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这首词抒写羁旅思乡之情。上 片写奔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帐时的 苦闷,下片抒思乡之情。语言和谐 明快,感情表达率直自然,风格缠 绵哀惋,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 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 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 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 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一、读拼音,写词语 luò yáng yú guān hé pàn wén zhàng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并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书:①装订成册的著作;②信;③文件;④写字 1.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 ) 2.欲作家书意万重。( ) 可怜:①怜悯;②不值得一提;③可爱。 3.他袋里的钱少得可怜。() 4.对狼这样的坏东西,我们决不能可怜他。() 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三、根据古诗填写。 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 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 特点。读读背背想想,完成下列作业。 1.《泊船瓜洲》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 相思》写的是( )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 情景。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 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 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 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打开信封看看还有什 么没写。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 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 的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了。
《秋思》主题归纳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字能不能替换成其他的字?用什 么字更好?
《泊船瓜洲》主题归纳
•描写了诗人停船于瓜洲时 遥望家乡,不知何时才能 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 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 提到“秋”,你能想到什么? • 落叶 中秋 大雁南飞 丰收 • ……
张籍,768~830, 字文昌,唐朝人,祖居 苏州,后居和州乌江 (安徽和县乌江镇), 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 司业,故世称张水部、 张司业。 为诗手法活泼圆转, 有《张司业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 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 美好、最真挚的情感。《泊船 瓜洲》、《秋思》、《长相思》 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 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 深的思恋和热爱。
表现“思乡”的诗句有哪些?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走过一段山路,又走过一段水路, 我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了,周围千百 顶帐篷里亮着灯。 风儿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 刮得我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没有做成。 在我的家乡啊,可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 的声音啊!
(“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 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 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写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 思乡,写信给家人,无奈 信短情长,无法尽诉,字 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念 家乡、怀念亲人之情。
纳兰性德(1655---1685),原 名成德,字容若,纳兰氏,世居开原 东之叶赫河畔,满洲正黄旗人。其父 为康熙朝太傅明珠。康熙十四年 (1675),年方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科 考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一等侍 卫。凡康熙出行,其必扈从。纳兰性 德虽为皇帝近侍,却以诗文名世, 《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清代最有成 就的词人之一。词风清新自然,全无 矫揉造作之痕。其所作《出榆关》被 列为高等学校古文学范文。国学大师 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找出诗句中的多音字,看哪个组找得多?
“泊”:停船靠岸。
“泊船瓜洲”:把船停靠在瓜洲
的江岸上。
间隔,隔开。 间 : 只 隔: 只,仅仅;仅仅隔着。 几重山。 数重山: 再一次。 又 : 吹绿,染绿。 绿 : 何 时: 什么时候。 回家。 还 :

瓜 洲
jiàn
西
长 江

京口


钟山
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 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 “——”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 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理解本诗的特色:前两行看是写眼 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 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钟山去,可 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 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 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 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 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开封:打开已封的家书,惟恐遗 漏什么,一再补充。
《秋思》译文
• 洛阳城里秋风乍起, • 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可是 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道从何说 起。 •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 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 • 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 封好的信查看。
程: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 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 即今山海关。 那畔: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 军营的帐篷,“千帐”指军营之多。 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 聒: 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 故乡。 此声: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 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 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 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 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 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 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 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 “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 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 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 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 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 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 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 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 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 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 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晚号半 山,抚州临川(今江西 抚州)人。21岁中进士, 当过十多年地方官,曾 于宋神宗时担任宰相推 行变法改革,是北宋著 名有名的政治家、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 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寂静更 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 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 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 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 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 畅地流淌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