静为本的琴最终必然要实现超越,以对道之无声本性的揭示作为琴艺的最高境界。
东晋时期,陶渊明常备一张无弦之琴,认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正是从两汉至魏晋的琴艺观念,日益道家化、也日益哲学化的反映。
要而言之,自两汉至魏晋,无论士人以琴艺通达自然,还是以其作为隐居生活的伴侣,均意味着这种艺术形式与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就汉代士人赋予琴的诸种功能而言,无论琴以合天、琴以修德还是琴以宣悲、琴以挑欲,均具有价值的偏至性。
唯有以琴娱情,才能代表这门艺术能带给人的纯粹审美体验。
就此而言,在汉代,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却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这是一条情致化的道路,琴以它特有的清幽逸远、古朴淡雅的风格,醇化了中国文人数千年来的情感生活。
(刘成纪《古琴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定位和价值面向》)11. 下列对两汉至魏晋时期琴与隐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弹琴自娱”“琴书自娱”,是隐士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B. 自汉魏至六朝,琴之所以受到道家的青睐,是因为它与自然之道有内在的相通性。
C. 从两汉隐士单纯以琴自娱发展到魏晋时期以琴喻道,是琴艺观念发展的主要趋势。
D. 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与琴这种艺术形式有内在一致性,故隐士常将琴作为生活伴侣。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不同于儒家对琴艺严苛的道德要求,汉代道家特别注重情感表现的真诚,将情感表现的真诚作为艺术的重要标准。
B. 文中用“舜弹五弦之琴”的典故是为了说明舜有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精神,他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自然政治。
C. 隐士“弹琴自娱”和蔡邕制作“焦尾琴”,皆将高蹈的精神寄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
D.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诗句,反映了魏晋时期道家化、哲学化的琴艺观:琴通达自然,最终必然与道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