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废气的现场监测以及质量控制资料
废气的现场监测以及质量控制资料
⑦工业炉窑无组织排放
指烟尘、生产性粉尘和有害污染物不通过烟囱或排气系统的泄漏 等。无组织排放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监测点设置在厂房门窗排放口
处;若工业炉窑露天设置(或有顶无围墙),监测点应选在距烟
(粉)尘排放源5m,最低高度1.5m处任意点。每个监控点连续采 集时间为1~4h/次,总采样时间为4h;选取监控点1h均值的最大浓 度值。
• • • • •
3有组织排放监测
有组织源布点和采样原则
布点原则
•
• • • •
①点位的代表性; ②点位的可接近性; ③点位的可操作性; ④点位的安全性; ⑤与有关标准布点要求的符合性。
采样原则
a.烟(粉尘)
•
烟道内同一断面各点的气流速度和烟(粉)尘浓度分布 通常不均匀。因此,必须按一定的原则在同一断面内进行 多点测量,才能取得较为准确的数据。同时采用等速采样。
治理设施
[烟(粉)尘]
Hale Waihona Puke • (2)除尘器 • 除尘设施或除尘器:从含尘气体中将烟尘分离出来并加以 捕集的装置。 • 除尘器分类 • 除尘器按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成四大类。 • ①机械力除尘器: 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 器 • ②湿式除尘器: 冲击式除尘器、泡膜除尘器、文丘里管 除尘器 • ③过滤式除尘器: 低速袋滤器、脉冲袋滤器、颗粒层除 尘器 • ④电除尘器: 干式静电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
布点和采样原则 • ①要依照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 际边界确定,有争议时,按项目和地方环保部门确定。 • ②采样时要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 • 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 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 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 点设在单位周界10m范围内的最高浓度点。 • ④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 ⑤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实行连续1h的采样,或者实 行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为捕捉到 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采样时间可超过1h。
⑥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
指水泥厂厂区内物料堆放扬尘、物料输送和窑磨机等设备的粉 尘泄漏等。要求在距厂界外20m处(无明显厂界,以车间外或堆场
外20m处)上风向与下风向同时布设参考点和监控点。每个监控
点连续采集时间为1~4h/次,总采样时间为4h;参考点和监控点同 步采样,选取监控点1h均值的最高浓度值(扣除上风向的监测 值)。
②矩形或方形烟道 • a.将烟道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 为测点。小块的数量按规定选取。 • b.烟道断面面积小于0.1m2,流速分布比较均匀、对称 并符合1.采样位置①的要求的,可取断面中心作为测点。 • C当烟道布置不能满足采样位置的要求时,应增加采样 线和测点。采样点数.
4无组织排放监测
除尘效 率 %
40~60 50~70 85~95 90~99 85~99.9 99 以上
惯性力除尘 烟囱式
0.1~100 300~1000 0.1~20 0.05~20 100~200 10~20
二氧化硫治理工艺
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措施很多,除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 技术合改革工艺流程外,还有高烟囱扩散稀释,燃料低硫化、排烟脱 硫。 • • • 废气中SO2治理按脱硫工艺与燃烧的结合点来分有: 燃烧前脱硫——煤脱硫(原煤洗选脱硫; ) 燃烧中脱硫——炉内脱硫(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炉内喷钙 ) 燃烧后脱硫---烟气脱硫
•
当前应用的烟气脱硫方法,按脱硫工艺的反应 状态大致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类。
二氧化硫治理工艺
名 称 1 湿法 石灰/石灰石-石 膏 半干法 干法 循环流化床(CFB)
2
3 4 5 6 7
海水脱硫
碱式硫酸铝法 水和稀酸吸收法 双碱法 氨酸法 钠盐循环法、氧 化镁法、海水法
喷雾干燥法
炉内喷钙增湿活 化法 电子束照射法 (EBA)
纺织、印染 皮革及其制品 电 镀
灯泡、仪表 水 泥
石棉制品 铸 造
玻璃钢制品 油 毡
蓄 电 池 油漆施工 危险废物焚烧
油脂化工 制 药
生活垃圾焚烧
6监测方法
选择监测方法的原则:国标、行标、国际标准、权威部门发布的监
测方法;
①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采样器使排气通过装有特定吸收的玻板式或 冲击式或气泡式吸收瓶,与吸收液反应,然后用容量法或比色法定量
布袋除尘器原理示意图
静电除尘器原理、构造
主要构件: 电晕极 集尘极 清灰装置
几种除尘设备实用性能比较
类型
重力除尘 离心除尘 湿式除尘 过滤除尘 电除尘
结构形式 处理粒度 µ m
沉降式 旋风式 文丘里式 袋式 50~1000 10~100 3~100
压降 mmH2O
10~15 30~60 50~150
测定。
②仪器法:仪器法主要有:采样器采样称重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 谱法、色谱质谱法、ICP 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法、液相色谱法等。
7采样时间和频次
根据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 要求,采样时间和频次内所测试的结果应能代表1h平均值, 以便判定1h内排放污染物的平均值是否超过最高允许排放 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 1)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污染物采样测试通 常验收监测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5次;其他监测为1个 生产周期,每个生产周期3-5次。 • 2)无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污染物采样测试频 次验收监测不少于2天,每天3个平行样;其他监测为1天, 每天监测3-5次。 • 3)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环境保护设施效率和达标排 放监测,随机抽样。原则抽样比例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的 50%。
工业类别 农 油 造 药 漆 纸
废气污染物 Cl2、H2S、Hg、HCl、苯、粉尘、 CS2 苯、酸、铅、粉尘、醛、醇、酮类 H2S、粉尘、甲醛、硫醇 H2S、粉尘等 H2S、铬酸雾、粉尘、醛等 铬酸雾、氰化氢、NOx、粉尘等 Hg、Pb、粉尘等 SO2、NOx、氟化物、粉尘等 石棉尘等 SO2、NOx、CO、氟化物、Pb、粉 尘等 苯类等 沥青烟、苯并(a)芘 Pb 等 溶剂、苯类等 烟尘、CO、SO2、HF、HCl、NOx、 Hg 、Cd、As、Ni、Pb、Cr、Sn、 Sb、Cu、Mn、二恶英类 烟尘、 CO、 NOx、 SO2、 HCl、 Hg 、 Cd、Pb、二恶英类
脱硫效率
%
≥95
65-80
85-90
三废气现场监测
废气监测的目的和内容
1废气监测的目的
• (1)检查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排放浓 度、排放量、吨产品排放量、无组织排放排放量、无组织 排放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排放标准的要求。 • (2)评价净化装置的建设、运行性能是否达到原设计指 标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 • (3)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减排的核定。
二废气的治理
烟(粉)尘
二氧化硫
定义和概念
[烟(粉)尘]
烟(粉)尘
• 能在空气中分散一定时间的固体粒子叫粉尘。 • 按习惯,粉尘划分为以下几种: • ①降尘:直径大于100μm的颗粒,在空气中很容易自然沉 降。 • ②总悬浮颗粒物: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μm的颗粒物。 • ③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μm的颗粒物。
废气污染物 SO2、NOx、CO、碳氢化合物(燃 油、气) 、烟尘等 SO2、 NOx、 氰化物、 硫化物、 CO、 氟化物、粉尘等 SO2、 NOx、 Hg、 Be、 氟化物、 CO、 粉尘(铜、砷、铅、锌、镉)等 SO2 、 CO 、苯、苯并 (a)芘、氨、 H2S、酚、烟尘等 CS2、H2S、粉尘等 SO2、NOx、CO、碳氢化合物(燃 油、气) 、烟尘等 SO2、NOx、Pb、氟化物、氰化物、 烃、H2S、苯、酚、醛、CO 、HCl、 粉尘 酚、氰化氢、氯、苯、氟化物、酸 雾、粉尘 CO、NO2、硫化氢、酸雾、粉尘 氟化物、SO2、酸雾、粉尘 Cl2、HCl、Hg SO2、NOx、氟化物、硫酸雾、粉 尘等 H2S、氨、CS2、粉尘 Cl2、HCl、SO2、H2S、Hg、氯苯、 苯胺类、硝基苯类、光气 H2S、苯、粉尘、甲硫醇 Cl2、HCl、氟化氢、氯磺酸、SO2、 NOx、粉尘 Cl2 、 H2S 、 SO2 、 HCl、氨、苯、 醛、醇、肼
2废气监测的内容
• • • • 有组织排放监测 废气设施效果监测 无组织排放监测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监测
三废气现场监测
• 前期的准备工作
• 企业基本情况
• ①企业的名称、性质、建设时间和环评批复时间,区域类别。 ②主 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来源及运输方式等。 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材料和产品。 ③企业平面布置图。 ④污染治理设施。 ⑤企业近段时间生产状况,工矿是否正常。 ⑥调查被测有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具体位置和 数量等 。 ⑦无组织排放情况。
b.气态污染物
•
由于气态或蒸汽态有害物质分子在烟道内分布一般是 均匀的,不需要多点采样,可在靠近烟道中心位置设1 点采样。同时由于一般气体分子可忽略质量,不考虑惯 性作用,不需要等速采样。采样时采样管入口可与气流 方向垂直,或背向气流。当气体中含有固态有害物质或 雾滴时,则应等速采样。
采样位置与采样点
5监测因子确定
• ①根据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中控制的大气污染物种类确 定监测因子。 • ②根据行业特点确定监测因子。由于各行业生产工艺不同、 产品不同,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 • ③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选择监测因子。
工业类别 燃料燃烧 黑色金属冶炼 有色金属冶炼 炼 焦
选矿药剂 火力发电厂 热电 石油化工 有机化工 氮 磷 氯 硫 化 染 橡 肥 肥 碱 酸 纤 料 胶